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設計新體驗
2012/07/16-18
|
【引言】智慧人生×設計新體驗
此次七月份為期三天的「T型人才工作坊——智慧人生×設計新體驗」於7月16至18日假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舉行,共有來自北部地區不同大學院校共計約30名同學報名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以老人福祉為中心主題,進行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的特色由一位教師帶領同學們對長者生理特性及其生活背景的理解;另一位教師則引導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希望能在三天的工作坊課程中,對長者生活中的需求設計出有創意及實用性的服務、產品或概念等成果。(撰稿/黃秀文 2012.7.16~18)
|
|
【活動報導】跨越國際與專業的學習體驗
授課老師:陳惠姿副教授 輔仁大學護理系
顏慶全教授 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 在為長者規劃產品與服務之前,是否夠了解他們的限制與需要?工作坊一開始,由輔仁大學護理系陳惠姿副教授分享老人學的相關議題,讓同學對我們所服務的對象有概括性了解;實作部分由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顏慶全教授以及四位新加坡大學的研究生擔任分組助教(facilitator)。顏慶全強調,之所以用facilitator而不用teaching assistant來稱呼助教們,是希望他們在工作坊中扮演促進者的角色,而不是領導者,這樣才能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T型人才工作坊的精神,產出真正屬於團隊的成果。
為了促進新加坡與臺灣兩地T型人才的互動與交流,此次工作坊也邀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四位同學共同擔任助教,其目的除了促進兩地設計人才的創意思考交流之外,也能夠增進兩地研究生透過帶領工作坊的分組討論,進一步學習團隊合作的過程與經驗。(撰稿/黃秀文 2012.7.16-18) |
|
【單元課程一】從智慧人生到智慧生活
授課老師:陳惠姿副教授 輔仁大學護理系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臺灣早在1993年即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而2018年後,65歲以上的人口更會佔總人口的17%。同時,以科技島為目標的臺灣,網路的普及率是亞洲第五。然而,目前的ICT產品,卻少見以熟年族作為目標族群。陳惠姿觀察到此一問題,欲和T型人才工作坊來自不同系所的同學們相互激盪,找出設計熟年族ICT產品的各種可能。(撰稿/王品涵 2012.7.16-18) |
|
【單元課程二】打造銀髮智慧生活
授課老師:顏慶全教授 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
「智慧人生×設計新體驗」T型人才工作坊負責教授實作體驗的老師是來自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的顏慶全教授。主辦單位一開始介紹顏慶全出場時,在場工作夥伴及同學們紛紛左顧右盼,奇怪,怎沒看到老師身影。此時,一位身穿輕便T恤與牛仔褲,散發學生氣質的男子從討論桌間抽身趨步向前,他向在場所有人親切微笑,輕鬆自若的接下麥克風歡迎各校同學們,並介紹接下來三天工作坊進行的方式與主要目標。(撰稿/黃秀文、陳淑英 2012.7.16-18) |
|
【特別報導一】實習場域觀察與體驗
一項卓然優異的產品或設計概念產生之前,得先對使用者的想法進行了解,才能將社會趨勢、新興科技與使用者需求,完整地結合,規畫出最好的設計構想與產品。為了更貼近使用者的想法,觀察其需要,T型人才工作坊安排同學兵分兩路,前往雙連安養中心和新莊松年大學實地參訪。 (撰稿/黃秀文、王柔蘋 2012.7.16-18)
|
|
【特別報導二】跨國學習新體驗
此次「T型人才工作坊——智慧人生×設計新體驗」,除了邀請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顏慶全教授擔任課程主講人之外,也邀請顏老師四位優秀學生來擔任助教,幫助非設計背景的同學們也能運用設計的專業知識來完成以老人福祉為主題的設計成果。
在非常辛苦紮實的三天工作坊結束之後,邀請新加坡四位助教來分享參與「智齡聯盟」舉辦的T型人才工作坊的心得及感想。(撰稿/黃秀文 2012.7.16-18) |
|
【學員成果】電腦嘛ㄟ通
七月份T型人才工作坊,在雙教師的制度外,還讓學員們走出教室、走入場域,有的進入電腦學習中心、有的拜訪雙連安養院。這讓他們的眼界大開,更從觀察環境、了解行為、訪談長者中發現各種需求。在跨校系組合下激盪各種創意,讓新科技、新服務與高齡者間不再有所距離。 (撰稿/林怡廷 2012.7.16-18)
|
|
【我有話要說】學員心得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林品婷
我會參加工作坊是因為康仕仲副教授在我們工程圖學課時強力推薦,所以知道這次的T型人才工作坊。這次的工作坊認識了新加坡的助教們,在他們的帶領下,除了圓滿達成任務,也體驗了有別於國內的學習方式,以不同的方向來思考問題,也更全面的找出問題點。 此次任務是透過參觀安養院,與爺爺奶奶訪談過程中找出需求,設計出適合他們的便利產品。在接觸助教們之前,我們會有自己預先設想要設計的物品,助教們則會用不同的方向來引導我們思考,想想長輩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接著利用同理心,從不同立場來考量,想像如果我們是長者,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我本來對T型人才不太了解,但經過這次工作坊,瞭解到從尋找問題然後再去設計,這是平常校內課程不太會有T型「觀察體驗」的經驗,我覺得還蠻不錯的。(整理/王柔蘋 2012.7.16-18) |
七月份報導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