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未來工作坊
2030年的大學教育:科技翻轉之後   


活動日期
活動地點

2014/02/11、12
臺灣智活中心INSIGHT Open Lab


图片

教育部智齡聯盟與科技部創新教育平台計畫共同在二月11、12日於臺大智活中心舉辦了未來思考力工作坊 --「2030年的大學教育:科技翻轉之後」,講者為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宋玫玫,參與者共有來自不同單位的教師、行政人員、與研究助理共近三十人,分別來自台大土木系、教發中心、建築與城鄉所、電機系、機械系、智活中心、Coursera,以及教育部、逢甲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交通大學等。

工作坊主要用未來學方法中的未來思考六部曲(Six Pillars,或六根支柱)之架構,帶領參與者思考未來。其六部曲由淺入深的步驟為:勾勒未來、預期未來、掌定時間、深化未來、創造未來/創造不同的未來、轉化未來、質疑未來。未來六部曲的特色為使人明瞭自己或組織正在朝向何種未來前進,挑戰自己對未來的假設與價值,勾畫自己的可欲未來。另外,未來思考也可以幫助人們掃描環境,找出未來的潛在問題、現在的浮現議題,以幫助我們預先為未來做準備,降低挑戰與阻礙,發展有效的策略,並且創造多樣的未來。
此次工作坊分為四個小組,以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參與者討論與思考。在過程中,參與者看到了在未來科技持續發展的時代,知識的取得變得十分容易,將直接衝擊到大學教育的知識傳授與課程結構。各小組提出了許多對2030年的大學教育的想像:自主學習的大幅提升,多元價值的崛起,知識疆界、受教年齡、與受教方式的模糊化,去文憑化,學習歷程的顯著性,品格教育更甚於知識傳授的重要性等;參與者也發現對於大學教育可欲未來的阻礙,可能會是教師的權威不易下放、文憑至上的價值不易打破、對大學教育品質保證的困難、家長的價值與觀念難以改變等。

參與者普遍對於此次工作坊所帶來的省思感到震撼,多位參與者提到他們的收穫:
    • 目前教育的安排,大多只有知識的傳輸,並沒有教他們去思考這些事情。
    • 我認為我們的第一步質疑未來的能力落後他國很多,而我們正需要這種能力。
    • 我喜歡這樣的group腦力激盪方式,有聚焦,也較清楚理解同伴的思路。
    • 透過一個討論議題,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對每一位成員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檢查自我的價值觀,對我來說最關鍵但也最困難。
    • 我覺得比較多是學到方法,回去可能會考慮我的未來,看我會得到什麼結論。
    • 想五年後未來要做什麼但會害怕,不過參加完我會更能去思考未來。
    • 參加之前,以為未來學工作坊,會從產業需求開始,非常經濟或技術導向的事情;可是昨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會回去檢討預測未來的價值,看到自己的可能原本每個人對未來的詞,對某種預測,對價值重新檢驗的時候,會出現更有意思與自己不會想到的事情。這個方法如果不只是在一開始的場合,未來在自己有興趣或自己的研究的領域,自己回溯價值的地方是有很多盲點是自己看不到的。
    • 我個人的感覺比較偏思考的,就是學習一個思考未來的方式...也聽到很多不同組分享的未來教育、他們認為會影響未來教育的機制跟可能性。

图片
工作坊主要用未來思考六部曲之架構,帶領參與者思考未來。其六部曲由淺入深的步驟為:質疑未來、勾勒未來、預期未來、掌定時間、深化未來、轉化未來。
图片
未來思考可幫助人們掃描環境,找出未來的潛在問題、現在的浮現議題,以幫助我們預先為未來做準備
图片
參與者也發現對於大學教育可欲未來的阻礙,可能會是教師的權威不易下放、文憑至上的價值不易打破、對大學教育品質保證的困難、家長的價值與觀念難以改變等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