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健康照護創意產品探討與製作
- 授課教師:陳俊良副教授兼學務長
- 開課學校:南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課程特色
Q1:這門課會教授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們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本課程將人因工程融入資、通訊技術運用,達到「智慧生活健康照護創意產品探討與製作」之跨領域人才培育目標。將從「節能永續、便利舒適、健康照護、安全安心、智慧平台」等五個應用面向,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智慧生活」目的。修課學生於本課程計畫中將可學習到「節能永續、便利舒適、健康照護、安全安心、智慧平台」等具體的銀髮族智慧生活整合實例,及獲得跨領域知識的概念與整合經驗。本課程計畫執行過程中導入問題學習導向(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專題式學習法。透過PBL專題式學習,學生可從中充分培養多種未來社會所需具備的能力,如組織規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團隊合作溝通能力。提供修課同學實地於本校智慧生活屋(場域應用),藉由本校樂齡學員(銀髮族長者)親身使用系統測試的機會,提供本課程學生在智慧生活健康照護人機互動介面設計「便利、舒適、健康、安全、尊嚴」等五個設計面向之經驗分享,並增進「智慧生活健康照護創意產品探討與製作」的跨領域知識與提昇科技整合應用能力。
Q2:課程規劃如何做安排(一學期中講述、場域觀察、討論、實作部分比例如何安排)?期末成果內容為何(模擬實作、書面報告或其他)?以及作此安排的目的、想法脈絡為何?
本課程規劃:
- 參訪本校智慧生活屋(Smart Home),實際親身體驗智慧生活空間之規劃與設施、銀髮族的老化照護需求,學習智慧生活科技實際應用的經驗,可提供本課程智慧生活跨領域的專業實務技能。
- 參訪安仁養護中心長照業者,實際親身體驗銀髮族的老化照護需求,觀察並學習長期照護相關人員健康照護知識及技能,可提供本課程智慧生活的健康照護之身心健康衛生的專業實務。
- 參訪竹山紫南宮社區,介紹居家(遠距)醫療諮詢服務中心,學習智慧生活中醫療資訊系統之服務整合。
Q3:這門課是否有跨領域合作?
本課程將人因工程融入資、通訊技術運用,達到「智慧生活健康照護創意產品探討與製作」之跨領域人才培育目標。因此請人因領域老師協助,另包含老人照護方面專業,並請具照護專長之業界人員協同教學,從「便利、舒適、健康、安全、尊嚴」等五個應用面向,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智慧生活」目的。修課學生於本課程計畫中將可學習到「便利、舒適、健康、安全、尊嚴」等具體的銀髮族智慧生活整合實例,及獲得跨領域知識的概念與整合經驗。
教學方法
Q1:請問老師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進行?(知識講述、體驗設計、外請講員、助教角色、設備器材支援….等如何在課堂上操作)安排目的為何?
本課程將從「便利、舒適、健康、安全、尊嚴」等五個應用面向,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智慧生活」目的。另外安排以下參訪:
- 參訪本校智慧生活屋(Smart Home),實際親身體驗智慧生活空間之規劃與設施、銀髮族的老化照護需求,學習智慧生活科技實際應用的經驗,可提供本課程智慧生活跨領域的專業實務技能。
- 參訪安仁養護中心長照業者,實際親身體驗銀髮族的老化照護需求,觀察並學習長期照護相關人員健康照護知識及技能,可提供本課程智慧生活的健康照護之身心健康衛生的專業實務。
- 參訪竹山紫南宮社區,介紹居家(遠距)醫療諮詢服務中心,學習智慧生活中醫療資訊系統之服務整合。
Q2:請問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安排活動或借用其他資源引導之?
透過PBL專題式學習,學生可從中充分培養多種未來社會所需具備的能力,如組織規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團隊合作溝通能力。
Q3:請問老師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因應及調整?
學生在目前的社會環境與氛圍理需要更多時間來參與跨領域活動,惟部分學生屬於經濟弱勢,必須打工無法提供更多時間來參與。
Q4:請問老師,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他們對哪些項目很投入?對哪些項目比較疏忽?您對學生有何建議?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案例?
學生對於與銀髮族接觸的場域體驗與服務非常投入,但是必須提醒學生勿傷到老人自尊。在到埔榮場域體驗時,可以看到學生非常熱心與純真的一面。
本計劃介入的成效
Q1:請問老師,您介入本計畫後,給您帶來哪些影響?未來期望與成果?
聯盟針對傳統大專教育之不足,設計及開授創新課程,讓學生在專業素養之外,積極培養觀察體驗、跨域合作、反思回饋與創新設計四種基本核心能力,以成為具備跨領域整合創新能力之人才。因此,為因應國內老年化社會的到來,為使銀髮族能有效利用跨領域的智慧生活科技整合技術,增進銀髮族享受智慧生活,需藉聯盟課程計畫培育學生,使具備智慧生活跨領域的實務技術能力,提昇就業競爭力以造福銀髮長者。期盼能有機會再參與聯盟課程計畫,共同為培育學生跨領域能力而努力。
Q2:針對本計劃,您覺得可以培養學生哪些額外的能力?
以一般大學畢業學生而言,雖然畢業時具有通才及部分特定領域之專業能力,但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若學生畢業前受過跨領域整合的訓練,會較容易在職場中存活下來,並且有能力吸收其他領域(非本身專業)的知識並融合在自身能力中,才有機會不斷進步在職場順利發展。
溫馨叮嚀與建議
Q1:請問老師您對本課程想達到的理想與期待為何?
希望能繼續獲得這麼有意義的計畫之補助,提供教學資源培育學生跨領域的能力。
Q2:最後想請教老師對學生修這門課有何建議?
每個人都有進入老年的時候,如何培養自己跨領域能力幫助這些銀髮族,不但可以改變你的人生觀,也可以增加你未來進入職場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