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發想×點子呈現
|
活動日期
活動地點 主講人 |
2014/07/24
iNSIGHT OPEN Lab 劉家成 臺灣大學智活中心研究員 |
前言
全球知名設計公司IDEO提出設計思考流程,包含:瞭解使用者需求(Empathize)、定義問題(Define)、創意發想(Ideate)、模型製作(Prototype)與測試(Test)。其中,創意發想(Ideate),是設計思考流程中重要的一環。如同諾貝爾得獎者Linus Pauling所言,「若要有好的點子,得先要有很多點子。」因此,本次工作坊便聚焦於創意發想。由臺大智活中心研究員、前華碩手持裝置資深使用者經驗設計師劉家成,帶領學員們練習發想很多點子!(報導/林怡廷 2014.07.24)
創意發想前奏曲
首先,劉家成提出創意發想前的四大步驟——定義問題、組成參與團隊、環境設定與訂定流程;遵循這四大步驟,就像是聆聽音樂的前奏曲,能幫助進入狀況、為創意發想做好準備!
步驟一:定義問題
劉家成舉例子說明。「如果要向青少年推廣健康飲食,該怎麼做?」這是一個較為發散的問題。為了讓問題更具體、明確,可以針對特定對象,如:15歲國中女生的特質、需求來發想。此年齡層的女孩比起健康,更在意同儕眼光。由此,發展出一個較聚焦的問題:「如何設計一種健康飲食的方法,讓15歲的國中女生採行時不會被同儕嘲笑。」從中,就能發現,找出人物、需求及其在意的點便容易清楚定義問題。 步驟二:組成參與團隊 再來,組成創意發想團隊,一般來說,以六到八人最為適當,而團隊成員的領域則愈多元愈好,如此能從不同觀點提出點子,更能激盪出創意火花。劉家成還建議,可以選出一位主持人,掌握規則與時間,同時保持中立引導組員發想或阻止批評。 步驟三:環境設定 佈置一個舒適的討論環境,也有助於發想創意。像是:準備色筆、便利貼等工具,能讓人在塗塗寫寫的過程中記下、激盪出更多點子;或備好點心飲料及其他有趣的玩意兒,讓人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進行討論。 步驟四:訂定流程 正式開始前,劉家成說,「還可以先來個腦力熱身賽(Brainstorming warm-ups),像是聯想相反詞、發想物品的各種用法等,讓思緒開始轉動,也能建立彼此的默契。」 最重要的是,主持人得於發想前宣布四大要點,包含:「欲解決的問題」、「欲達到的目標數量」、「發想時間」與「規則」,而團隊成員得依此進行討論。其中,劉家成說明規則的重要性,「若能遵守規則,創意發想的進展將更為順暢!」因此,提出幾點供學員參考:
發想過程的催化劑:類比法與SCAMPER法
一切準備就緒後,便能開始腦力激盪。不過,如何才能跳脫既有框架、提出源源不絕的點子呢?劉家成接著介紹兩套有趣且實用的創意發想方法「類比法」與「SCAMPER法」;它們就像催化劑,能幫助學員生成創意!
其一,是類比法(Analogies),其方法是:先將問題的本質抽象化,再發揮想像力列舉與該本質相關的物件與屬性,最後將關聯物的屬性與原本的問題結合,從中找出解決方法。舉個例子來說,當欲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設計一套防竊系統,讓家中能避免竊盜?」經抽象化後,可發現問題本質在於「避免」。再來,試著聯想與「避免」相關的各種事物,如:結紮能避孕、穿救生衣能避免溺水、和平磋商或下最後通牒來避免戰爭。接著,將關聯物與問題結合,從廣泛的角度思考如何防竊,像是從最後通牒的概念發展出「發出巨大的聲響驚嚇、警告竊賊」的防盜系統,便是類比、聯想力的展現。 其二,則是SCAMPER法,透過七個切入點:能拿什麼替換(substitute)、能和什麼結合(combine)、能怎麼調整適應困境(adapt)、能否放大(modify)、能否重新定義用途(put to other uses)、能否消除或變小(eliminate)與能否重新組合(rearrange),幫助發展出改良現狀的新構想。 劉家成補充,「其實,類比法與SCAMPER法只是其中兩種創意發想方式;不同人可以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能幫助創意產生,都是創意生成的催化劑!」 建立你的創意檔案庫
除了前述的創意發想步驟與技巧外,劉家成說,「創意,還能從生活中累積而成。」因此,他建議從生活中建立個人的創意檔案庫。像是多認識、多接觸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幫助了解不同觀點;或是接觸各種書籍、展覽、演講等;而愈是不熟悉的事物,愈要勇於嘗試、探險。更重要的是,要常常練習創意發想,就如同健身般,常鍛鍊你的思考肌,腦筋便會愈靈活、愈容易產出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