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助教的武功祕笈
2014助教培訓班


活動日期
活動地點

主講人

2014/03/08
臺大土木研究大樓

吳孟恬 
永和耕莘醫院運動治療師
彭靖文 
前臺大智活中心課程企劃
劉家成  
臺大智活中心設計師

 

图片

前言

在T型人才工作坊中,助教功能能否完全發揮,關係到學員的學習成效!成熟的助教,不僅能提振學習氣氛、並能陪伴、協助跨領域小組經歷精彩的討論過程與完整的合作成果。而成熟的助教,該具備哪些能力?(整理/林語彤 2014.03.08)

助教很重要

T型人才工作坊是個跨專業領域、甚至跨世代的交流學習平台,幫助學員透過多面向的觀察體驗去「發現」高齡者面臨的問題,再藉由設計思考去「解決」這些難題,增進高齡者的福祉。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此一過程,學員得以了解不同領域的思考方式,並嘗試溝通合作。然而,討論過程難免會有停滯不前,甚至意見衝突的時候,此時,就是助教功力發揮作用的時刻。好的助教能夠輔助老師,有效地將教學要點落實在團隊中,幫助學員確立正確的高齡知識,以及設計思考的觀念;更重要的是,助教在不同專業與不同年齡組成的團隊中,有緩頰、凝聚氣氛的作用,在必要時刻,也能適時引導學員,誘發學員的靈感與創意。因此,T型人才工作坊學員學習的成效如何,助教是極關鍵的角色。

助教的三把刷子

要培養成熟的T型人才助教,需從三大能力訓練起:老化體驗與了解、跨領域設計思考能力、團隊經營與氣氛掌握。

第一把刷子:老化體驗
T型人才工作坊旨在培養學員,透過觀察體驗去「發現」高齡者面臨的問題,再藉由設計思考來「解決」難題,增進高齡者福祉。該如何「觀察體驗」?智齡聯盟安排「老化體驗」課程,讓儲備助教對高齡者生、心理的侷限與焦慮能感同身受,進而能輔佐學員有效挖掘高齡者的真正需求。
老化體驗進行的體驗項目有:

  • 穿著老化裝備:包括將多個加重器綁在腳踝、膝蓋、手腕等處,並穿上具重量的背心,背心有一扣環與膝蓋的加重器相繫,模擬彎腰駝背的姿態。再戴上經特殊處理的眼鏡及手套,感受高齡者的視力與觸覺。還有耳罩,屏蔽外界的聲音刺激,讓聽覺與溝通倍感吃力。老化體驗裝穿戴好之後,大致可感受高齡者痠痛駝縮的身軀、沈重的四肢、模糊的視力、和像潛在水中一樣疲乏的聽力。
  • 通關考驗:生活裝備穿戴完畢後,便需經歷重重關卡。例如購物關,在模糊的視力下,計算正確的購物金額,並從錢包拿出相符的數目;體檢關,則進入廁所,拖著沈重的身體,蹲下來將飲料倒入檢測杯中,象徵完成尿液取樣;醫院關,則模擬進行X光檢查的情境,要求體驗者自行脫換衣物。在體驗過程中,種種身體的侷限也會顯著影響心情。這就是老化體驗的終極目的——「讓你變成長者」,建立同理,然後探索需求。體驗過程,必須將老化體驗的感受銘記在心,在工作坊擔任助教時,需提醒學員體貼人性、符合核心需求,才是所有設計的依歸。

第二把刷子:跨領域設計思考能力
什麼是「設計思考」?簡言之,「設計思考」就是「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助教必須先學習設計思考法,才能在腦力激盪過程中,引導小組學員進行發想與討論。    
  • 觀察力培養,發現問題
設計思考法的第一步是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觀察是有目的、有計畫、有感知的活動,過程涉         及思維的積極參與。換句話說,單純用眼睛「看」,而不經大腦「想」,就是無效的觀察,         難以看出端倪與重點。
有個小實驗可檢視自己的觀察力:拿一張紙、一枝筆,憑空畫下最近很火紅的貓熊。完成             後,再搜尋貓熊圖片,比對真實的貓熊與信手塗鴉之間的差距。如果相似度極高,代表有敏       銳的觀察力;如果相差十萬八千里,也得到一次深刻省思的機會,就是「我所知道的,與我         所能表達的」何以差距那麼大?其中就差在觀察的周詳程度。
可喜的是,觀察力並非天生註定,經由不斷練習,能力是可以培養的,甚至精益求精,愈加         敏銳。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仔細觀察捷運、公車上的乘客,試著在腦中整理自己的觀         察,並「推論」自己觀察後的結果與詮釋。或者,也可以用團體方式來加強觀察力。例如,         幾個人同時看一張圖片,並輪流說出自己的觀察,從這些觀察中,得到什麼推論結果?詮釋         為何?以此方法推及高齡議題,可以有效的洞察高齡者的需求。
  • 跨領域溝通
 具備基礎的觀察力,等於有了「發現問題」的能力。接著,便進行跨領域溝通,「如何凝聚          不同專業與不同年齡層的學員,達成完善的溝通與合作?」這部分也是助教最大的挑戰!
 在跨領域溝通的過程中,只需要了解合作對象的專業,並不需要精通。再者,要儘量了解對          方的考量,不要為了堅持僵持不下,而忽略了別人的想法。綜上所述,跨領域合作的要訣就          是「彼此體諒、彼此理解」。一開始,也許會有困難,但如果能敞開心,試著去理解,溝通          就成立了!

  • 4D設計思考法流程——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傳遞(deliver)
具備觀察,以及跨領域溝通兩大前置能力後,正式進入設計思考的四大階段——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傳遞(deliver)。
  1. 在發現(discover)階段,各個領域的人才必須透過觀察,發現高齡者的需求,尤其是對「未來需求」的洞察,是此階段特別重要的觀察與學習焦點。
  2. 蒐集到不同的觀察資料後,即進入定義(define)階段。在此階段,每個人須將所有想法寫在便利貼,貼出來大家集思廣益,從中決定欲解決的問題,並清楚定義它。在分析資料、決定設計方向時,除了以便利貼方式彙整各方意見,也可以使用另一個小方法「Diamond of Nine」,把高齡者的需求按照迫切程度排序出來,有助於釐清問題與設計的方向。 
  3. 在發想階段(develop),大家再分享與討論分析、歸納的結果,並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在腦力激盪過程中,盡量天馬行空地想像,同時不斷自我提問,檢視核心問題,避免脫離主旨,最後精煉出最佳解決方案。
  4. 在傳遞(deliver)階段,必須將最終構想,轉換成可實際操作、可行性強的實品。為了讓使用者對設計概念一目瞭然,實品必須很直覺、具清楚的功能,並且考量大眾熟悉的使用經驗。
  • 設計思考法的運用
在初步掌握跨領域設計思考能力後,不妨來做個團隊小練習——為一個假想對象舉辦一場生  日派對。首先,大家必須集思廣益,決定派對的主題和角色。接著,詳細地虛擬該角色的個 性與喜好,每位成員再依其虛擬內容「想像自己就是主角」,依照see、hear、think、feel、pain、gain六大類別,寫下自己的感受。最後,收斂成員們的想法,挑選出重要的元素,組成生日派對的雛形。舉例來說,貓熊圓仔的六大感受是「好多人喔!」「好吵喔!」「臺灣黑熊呢?」「好寂寞!只有我一個!」「怎麼吃都吃不飽!」「竹子真好吃!」那麼可行的生日派對,也許就會在一片清幽的竹林舉辦,並邀臺灣黑熊與圓仔作伴,兩熊一同享用美味的竹子。
在此練習中,先是利用觀察,假想派對主角的喜好與感官感受,接著溝通,收斂不同成員的想法。這也是T型人才工作坊小組討論與合作的基本模式,先利用觀察探索高齡者的潛在需求,並天馬行空地想像任何的「可行解法」,最後收斂想法,精粹出最佳解決方案。

第三把刷子:團隊經營與氣氛掌握
T型人才工作坊的助教,在帶領團隊進行腦力激盪時,團隊經營與氣氛掌握,是至要關鍵。
  • 破冰活動・事半功倍
T型人才工作坊學員來自不同學校、系所,為了更快打破陌生隔閡、打開話匣子,助教必須主動、熱情招呼學員,也可透過破冰活動來熱絡氣氛。
例如,發給學員一人一張紙,對折成四格,並依序在格子內寫下「姓名」、「平常最喜歡做的事情」、「最害怕的東西」、「未來一年欲達成的目標」。完成後,學員們再按照順序與大家分享自己寫下的東西,並接受其他學員的提問,讓學員們更了解彼此,而不僅是記憶姓名。
另一個可以參考的活動是「我畫你臉」。每位學員在紙上畫下隔壁學員的臉,目的不是畫得像,而是給學員機會觀察彼此的臉。完成畫作後,學員必須拿剪刀分別剪下畫作中的眉毛、眼睛、鼻子與嘴巴,並依照自己對畫作中人物的了解,重新拼湊他的臉。例如,透過先前的自我介紹,他是非常溫柔有愛心的人,所以在重新拼湊的過程中,也許會貼上八字眉讓他更慈眉善目。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員彼此觀察,並得到自我介紹後的回饋。
破冰活動百百種,重要的不是遊戲「好不好玩」,而是「能不能增進互動」,甚至「引發爆笑」,這些做法有助於營造開放的討論氣氛。
  •  跨領域討論原則
要帶領跨領域小組進行發想討論,助教必須謹記跨領域團隊合作的四大原則:「禁止批評、想法多多益善、容許異想天開、容許搭便車」。
在討論過程中,助教要鼓勵學員高密度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不需考慮實際操作面的侷限,反而要攫住任何一閃而過的靈感,豐富團隊的「點子資料庫」。一開始,學員或許會不習慣短時間內,高強度的腦力激盪,顯得畏縮甚至是放空,這時助教就要擔起帶頭發想的責任,先提出幾個討論的大方向,激活學員間的討論氣氛。
當學員討論漸入佳境後,助教的任務即是確保意見交換的過程和平順暢,具體的作法是適當地提醒學員「溫和地評價他人的建議」,或者當眾人獨排某一位學員的提議時,助教可以正面肯定該位學員的提議,讓氛圍回歸平衡。「溫和地評價他人的建議」,是維持團隊合作的關鍵,因為緩一點、溫和一點地對他人的建議,提出自己看法,可降低提案者的緊張與害怕感,鼓勵學員踴躍分享創意,確保溝通流暢。
四大原則的末項——容許搭便車,是讓發想源源不絕的訣竅。在聆聽他人的點子後,會容易迸新的想法,這就是「搭便車效應」。在討論過程中,助教要鼓勵學員妥善、踴躍地「搭便車」,也就是借用、刪減或增加他人的想法,成為新的提案!不需要一定要從無到有。這時,助教可鼓勵學員,在跨領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更需要「每個人」拼湊組成最佳想法,所以,勇敢地搭便車吧!

助教,是學習促進者

助教與學員雖然都是學生,但其最大不同,在於助教必須比學員「早一步」掌握情況,「早一步」具備所有T型人才工作坊會運用到的能力,包括對高齡者的認識、跨領域設計思考的能力以及團隊氣氛的經營。因此,智齡聯盟也鼓勵學員在體驗過工作坊的學習後,也能投身助教工作,嘗試截然不同的學習體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臺灣教育環境下的助教偏向“assistant”,教授傾向把學生的產出成果,視為助教的責任,這使得助教相當程度地介入學生實作的過程,學生實際學習的成果反而受漠視;但T型人才工作坊的助教是從旁協助的學習促進者“facilitator”,助教應該扮演「引導卻不干預」的角色,讓學員自己主導團隊方向,有學習的主導權,這是T型人才工作坊對於助教的定位。

图片
助教在不同專業與不同年齡組成的團隊中,有緩頰、凝聚氣氛的作用,在必要時刻,也能適時引導學員,誘發學員的靈感與創意
图片
老化體驗裝穿戴好之後,大致可感受高齡者痠痛駝縮的身軀、沈重的四肢、模糊的視力、和像潛在水中一樣疲乏的聽力
图片
觀察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仔細觀察捷運、公車上的乘客,試著在腦中整理自己的觀察,並「推論」自己觀察後的結果與詮釋
图片
破冰活動百百種,重要的不是遊戲「好不好玩」,而是「能不能增進互動」,甚至「引發爆笑」,這些做法有助於營造開放的討論氣氛
图片
助教應該扮演「引導卻不干預」的角色,讓學員自己主導團隊方向,有學習的主導權,這是T型人才工作坊對於助教的定位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