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智齡。跨領域教學研討會


活動日期
活動地點

主持人

2013/01/21
臺大土木研究大樓  402室

蔡芳文執行長
雙連安養中心
周瑞仁教授
臺大生物產業機械工程學系
葉丙成副教授
臺大電機工程學系
土木建築一家親
為老人打一劑運動疫苗

前言
智齡聯盟為讓每個例行會議不至於變成流於形式的流水帳,不僅將月會結合新知講堂,也想辦法讓每年進行一次的期末成果發表變成有料、有趣的「跨領域教學研討會」。
由於「智齡聯盟」一年多來在T型人才跨領域培育上已琢磨出一套原則,這樣創新的教育模式也漸漸影響聯盟內老師傳統的授課模式。為了擴大跨領域教育的視野,了解其他領域教師如何進行跨領域課程,特地邀請臺大土木工程系卡艾瑋教授與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陳俊忠教授來分享他們跨領域的教學經驗;活動過程中,智齡聯盟教師們也輪番介紹他們所開設的特色課程特色與成果,活動最後,也依地利之便,順勢參觀了土木工程系的水刀機室與機器人實驗室,讓其他領域老師也有機會了解工程領域的工具與技術,也是另一番跨領域教學體驗。
(活動報導/陳淑英 2013.1.21)

土木、建築一家親

活動一開始,由卡艾瑋教授的演講做開場,他開宗明義先點出許多人都會誤會的問題:到底土木與建築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這個疑問,有些大一新生也搞不清楚。且因著對學生進行的課程調查中,發現大部份土木系學生都希望能接觸建築相關課程。因此,卡艾瑋開始著手進行課程改革,期待學生除了土木系本身的專業之外,也能具備建築師的判斷能力。於是在2012年,卡艾瑋主導了臺大土木系與實踐大學建築系的合作,兩系學生要共同合作設計並做出一座橋,過程中,各自挑戰了兩系不同的思維與習慣,也帶動了土木系課程的創新!

跨領域教學實務

在談完工程領域的跨領域合作模式之後,接著由雙連安養中心蔡芳文執行長開場引出與「智齡保健」主題相關的各特色課程授課老師來分享,由於這系列課程很多跟設計健康促進活動有關,因此好幾門課程的授課教師幾乎都進行跨領域合作,不管是教師之間的跨域教學或是學校與機構之間的跨域合作,都讓學生有豐富的學習感受。現在學生偏好的學習方式,已不是單單坐在課堂上聽講就能滿足,真正能促發他們學習動機的,常是在觀察體驗與活動設計裡,共同去找答案、設計解決問題方法的成就感,因此,每位老師也分享了學生們的創意成果。
老人福祉議題,不單只是健康促進,也包含如何幫助長者覺得生命有創造力、價值和意義,「快樂智齡」這部分主題由台大生機系周瑞仁教授引出聯盟學校老師們如何從服務、設計、生命教育角度訓練跨科系組成的學生們,透過分組討論、實作方式,激盪出各種可行性的精彩火花。

如何建立運動習慣?

由於「智齡聯盟」是以促進老人福祉為議題的跨領域教學聯盟,上半場介紹完跨領域教學模式之後,下午則由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陳俊忠教授分享「高齡者快速功能篩檢、安全監測與運動介入」。陳俊忠的研究團隊曾針對較衰弱的高齡者,進行運動測試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老人家的體能雖會衰退,但透過訓練仍可增強。陳俊忠說:「老人家是可以訓練的、是會進步的,所以衰老不必然要那麼悲哀,它是可以逆轉的情勢。」所以,運動防衰老是可能的。但如何建立運動習慣,則是一大挑戰!因每位老人家身體狀況不同,如何測量老人家身體心血管狀況能否負荷輕微的運動量?陳俊忠說:「以往的疾病治療與復健是慢慢配合在一起,並沒有加入預防概念,但現在可以利用健康ID卡,使用個人帳戶將資料上傳,讓醫生與使用者知道該做什麼樣的處置。」基於這個構想,他的研究團隊與工研院合作研發結合量測體重與血壓的功能,再加上一個互動式的螢幕,即能呈現出數值資訊,稱為「健康ATM」智慧系統,只要3分鐘,自動化的量測功能便能完成,讓健康照護從醫療前進到預防前端,再結合運動習慣的加強與促進,讓體能也能進步與提升。

銀髮科技創新應用

一旦高齡人口逐日增加、照顧人口日益減少,透過科技輔具的協助,是個勢在必行的做法。目前學校與業界已積極進行研發、試驗遠端資通訊服務,能否有效、即時解決獨居或獨處老人的照護需求,共同為未來的遠距醫療照護和各樣生活中科技輔具的開發應用做準備。這部分應用課程,由台大電機系葉丙成副教授逐一介紹開設「創新應用」課程的老師來分享課程規劃與成果,從部落空間、公共空間、居家空間都可以運用雲端科技來協助照護,學生的構想只是個創意雛形,但經過整學期的激盪與設計,他們更認識老人的需求與科技目前的限制與未來的可能性,也經歷跨領域學習與合作的過程,對他們將來出社會與各領域的人才共事,都有極大幫助。

展望

在各門特色課程的領域跨教學經驗分享完畢,接著就是輕鬆的參觀時間。臺大土木研究大樓裡的教學器具與設備,對聯盟內的老師都是番新鮮的體驗與感受,也為一天的跨領域教學研討會劃下愉快的句點。跨領域創新教學仍是一條漫長、艱辛的創新旅程,不同領域的跨域合作也發展出不同的合作模式,但智齡聯盟邊走邊觀摩、記錄與修正,期待這樣跨領域教學模式可以顛覆傳統學習經驗、帶動自主、快樂、跨域共同學習的學涯之旅,為國家培育有創新與合作能力的人才。
图片
卡艾瑋進行課程改革,期待學生除了土木系本身的專業之外,也能具備建築師的判斷能力。
图片
陳俊忠教授分享研究成果,發現老人家的體能雖會衰退,但透過訓練仍可增強。
图片
期待跨領域教學模式可以顛覆傳統學習經驗,為國家培育有創新與合作能力的人才。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