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目標與教學模式

T型人才工作坊想達成什麼目標?
圖片
 T型人才工作坊想達成的目標,包含「跨域合作、觀察體驗、反思回饋、應用科技、創新設計」五種面向。每場工作坊就像一次專案實作課程,大部分為期兩天(兩個週末),工作坊中將兩種不同的專業領域、釐清與解決問題的技巧、跨領域合作的訓練都包含在內。同時建立跨領域知識與培養跨領域合作能力,期望學生成為具有本科「專業素養」,並在工作坊中培養「觀察體驗」、「設計思考」的能力,藉此達到培養跨領域創新人才,也就是「T型人才」的目標。
​
創新教學模式:雙教師、跨校系同儕
 T型人才工作坊的教學特色,在於「雙教師教學」及「跨校系同儕」,藉由教師、學生之間的專業交流與跨領域合作,能突破過去經驗、嘗試做出以往不曾想過的事情,而得到不同於以往課程的收穫。
图片
图片

雙教師教學

T型人才工作坊的「雙教師」制,不只是人數上的「雙」,更是知識領域的「雙」。每場工作坊由兩位不同背景的教師協同教學,兩位老師彼此互補協助,一位老師的教學從「定義問題」切入,另一位老師則貢獻「解決方案」的專業,例如定義問題的老師從自身專業領域,引出高齡化社會、高齡者所面臨的困境;解決方案的老師則從方法帶路,針對困境介紹實際操作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

工作坊中結合多面向設計思考和觀察體驗兩方面的專業講師共同規劃課程,以雙領域齊下的授課方式,整合既有之設計、教育、照護及工程領域等專業,連結融入各夥伴學校內部教學架構,讓各校學生皆有修習之機會。並在主題上統整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例如工業設計),與實際場域待改進的問題(例如老人的睡眠問題),讓學員可以深入議題,透過高度互動的學習歷程,深入了解高齡者的需求,再結合其專業和觀察,探索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的可能性,並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法。

工作坊主題十分多樣,例如高齡輔具、長者桌遊、銀髮飲食、長青建築等,主要對象為非設計系學生。希望透過學生團隊的建立、課堂活動的經營、團體討論等操作方式,在過程中訓練其熟悉非原本專業的思考模式及溝通方法,進一步培養跨領域合作的能力。

跨校系同儕

在工作坊兩天的課程中,每場學生約25~30人,組成來自不同大學、不同系所,採用小組方式,每個小組都由不同科系背景的學生組成,彼此必須由陌生、到一起腦力激盪,甚至必須動手實作,同時學習到團隊合作、跨領域溝通、處理意見分歧等重要能力,在短短兩天之內,各方面大躍進。
图片
图片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