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智齡生活創新服務與設計

  • 授課教師:楊朝陽助理教授   
  • 開課學校: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課程特色

Q1:這門課會教授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們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這門課主要以未來高齡可能的生活條件以及模式進行探討,主要因為時空背景的差異,皆會造成高齡生活的不同,因此不能以過去經驗與條件進行高齡相關產品的設計與應用,因此這門課程先以未來高齡生活建構,接著進行未來高齡的問題與需求了解,進而透過創新科技與設計提出新形態的服務與相關智慧高齡產品設計。
透過這樣的課程規劃,讓修課同學們不僅可以對高齡化與生活有所深入瞭解,必可以針對一個未來化的趨勢進行創新服務與設計的構想,進而提出有趣與有用的智慧高齡創新服務與設計,不僅需要透過理論的知識理解,更需要透過創新的實務創作,達到理論與實務學習的課程目標。

Q2:課程規劃如何做安排(一學期中講述、場域觀察、討論、實作部分比例如何安排)?期末成果內容為何(模擬實作、書面報告或其他)?以及作此安排的目的、想法脈絡為何?    

本課程的規劃主要以課程講授,場域觀察,團體工作坊,團體討論以及實務創作五個部分進行,課程安排比重上四週進行課程講授主要針對高齡化社會與趨勢進行講解,兩週帶領同學前往專業機構(長庚養生文化村及華山金會)進行場域觀察與記錄,兩週進行場域分析與探討,並建構高齡生活環境,接著四週進行智慧高齡團體工作坊針對可能的高齡服務與產品概念進行討論,最後六週則針對智慧高齡創新服務與設計進行實物創作與討論。    

Q3:這門課是否有跨領域合作?    

是,本課程以課程合作方式結合醫務管理,工商管理以及資訊管理系同學,以不同科系專業領域透過工作坊進行團體討論,並針對創新服務與設計概念進行跨科系與跨領域的討論,以醫療,市場行銷,資訊科技以及創新設計的角度進行智慧高齡服務與設計。    

教學方法

Q1: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進行?(知識講述、體驗設計、外請講員、助教角色、設備器材支援….等如何在課堂上操作)安排目的為何?    

在這門課的規劃上,課程講授主要以高齡化的瞭解為主,藉以讓修課同學正確認知高齡生活與可能的需求,然而課程講授是理論的學習,透過實際場域觀察主要讓同學們瞭解真正的高齡生活與問題,同時透過與高齡者互動對話都可以更深入瞭解實務問題發生的原因與狀況,並釐清心中相關的疑慮。專業講員主要針對高齡專業照護機構的經驗進行交流,讓同學們可以瞭解專業機構的角色與內容。課程中的助教主要針對工作坊的討論與進行進行協助,讓同學們在討論中遇到時,可以立即給予協助,確保團體工作坊討論與發想的流暢性。    

Q2: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安排活動或借用其他資源引導之?

本課程思考引導的方式主要透過 “議題性”的思考與討論進行創意發想,議題從小而大,從簡單到複雜,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同學們能認確時瞭解高齡生活與需求,同時提出創新服務與設計的概念。

Q3: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因應及調整?

高齡生活看似人人都懂,然而實際進入場域觀察與瞭解,不難發現其實高齡者的差異甚大,高齡的條件,生活與問題都會因人而異,然而多數同學會以個人的經驗與想法,將所有高齡者歸為一類,並進而快速提出概念與想法,也因此往往提出的想法概念多較為模糊與初階,往往無法提出較為創新的想法,也因此如何引導同學深入瞭解與認識高齡生活,進而發現尚未被發現與忽略的問題,才是作為創新服務與設計關鍵的想法基礎。

Q4: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同學對哪些項目很投入?對哪些項目比較疏忽?老師有何建議?是否有印象深刻的案例?

多數同學們還是會以一般高齡會遇到的問題去思考,包含生理與心理,議題主要涵蓋行動,用藥,飲食等生活議題,然而這樣的議題過去已經被持續討論,甚至已經有很成熟的市場商品,也因此往往同學提出的創意想法基本上都是舊的想法,卻往往因為同學們沒有深入去瞭解與探討,進而誤以為提出的是創新想法,也因此容易往錯誤的方向去思考。
而在過程中少數同學會針對很小的問題去思考,卻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例如高齡者的飲食健康-剩菜問題,因為高齡者用餐習慣往往會誤食過期食物,進而形成健康問題,然而這樣的問題在過去卻一直被忽略甚至沒有很好地解決方案,是很值得發展的議題。


智齡聯盟介入成效    

 Q1:智齡聯盟介入後,帶來哪些影響?未來期望與成果?

在介入本計劃之後,從新去思考高齡設計的概念,然而過去往往忽略了智慧與科技的角色,同時也沒有進行智齡服務的可能性,也因此智慧高齡服務與設計的創新概念,重新去定義與思考,不僅讓思考的範疇變廣同時也更加的深入,這都是參與本計劃很好的收獲與成長。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市場的需求必定越來越大,也因此結合創新產品的高齡服務設計是未來必然的趨勢,更是如何從點的小創新開始,以面的大創新作結束。

Q2:針對本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哪些額外的能力?

設計一直被視為實務教育的學習,然而未來的創新不僅僅是需要創新設計的能力,更需要培養多面向的瞭解與探索問題的能力,不管是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消費學以及經濟學,都是未來創新所必須俱備的能力,也因此本課程在課程講授以及工作坊部分不僅僅討論設計的創新,同時也訓練同學多面向地思考,讓創新也更堅強的思考基礎與能力。    

期待與建議

Q1: 對本課程想達到的理想與期待為何?

對於目前多是以創新概念為主,好的概念還是必須透過實務應用以及市場化才是真正的考驗,因此如何將同學們好創新概念引導為可能的市場商品與服務,是這門課程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也是最大的期待。    

Q2:對學生修這門課有何建議?    

初期先以多面向的廣度思考與發想可能的議題,再透過深度的探討與創意發響進行創新的服務與設計議題建構與創作,將會是未來創新服務與設計的一項關鍵能力。
回課程頁
回介紹頁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