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照護×動手玩設計
2012/04/14 &21
|
【引言】結合跨領域力量,築起創意與創新的橋樑劉佩玲特聘教授 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
創意,是產生新點子;創新,則是讓點子產生價值。 兩者間必須搭建一座橋樑,讓創意能夠落實,成為創新的產品或服務。過程中,還得採納各方意見、投入多種資源,透過跨領域整合的力量讓這座橋樑更穩固。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台灣還沒做足準備,需要跨領域的力量來解決各層面議題。「智齡聯盟」便是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產生,以臺灣大學智活中心老人研究學群為中心,結合其他夥伴學校與機構,共同承接教育部培養跨領域人才的使命,彌補高等教育注重專才教育的不足,為迎接高齡化社會盡一份心力。(撰稿/林怡廷) |
【活動報導】打造預防老化的快樂工程
打造預防老化的快樂工程前言:臺灣老化速度已和日本並列為全球第三名。我們國家在邁入超高齡化社會(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的準備期,只剩短短不到15年時間。因此為老人福祉各方面的需要培育跨界、跨領域的人才,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
教育部智齡聯盟四月份T型人才工作坊,邀請臺北醫學大學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李劭懷助理教授,分享老人社會將面對的各種需要與先進國家的準備與做法。在觀念建立之後,即由宏碁電腦的主任工程師黃則佳老師,帶領同學體驗設計思考的方法與技巧,共同設計能活化大腦功能的桌遊,以期能為日益擴大的失智問題,培育更多關心老人福祉與願意涉入這議題的人才。(撰稿/陳淑英 2012.4.14、21) |
【單元課程一】健康照護——次世代的老人福祉概念
授課老師:李劭懷兼任助理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
「只有臨終前兩個禮拜,才躺到床上過日子!」這是同為高齡化社會的芬蘭,所設定的政策目標,而「失能預防」便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在臺灣,高齡者臥床平均時間長達七年,數字背後反映著老人照護問題,可是大眾卻不知該如何著手。臺北醫學大學李劭懷老師,從老人福祉概念開始,提供健康照護的相關知識,並為在地樂活提供一條新思維。(撰稿/林怡廷 2012.4.14、21) |
【單元課程二】動手玩設計——老人桌遊設計
授課老師:黃則佳 宏碁電腦主任工程師
雖說隔行如隔山,但開山鑿道還是有技法可循,讓每個行業之間不再山高水遠,而是可以一同合作來開闢新領域、新山頭。T型人才工作坊的學員來自不同學校、系所,在認識議題之後,即打開設計思考方法與技巧的堂奧,讓同學們從中找到適合他們設計構想的應用工具。(撰稿/陳淑英 2012.4.14、21) |
【成果發表】老人桌遊PK賽
在短短兩週不到的課程裡,各校、各系同學一同在工作坊裡學習與成長,培養了默契、也展現豐富的創意與實作能力。他們從這兩週所獲得的技巧與知識,充分應用在作品的設計裡;而在每分成果的背後,更展現了為老人家設想的心。不管成果如何,為老人福祉努力的種子已埋進同學們心裡,而與他校同學共同學習的經驗,也開拓了他們看問題的視野。這次工作坊,將在他們心中烙下難忘的經驗!(撰稿/林怡廷 2012.4.14、21)
|
四月份報導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