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車設計挑戰
課程資料線上閱讀開發教師簡介 相傳黄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而針對天候不佳的影響,黃帝發明了指南車,在濃霧之中辨別方向,終於順利擊敗蚩尤,而這場戰役也是後世流傳的「涿鹿之戰」。
考證中國當時製作指南車使用了差速器,本模組則改以行星齒輪作為轉速加減的機構,除了便於以雷切機切割正齒輪大量生產外,解說指南車的原理也更加容易。 本模組提供的指南車套件相當緊湊,指導學員完成後可保證一定的品質,易於增加不同的外型,並允許針對各個部分做自行改良;學員針對指南車所做的組裝和改變都將立即在運轉時得到回饋。 模組目標(1)學習雷射切割與3D列印基本技術
(2)瞭解基本技術概念、增進實際操作經驗 (3)學習技術運用於專案設計 (4)培養團隊合作經驗 教學時數本課程包括四個單元,總計教學時數為12小時。
單元一:指南車歷史、原理及應用 (1小時) 單元二:核心構造組裝暨工具使用教學 (3小時) 單元三:製作車架並優化車體結構 (6小時) 單元四:成果報告及障礙測試 (2小時) 適用學習者
本模組適用之學習者為所有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學生,不限科系。
適用課程
本模組以專案為導向,適用以專案執行為核心發展之課程,不限學科領域皆適用。
應用場域
各類型領域之工作坊,例如實驗室、工作部門。
預期效益
讓學生在未來工作上執行專案時,具備一定的處事能力。 課程報導
「齒輪」如果來形容一個人,會是隱晦者甚麼?也許有人會詮釋就像是一個小齒輪,但也有人詮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齒輪,經過兩天的指南車製作後我們選擇後者。其實第一天聽老師在台前說明齒輪的特性時,對於已經久遠未接觸此類的腦早已選擇自動關機,最後只剩下「漸開線」這個還是不知甚麼意思,但記得老師說很厲害的名詞;而過程中記得我們數著零件,呆滯對望的前半小時,也記得拿者樣本模型,組裝看似一樣卻完全不一樣的齒輪,又經歷了組裝完畢卻有一齒輪不會牽動另一齒輪的窘境,然而,不會忘記的是見到機械系夥伴到來時,像是看到一道光猶如天使來拯救我們的喜悅。
也漸漸地在夥伴和助教的帶領下,我們學會雷雕、3D列印的技術,也學會了在不同齒輪、不同轉軸中去發現怎麼組裝才可以確保每個齒輪會影響到另一個齒輪;這兩天的過程讓我學習到理解各領域的專業是多麼重要,也在與「齒輪」摸索中發掘也許我們一組中的每個人對於這個團隊而言,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齒輪,也許會因為沒有組裝好而發生無法牽動齒論的問題,但只要發現問題、一起解決,又可以是一個永不放棄的超級瑪利歐。 最後在測試的那個階段,雖然我們的指南車沒有表現出最理想的情況,但是喜歡我們從不理想中去發掘問題並共同面對的態度;經過這次經驗,我們可以爽快地跟別人說「請不要小看每個齒輪的存在」! 看起來課程是指南車設計實作,但我們更重視的是:團隊能從探索想像和手作之間的落差中學習做調整,腦力激盪、互相合作,去感受到每個人在團隊的重要性。 第一天的任務,我們讓八組團隊體驗如何建構、組裝機構與電路焊接。這對非電機工程領域的團隊來說,不僅是新鮮,同時也是一個項挑戰。由於不抖湯匙的機構零件使用的是樂高積木,所以團隊可自行創意與設計不抖湯匙的機構及造型。 在焊接任務的階段,同學開始運用機器,就燙傷了手,得在板上焊出自己的組別的數字,看著同學聚精會神的焊接,耐心的一點點焊接成品。雖然,一開始操作過程中並不順手,但是經過幾次練習之後,最終團隊完成了艱難的焊接任務。 more 課程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