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設計—老化體驗活動
|
更多深度報導內容--
|
引言--從史丹福ME310到臺大智齡設計 |
報導/王昱夫
|
期待已久的智齡設計課程,終於在今天正式開跑了!第一堂課來到了臺北醫學大學,臺大、北醫、世新和大同的同學們首度聚在一起,究竟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從史丹福ME310到臺大智齡設計
這門課的內容是以老人福祉為核心。為什麼是老人呢?因為每個人都有機會變老,但是學生們都還沒老過。如果學生有辦法設計老人福祉這樣比較困難的議題,未來面對其他的專案,相對來講其實會是比較輕鬆的。再來就是,臺灣已經越來越老了,這是未來必須要面對的,所以要把學生與老師的才華貢獻出來,去解決這個問題。
這門課是一學年的課程,跨校且跨領域,結合了四個學校的師資,包括:臺大、北醫、世新及大同。這門課強調兩件事情:設計思考和觀察體驗。設計思考就是要透過思考,動手去提出解決方案;而觀察體驗則是要理解設計的對象和場域,最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課程安排會有部分是知識性的傳授,例如高齡議題等。另一部份則是採取專案的方式,一個月後還會有真實的廠商,把真實的問題帶進來,學生發想的解決方案就能得到最直接的回饋。
九月到十月,課程安排中最重要的是團隊建立,學生會在設計中找到團隊成員的定位。團隊之間就像婚姻一樣,夫妻相處沒有標準的模式,沒有誰一定要怎樣,有好的過程和好的結果,就是好的團隊,這需要學生自己去磨合。10/2~10/4課程安排了「Paper Bike Challenge」,是一個培養團隊合作的好時機。再來,學生會進行使用者調查,接著在十二月開始原型發想。上學期會有很多的探索,不斷的去看問題,越看越深,越做越廣。下學期則是聚焦,把產品實際做出來。
智齡設計是以老人福祉為核心所規劃的實作課程,同學們將在未來一年中,接觸真實的場域與問題,並發揮團隊的巧思,設計出創新的產品或服務。而一個好的設計的第一步,一定要先瞭解產品的使用者。智齡設計的第一堂課,便帶同學們認識設計的對象—高齡使用者。
這門課是一學年的課程,跨校且跨領域,結合了四個學校的師資,包括:臺大、北醫、世新及大同。這門課強調兩件事情:設計思考和觀察體驗。設計思考就是要透過思考,動手去提出解決方案;而觀察體驗則是要理解設計的對象和場域,最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課程安排會有部分是知識性的傳授,例如高齡議題等。另一部份則是採取專案的方式,一個月後還會有真實的廠商,把真實的問題帶進來,學生發想的解決方案就能得到最直接的回饋。
九月到十月,課程安排中最重要的是團隊建立,學生會在設計中找到團隊成員的定位。團隊之間就像婚姻一樣,夫妻相處沒有標準的模式,沒有誰一定要怎樣,有好的過程和好的結果,就是好的團隊,這需要學生自己去磨合。10/2~10/4課程安排了「Paper Bike Challenge」,是一個培養團隊合作的好時機。再來,學生會進行使用者調查,接著在十二月開始原型發想。上學期會有很多的探索,不斷的去看問題,越看越深,越做越廣。下學期則是聚焦,把產品實際做出來。
智齡設計是以老人福祉為核心所規劃的實作課程,同學們將在未來一年中,接觸真實的場域與問題,並發揮團隊的巧思,設計出創新的產品或服務。而一個好的設計的第一步,一定要先瞭解產品的使用者。智齡設計的第一堂課,便帶同學們認識設計的對象—高齡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