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期中訪視紀實
|
|
前言
別說學生怕考試,當「智齡聯盟」跨校教學聯盟面對教育部長官來訪視時,也是嚴陣以待,希望將所有努力完整匯集、交出漂亮成績單。為了營造柔和的訪視氣氛,智齡聯盟特別將訪視流程以餐館概念來設計;負責報告的康仕仲副教授也應景別上象徵領班經理的紅色領結,扮演康師傅向長官端上智齡聯盟的菜單。包括,逐漸發展成型的「特色菜單」、已有具體版品的「成果菜單」和在過程中不斷有學習與成長的「成長菜單」,每個項目都不是捏造的空話,所有成果都具體展示在長官面前。除了中心學校負責端出「全席餐」讓長官對智齡聯盟所執行的計畫有整體的概念之外,每個夥伴學校也就其開設的特色課程端出「私房菜」,各展現其課程精華。除此之外,中心學校定期舉辦「新知講堂」與「教學工作坊」,讓聯盟學校關係更熱絡,無形中發展出跨校、跨領域合作關係,也見證了智齡聯盟積極連結夥伴學校,達到跨校聯盟的目的。(採訪/陳淑英、王柔蘋 2012.09.11)
別說學生怕考試,當「智齡聯盟」跨校教學聯盟面對教育部長官來訪視時,也是嚴陣以待,希望將所有努力完整匯集、交出漂亮成績單。為了營造柔和的訪視氣氛,智齡聯盟特別將訪視流程以餐館概念來設計;負責報告的康仕仲副教授也應景別上象徵領班經理的紅色領結,扮演康師傅向長官端上智齡聯盟的菜單。包括,逐漸發展成型的「特色菜單」、已有具體版品的「成果菜單」和在過程中不斷有學習與成長的「成長菜單」,每個項目都不是捏造的空話,所有成果都具體展示在長官面前。除了中心學校負責端出「全席餐」讓長官對智齡聯盟所執行的計畫有整體的概念之外,每個夥伴學校也就其開設的特色課程端出「私房菜」,各展現其課程精華。除此之外,中心學校定期舉辦「新知講堂」與「教學工作坊」,讓聯盟學校關係更熱絡,無形中發展出跨校、跨領域合作關係,也見證了智齡聯盟積極連結夥伴學校,達到跨校聯盟的目的。(採訪/陳淑英、王柔蘋 2012.09.11)
困局與創新
智齡聯盟為突破教育部規劃的三明治課程執行的障礙,發展出創新的跨領域教學模組「T型人才工作坊」引起委員熱切討論。
在面對教育部計畫的審查要求、與創新可行的教學模組之間,該如何取得共識?這讓總計畫辦公室蔡志宏教授有點傷腦筋,他明白這套從經驗中磨合出來的課程是為了達到計畫的成效,培養出符合產業需求之智慧生活跨領域人才,但所呈現出來的課程樣貌,已跟教育部所要評估的kpi指標不太一樣。 負責計畫執行的康仕仲副教授坦承在寫計畫書時,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三明治課程概念,因很難把現有的課程套進它初階、中階、高階的課程邏輯裡。面對這樣的困局,智齡聯盟闖出來的創新變通方式能獲得認同嗎? 吳政忠 教授: 這個計畫的成果超乎我預期的想像! 當初我們在構思三明治課程時,就如同康師傅講的,的確有困難,像跨校課程該怎麼執行,當初也想不出辦法;而聯盟能夠檢討執行上的困難,對這課程有這樣的設計與轉換,我覺得非常好。但很希望你們能給教育部一份完整的菜單、學習成果,否則政府不可能馬上採納你們的做法。但這樣的過程,我個人覺得很好。 另外,從三個整創聯盟看起來,智齡聯盟在整合各校、聯繫的功能非常好。能在獨立課程之外,也給老師跟學生有聚集在一起、激盪出火花的機會,這部分滿用心的。 我深深瞭解,成果不可能在一兩年內展現出來,不過蔡志宏老師這邊有要面對教育部的擔憂,就像雞生蛋、蛋生雞,我們現在還是要在體制下,面對下年度經費的問題。所以在台灣做事情,通常比較辛苦,短程目標要達到、中長程目標也要有個進度。我相信大家非常辛苦,在劉佩玲老師帶領下應該沒有好日子過,但成就感也非常大。 挑戰 課程的編排跟手冊做得非常好,可能是第一年,較偏向課程介紹,而教育部這邊的期待是,這些東西讓各校老師拿回去也可以教,未來如果可往那邊做的話,會滿生動的。 原本三明治課程想法是,在三、四年裡,可以拉出一個以高齡化社會為目標,從基礎、中階到高階的產學合作,我明白這不容易,但為了應付未來的高齡社會,如果可以找出一個較有示範性的模式出來,讓教育部看到成果,改變目前修課或教育模式的大架構,怎樣推廣讓它繼續有延續性?希望未來可以朝這方面思考。 基本上,我覺得做得非常好,我把它當成第一年、第二年,修課學生還是偏向自己的系所,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未來還是希望可以往外擴張。 周素卿 教授: 我個人認為臺大團隊彙整了很多東西,若要符合教育部kpi的要求,我想委員們不必擔心,他們都已經達到了,且連T型人才工作坊的sop流程都有了,我建議總辦跟教育部應給予支持,因智齡聯盟對團隊經營是最成功的,經營的層次是教學質變性量能的提升。 過去幾年,我參加很多計畫,看不太到經營團隊的創造,所以這是智齡聯盟有特色的地方,也是計畫的成就之一,請主持人要特別強調。 第二,這團隊實施的不只有三明治課程實驗,他們至少做到教學、教育模組的創新,至於典範的創新,是臺灣乃至全球教育體制都在努力的部分,我們還未達到。但教育、教學模組的創新是有的,這部分應該可以更凸顯。 挑戰 聯盟的種子老師們該如何把課程導回各校,並規劃開某系列課程時,課程地圖該怎麼畫?聯盟各位老師要進一步提出課程地圖,對於單一課程或關聯性相關課程、跨領域合作課程,該怎麼按步驟把流程設計出來,讓其他老師參考,是老師們的職責。範疇不見得在校內。政府的規範要留意,不應讓聯盟下沈,變成只作單一課程的創新。 資源共享
期中訪視端出來的菜單,除了聯盟摸索出來的共通課程——「T型人才工作坊」之外,每個學校各自發展出來的特色課程也相當精彩,其課程資源藉由網站、跨校交流活動與工作坊的開設,也讓其他學校有觀摹、參考的機會。
智齡聯盟因時間關係僅能邀請部分學校就其課程做3分鐘介紹,老師們用心地製作影片,讓整堂課可以完整扼要地呈現;除了介紹特色課程,其他老師也分享每月參加「新知講堂」的收獲,以及參加「教學工作坊」的斬獲,不同學校的專業互相交流,也意外促成許多跨校合作的機會。 因著定期舉辦交流活動,中心學校與聯盟學校之間已凝結相當程度的共識與默契,當訪視委員拋出提問,不單由中心學校接招,聯盟學校也補充回應各學校已在進行,但礙於時間無法充分陳述的部分,充分表現出一體的關係。 智活公園體驗
為了讓訪視委員實地體驗T型人才工作坊的成果,並介紹中心與聯盟學校實地體驗的場域,智齡聯盟帶領訪視委員前往雙連安養中心參訪。
雙連安養中心的「智活公園」,是臺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iNSIGHT)與雙連安養中心,為了深化老人福祉研究、提高社會各界對高齡議題的關注,在雙連安養中心成立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智活公園」);在此結合了臺大跨領域的研究能量,持續探索高齡者生活需求、開發相關產品與服務。 這裡也是阿公阿嬤走累了就會在這邊休息,經常聚集的角落。智活公園,希望長者們能夠像是身處在公園一樣,讓長者能夠來公園坐坐、種種花草、話話家常,製造長者們更多的互動機會,並推出不同的主體的展覽,幾次下來T型人才工作坊學員所設計的家具與桌遊,也會在此展出。 為了讓訪視委員親身經歷T型人才工作坊,智齡聯盟特地借了老化體驗裝備,讓訪視委員一起體驗長者的行動受限、心智無法控制身軀的苦境,因為能夠對他人經驗感同身受、有同理心,才能夠設計出好產品,這是T型人才工作坊一直想要傳達給同學們的重要課題。 再由優秀T型人才吳孟恬同學來引導進行互動遊戲,穿著老化體驗裝的訪視委員圍成一圈,擲出三個骰子、需要一邊思考同類項目講出數個指定物品、一邊還要做動作,例如:單腳站立講出三種不同動物。 這是四月T型人才工作坊—「健康照護×動手玩設計」,所設計出優秀作品之一「那些年我們一起擲骰子」引出這幾次T 型人才的精彩內容,讓訪視委員們更能夠了解T型人才工作坊的迷人之處。 配合著不斷加劇的節奏,幾輪玩下來,一邊運動與腦力激盪的結果,「長者們」已上氣不接下氣、充分感受到老人的難為,對於T型人才工作坊同學們能夠設計出運動、腦動、互動的桌遊更是相當讚賞,也期待未來智齡聯盟能夠培育出更多優秀跨領域人才和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