2015成大Paper Bike Challenge
2015//
【單元課程二】小道具大道理講師/助教群
撰文/王柔蘋、柯巧偉 設計需求即是在設計中需要達成的條件。一旦設計失去規則或需求,素材仍是素材,或是產生出沒有目的之成品,因此,設計需求讓設計者在限制中尋找機會以及能夠檢驗設計成品有沒有脫離規範。 |
棉花糖大挑戰 設計需求可分為功能需求(設計可以「做甚麼」,動詞)及物理需求(設計「是甚麼」、透過「甚麼」達成功能需求,名詞),從兩者互相依存的關係中釐清出構成元素及目標功能。以棉花糖挑戰為例:
功能需求:(1)自行站立 (2)撐起一個棉花糖 物理需求:(1)穩健的結構 (2)結構只使用義大利麵、膠帶、線 借鏡棉花糖挑戰,透過(1)腦力激盪 (2)分群 (3)分類,三步驟來尋找Paper Bike Challenge的設計需求。首先將大量的設計想法及條件需求列出,再將相關的需求劃分為同一群,同一群內的項目再區分成功能需求及物理需求,有了明確的目標及分類方式,在進行產品設計時更能掌握關鍵因素。 甚麼是CEP與CFP 本次工作坊教授「關鍵體驗原型」及「關鍵功能原型」的應用,在有組織脈絡依循之下,規劃出符合使用者期待的設計藍圖。
關鍵體驗原型(Critical Experience Prototype, CEP) ,宗旨在於瞭解使用者期望何種產品與服務的體驗,讓設計者釐清「為甚麼要做?」的原因。模擬「夠真實」的使用者體驗來收集獨特的意見,描述體驗原型有幾種手法,用故事板、影片、流程圖來輔助,構築使用者在各種階段會經歷的感受。而測模擬測試時,能夠進一步假想到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項目及構件。 關鍵功能原型(Critical Function Prototype, CFP),相較於CEP提出的是無形的感受,CFP要打造的是實體物件,是「怎麼做?」的解法。實現最關鍵的產品與服務功能,才能傳遞使用者想要的體驗,而這樣的致勝關鍵點,並非輕易就能找到,需要去探索設計機會(Design Space)中有趣的部分,在設計、建造、測試和分享中,造就與眾不同的關鍵組件或是子系統的功能,讓這些獨特與關鍵設計,去滿足使用者所期望的美好體驗。 為何使用CEP及CFP
如何產生CEP與CFP
運用方法 回歸使用者初衷 透過這次課程,學員可以再次審視自己的設計概念:「什麼是最關鍵的功能問題?」「為什麼覺得這問題很關鍵,必須優先處理?」在這樣內省的過程中,重新聚焦及定位「為誰設計」、「使用者需要甚麼」,提出關鍵需求點之後,再進一步思考「做甚麼設計來解決個問題?」
在探索過程中,重點是學習,千萬別想一次到位,在「原因」與「解法」中來回激盪,好的設計並不是一蹴可及的,有了悲慘的失敗後,從中汲取教訓,才能發展出有價值的決佳點子。在一系列有目的及架構的設計思考下,利用CEP及CFP,從無邊無際的發想,淬煉出精準的設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