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跨校交流


 

教學工作坊~色彩管理與創新服務設計

智齡聯盟每季的教師交流活動,由聯盟學校輪流依照該校特色來設計活動內容。2013年2月25日,世新大學承辦第一場教師交流活動,即結合雲端科技與色彩學應用,為老師們帶來全新的專業體驗;活動中,不只聆聽業者如何利用雲端科技為銀髮族群打開活力下鄉的樂活契機;也在羅梅君教授的指導下,每位老師都當起學生,試著瞭解色彩學概念並配合軟體的學習,體驗圖像在色彩軟體工具的協助下,可以製作出什麼樣的效果。最後,藉由參觀校史館,一窺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一生的事跡與信念,一睹台灣報業發展的梗概!每次跨校交流活動,讓教師們有機會體驗不同學校的教學特色並吸收不同領域的專業。(2013/02/25)

 

教學工作坊~智齡輔具,化繁為簡的創意挑戰

教學工作坊是智齡聯盟為夥伴學校規劃的跨領域知識分享與體驗活動。每季由各聯盟學校輪流主辦。2012年11月12日在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舉辦的「智齡輔具~化繁為簡的創意挑戰」由中心學校國立臺灣大學負責規劃,並邀請台大圖資系林珊如教授談「老人的資訊與通訊科技(ICT)行為」、臺大職能治療系毛慧芬助理教授則展示老人輔具的設計概念與體驗,並分享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跨領域教學的體驗與心得;除此之外,為了將T型人才工作坊模式順利移轉到各夥伴學校,也邀請世新大學資管系許素華副教授來分享世新大學獨立承辦T型人才工作坊的經驗,最後由中心學校將工作坊課程設計步驟與操作流程完整跟老師們做報告,期待這創新的跨領域教學模式可以在各校順利推展。(2012/11/12)

教學工作坊~課程優化設計

六月份教學工作坊,不僅帶您學習跨領域知識,以醫學角度,學習常見的老人疾病與預防;從研發公司的角色,了解遠距健康照護產業的內涵。同時,透過「世界咖啡館」的熱烈討論,還有T型人才工作坊的講師分享與學生成果,嘗試在過去經驗中,找到一條「智齡聯盟」的新方向。(2012/6/25)
更多影片

新知講堂


 

工商試農~雲端農業新時代

2006年,一項關於快樂度的調查,在台灣引發一陣概念性思考旋風。該項調查結果揭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是被稱為「香格里拉」的不丹。該年度,不丹人民年均收入不過一千四百美元,但快樂度卻遠遠超過許多先進國家,令人忍不住追問,為什麼?目前,一般認為這和不丹國策為提升國民幸福總值(GNH)而非國內生產總值(GDP)有關。瞬間,「樂活」這個概念如一陣颶風,橫掃過台灣每個角落。一向追求各項經濟數值的台灣人,開始思考「生活」到底應該是什麼?這項概念,與自80年代左右開展的「有機農業」思潮相互結合,配合踏上退休道路的嬰兒潮世代,「返鄉務農」於是成了一個創新而合理的選擇。 (2013/02/25)


為老人打一劑運動疫苗

現今許多國家都面臨一個高齡化的社會,許多從醫的學子們畢業後,要面對的就是上了年紀的老病人,如何設身處地去瞭解他們、服務他們,當然就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演講人陳俊忠教授從運動介入的角度,來探討目前快速功能篩檢方法的發展過程以及成果,希望能讓每位高齡者都能有適當的活動模式,越活越健康。 (2013/01/21)

 

土木建築一家親

主講人卡艾瑋教授目前擔任臺大土木系副主任,主要任務便是為土木系這個在外人眼中可能較偏向傳統產業的科別,進行更符合「現代化」的課程改革。從課程設計到實際讓學生進行跨校合作,雖僅僅三年時間,卻已經可以從學生身上看到極振奮的效果,然而,正如主持人康仕仲副教授所說:「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幾十年來,我們都是這樣被教育的,但是我們現在試圖對下一代學生做不同的教育。」不難想像,課程改革牽涉的層面有多龐大繁複,能在此做出成績並擁有心得,卡艾瑋教授的願景與投入,實在功不可沒。(2013/01/21)
更多影片

T型人才工作坊


  

彩色智齡×視覺設計趣

在這兩次的活動裡,學員們將透過團隊力量共同思考、解決問題,我們不一定要締造多偉大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在跨領域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別的同學想到的點子也許我們沒想到,但藉著別人的點子繼續往前想,會讓這個成果變得更豐碩,這也是工作坊很重要的目的。
這次工作坊師資群有臺大醫院眼科葉伯廷醫師、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羅梅君教授、世新大學廣電系李佳玲副教授一起來分享專業、帶出解決方法,最後階段就要由同學們發揮創意,期待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可以帶下美好的成果。
(2012/10/20 & 27)

 

部落生活進階班

這次部落T型人才工作坊,乃以臺北醫學大學「在地老化研究」課程為基礎,結合中華大學電機所的專業,試圖以口述歷史與田野調查方式找出滿足部落在地老化的服務設計與科技需求、以及重建部落文化的確切方案。因此,投入部落課程的教師群,除了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蔡篤堅教授外,還包括交大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系呂欣宜副教授、中華大學電機系許騰仁助理教授、交大建築研究所侯君昊教授、還有遠從對岸來的北京大學醫院李潔醫師,與金岳部落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營造員陳芃伶,合力為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打造豐富的學習經驗與成果。 (2012/08/20-21 & 09/03-04)


智慧人生×設計新體驗

此次七月份為期三天的「T型人才工作坊——智慧人生×設計新體驗」於7月16至18日假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舉行,共有來自北部地區不同大學院校共計約30名同學報名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以老人福祉為中心主題,進行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的特色由一位教師帶領同學們對長者生理特性及其生活背景的理解;另一位教師則引導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希望能在三天的工作坊課程中,對長者生活中的需求設計出有創意及實用性的服務、產品或概念等成果。(2012.7.16-18)
更多影片

特色課程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

任何教育的起始,都是源自於一種需要。「生命教育」這門課也不例外。在過去,教育一直被視為是培養知識、技能與個人品德的手段,而這些都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然而,「生活」本身到底應該是什麼?「生命」跟「生活」之間又應該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在這樣一層層的思考下,「生命教育課程」的需要被提了出來。此一課程的核心思想,不在於傳授獨特的專業知識,而更在於傳達一種「以全新的思考來認識自己、家人,乃至於周遭親朋的思維方式。」

人機互動

在日常生活中,充滿HCI的學問,包括使用機器的方式、效果以及產生的情緒,為了發展最佳的人機互動模式,這門專業得從四大學科的部分理論中取經。有電腦科學的工具、工業設計領域中關於互動設計的方法學、心理學中關於使用者行為與表現的理論,最後是社會學與人類學裡的觀察體驗以及紀錄行為的方法,這門跨領域的學科結合了各方武功,讓HCI充滿趣味與挑戰。
更多影片

教育部訪視


 

教育部期中訪視

教育部長官來訪視,智齡聯盟特別將訪視流程以餐館概念來設計;負責報告的康仕仲副教授也應景別上象徵領班經理的紅色領結,扮演康師傅向長官端上智齡聯盟的菜單。包括,逐漸發展成型的「特色菜單」、已有具體版品的「成果菜單」和在過程中不斷有學習與成長的「成長菜單」,每個項目都不是捏造的空話,所有成果都具體展示在長官面前。(2012/9/11)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