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成人發展與老化 

  • 授課教師:劉淑娟教授
  • 開課學校:輔仁大學

課程特色

Q1:這門課會教授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們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成人發展與老化課程,讓學生們對老人具備一定的了解及認識後,才能參與老人學實習這門課,課程中主要是希望同學們將所學的知識及技能靈活之後可以運用在長輩身上,藉由活動帶領的經驗,提升處理事情的能力及臨機應變能力,透過訪問長輩生命經驗,提升與長輩溝通的能力,如何讓長輩相信你並願意敞開心胸讓你訪談,這些技能都是藉由實習實作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去累積的,相信學生們在過程中一定有所收穫。 
實作課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讓學生們實作體驗,由他們一起激盪出最美麗的火花,透過與長輩溝通的過程還有活動體驗的回饋,感受到學生們對於實作是有許多美好回憶的,並且可以從長輩的回饋給予學生信心,讓學生對老人照顧工作有興趣,也可以經由與老人的互動,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對自己生命意義或許就有更多的想法。 

Q2:課程規劃如何做安排(一學期中講述、場域觀察、討論、實作部分比例如何安排)?期末成果內容為何(模擬實作、書面報告或其他)?以及作此安排的目的、想法脈絡為何?    

除了課程的教學,還包括實作課程,將所有學生分為三人一組,三人一組,輪流扮演體驗者、帶領者、催促者。體驗活動有購買區、飲食區、工作區、廁所區,讓學生可以體驗生活中長輩會從事活動的地方,透過穿戴老化體驗裝,來了解長輩。體驗活動後,在課室分享及課後繳交反思報告。另外一個實作課程是老人生命故事訪問,讓每位學生與一位老人面對面訪談,觀察及訪談老人生命故事,並依同理心分析模式撰述及反思。訪談後設計老人特輯,在課室分享,課程後繳交光碟片與反思報告。 

生命訪談故事是藉由與長輩聊天的方式記錄下長輩的生命故事,訪談中若遇到困難,都可以向老師請求協助,在訪談過程中學習與長輩溝通的技巧。學期的最後一次課程會安排實作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訪談過程與故事,以及訪談心得與反思,來了解課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以追求更好的學習成效。 
期末成果內容為實習成果分享會,由每組同學準備三十分鐘的分享內容,講述實作內容及實作所學,並且對於實作後進行省思,當天邀請全校對老人學程有興趣的學生一同參與,一同分享他們的喜悅。 
Kolb的經驗學習理論提到,要不斷的觀察、思考、實做、反思,在這四個步驟不斷的循環才能夠有效的學習,因此課程的安排就是依照此概念完成。 
图片

Q3:這門課是否有跨領域合作?    

有。不管是學生或是老師,均是跨領域的合作。負責老師有社工、營養、醫學、臨心、資工等領域,而學生的部分則是有體育、營養、社工、公衛、宗教、臨心、兒家等科系。小組活動帶領有很好的跨領域合作,讓學生能發揮不同領域的專長分享往後活動的設計。 

教學方法

Q1: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進行?(知識講述、體驗設計、外請講員、助教角色、設備器材支援….等如何在課堂上操作)安排目的為何?    

授課方式為授課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做,藉由實際與體驗長輩生活上的不便,來同理、了解長輩的生活。透過體驗課程學習如何將所學運用在之後的銀髮族設計以及實習課程,也希望在日後,讓學生將這些經驗與反思,實際運用在生活中,關心身旁的親人。 
目的希望經過此階段課程中,學生能:

  1. 認識成人中晚期發展相關概念及理論
  2. 體認成人中晚期的生命經驗
  3. 辨識成人中晚期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各方面的變化與調適
  4. 反思解析成人中晚期在年齡與時空脈絡中的真實生命歷程
  5. 培養同理關懷及探索高齡化社會變遷議題之態度及志趣。 

Q2: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安排活動或借用其他資源引導之?

在課程安排老化體驗課程以及老人生命故事訪問,以上活動均是引導學生思考,另外,也會拋問題給學生思考,提供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Q3: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因應及調整?

由於課程的安排是三位老師教學,當其他老師上課時,並沒有辦法參與部分課程,所以無法很熟悉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應的方法是請教學助教助理在課堂中給予同學協助,並於每堂課後回覆學生學習的狀況,即時給予回應,也透過學校教學系統,與學生溝通,並了解學生在學習上是否有任何的困難,來請教學助理協助同學。 

Q4: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同學對哪些項目很投入?對哪些項目比較疏忽?老師有何建議?是否有印象深刻的案例?

學生們都非常積極的參與課程的任何活動,在老化體驗課程,看著學生很積極地在學習如何輔佐同學行動、上下樓梯,在課堂的分享,學生一一分析在活動過程中看見的任何狀況或是體驗,我聽了相當的感動,覺得本課程漸漸培養同學在同理與耐心。我希望學生可以將這些所學好好運用在之後的實習,甚至是生活中,並結合他們在自己科系所學的知識。有一位神父相當投入每一個活動,在老化體驗時,很認真地參與並協助同學,我認為神父的生活歷練和學生很不同,同時給予學生們不一樣的想法,值得深思。 

智齡聯盟介入成效    

 Q1:智齡聯盟介入後,帶來哪些影響?未來期望與成果?

此計畫提供了充足的經費能夠聘用足夠的人力,希望計畫補助下可以將成人發展與老化課程做的更好,讓學生對老人服務更投入,並將照顧老人為志業。在未來展望能將學生的成果更有系統集結,並且希望能與智齡聯盟共同研發新教材,拓展彼此合作及共同研發的潛力,老人長期照護是個富有潛力的市場,期待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加入我們的行列。

Q2:針對本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哪些額外的能力?

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力、自我反思、思考力、感受力、團隊工作、協調聯繫、企劃能力等,並學習規劃掌控活動,與長輩溝通互動之能力也隨之提升。

期待與建議

Q1: 對本課程想達到的理想與期待為何?

希望修完本課程學生對老人有正確觀念及態度,並希望在將來能投入此志業,繼續將所學貢獻在社會,在課程中能夠藉由與長輩的生命訪談來反思自己人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及價值,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Q2:對學生修這門課有何建議?    

若要把成人發展與老化課程學好,須清楚的了解老人的需求及需要後,才能將過去所學靈活運用在這門課中,利用活動設計課程所教授的概念,設計出適合不同長輩的活動,以及成人發展課程的訪談技巧,靈活運用在實習間與長輩的溝通還有生命故事訪談兩方面,先修課程學的紮實,那麼實習的日子將會過得非常快樂。
回課程頁
回介紹頁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