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新服務設計
- 授課教師:許素華副教授
- 開課學校: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課程特色
Q1:這門課會教授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們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教授創意設計、體驗觀察,從使用者經驗去思為長者所需的網路創新服務。教授創新提案計畫之撰寫,從需求分析、創意雛型、創意評估表、市場可行性等。
Q2:課程規劃如何做安排(一學期中講述、場域觀察、討論、實作部分比例如何安排)?期末成果內容為何(模擬實作、書面報告或其他)?以及作此安排的目的、想法脈絡為何?
提供的五大核心能力:觀察體驗力、反思回饋力、跨域合作力、創新設計力、應用科技力,設計課程。加強對長者的體驗觀察並發揮團隊合作,透過堅強業師強化跨域整合。
- 創意思考與實作:
從同學的生活中討論網路經驗、尋找創意需求。從課堂的創意與合作、腦力激盪,探討老人(或長者)哪些需求未滿足?哪些痛苦要消除? - 加強長者訪談與觀察與互動:
(1) 課程設計,請同學跟家人或親友師長的銀髮族或退休族訪談(可透過電話)與觀察(同學在公園或運動場與早起長者訪談),並在課堂討論、上台分享。
(2) 通用設計,模擬身心障礙的肢體行動不便、盲人的走路的行動不便等。 - 與長者同遊有機農場參訪體驗:
兩次有機農場參訪,安排有機農業生物防治介紹、有機農業的環保理念、親手種菜、摘菜,互動團體遊戲、烤地瓜、烹飪養生餐等活動。
在九斗農場新增虛擬整合遊戲(闖關遊戲),團體合照上傳九斗網站(萬人迷)、使用pad玩瘋狂猜成語(動動金頭腦)、支援前線,同學與長者互動良好,每人都有發揮,大家都玩在一起。尤其最後的養生烹飪,將我們摘的菜煮來吃,同學認真洗菜切菜,長者教導烹飪福壽魚(九斗湖裏養的),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其樂融融。 - 創新服務提案計畫:
同學依其專長及興趣提出創新服務提案計畫,從體驗觀察、小組討論、吸收業師演講菁華、創新服務教材表格的需求分析與創新評估,最後完成創新服務提案計畫,並經由發表呈現,邀請業師評選及提供建議,使提案計畫更臻完善。 - 企業職場體驗 :
立治公司、寵毛網、台灣智財公司、方塊夫科技公司,提供同學在資料處理、程式設計、網路服務企劃等企業實習體驗。
Q3:這門課是否有跨領域合作?
- 場域體驗:
有機農場及企業職場體驗,服務對象為銀髮族或退休族,相對同學不熟悉或不常關注此領域,對同學具吸引力與挑戰性。
- 有機農場合作:
安排參訪體驗活動,讓同學陪伴長者同遊。對有機農場言是個創舉,他們亦深覺此活動的可行性。尤其在九斗搭配虛實整合遊戲,長者與同學可以互動歡笑,如動動金頭腦活動是運用 平板電腦猜成語,長者開心參與。虛實整合遊戲則是由我和林三璋及同學一起事先勘查場地企劃活動,並由助教擔任闖關關主,硬體由林三璋顧問帶領同學在九斗農場設置完成,是成功的跨領域合作模式。
教學方法
Q1: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進行?(知識講述、體驗設計、外請講員、助教角色、設備器材支援….等如何在課堂上操作)安排目的為何?
網路創新服務設計是產業電子化學程的特色課程,本學期特色,以智慧生活的健康產業為創新服務主題,目標培育同學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意,培養創新設計能力。透過體驗實作,發展網路創新服務機會,積極培養學生網路服務客製能力,滿足業界所需人才。
在教學教材上,配合課程內容給予個人作業及分組進度表,包括創新服務需求分析、創新設計雛形、服務創新企劃概念評估表…等等,以個人發揮想像力,透過群體討論深入分析其可行性,也透過多位講師經歷與演講內容,再針對各組內容去統整完成提案計畫成果,激發出每個人獨特的創意。
邀請業界師資的現身說法,並請業師就執行實務上,提供建議及實作機會。102年度規劃以智慧生活的健康產業為創新服務主題,希望引導學生嘗試銀髮健康管理與活動服務設計為核心發想。多位講師演講,如創意資深教師張麗華老師、立治公司林三璋顧問級專案經理、資策會前瞻所羅至善組長及其團隊、祥富科技公司的陳志祥總監等,都親授網路創新創業經驗,及創新服務的市場前景與潛力。
體驗場域:有機農場,服務對象:長者(退休族或65歲以上銀髮族),透過舉辦輝要有機農場體驗學習,及九斗村有機農場的APP軟體加團康及養生烹飪的活動,讓同學與長者一起同遊參與活動、增加互動機會,以便深刻瞭解銀髮族之社交需求及知識需求、服務需求等,增進同學觀察體驗力及反思回饋力。
以網路創新服務設計為核心撰寫提案計劃書,由業師考評指導,使創意與創新更符合市場需求。共有六組創新提案計畫,有的透過APP軟體開發及醫療服務設計、懷舊綜合台等,專為銀髮族設計之創新服務,最後優勝小組為玩出健康BY九斗、Hotch照護手錶。各組提案成果豐碩,能滿足長者之社交需求、生理需求、娛樂需求等,也提升同學創新設計力、跨域合作力及應用科技力,增進就業信心。
在教學教材上,配合課程內容給予個人作業及分組進度表,包括創新服務需求分析、創新設計雛形、服務創新企劃概念評估表…等等,以個人發揮想像力,透過群體討論深入分析其可行性,也透過多位講師經歷與演講內容,再針對各組內容去統整完成提案計畫成果,激發出每個人獨特的創意。
邀請業界師資的現身說法,並請業師就執行實務上,提供建議及實作機會。102年度規劃以智慧生活的健康產業為創新服務主題,希望引導學生嘗試銀髮健康管理與活動服務設計為核心發想。多位講師演講,如創意資深教師張麗華老師、立治公司林三璋顧問級專案經理、資策會前瞻所羅至善組長及其團隊、祥富科技公司的陳志祥總監等,都親授網路創新創業經驗,及創新服務的市場前景與潛力。
體驗場域:有機農場,服務對象:長者(退休族或65歲以上銀髮族),透過舉辦輝要有機農場體驗學習,及九斗村有機農場的APP軟體加團康及養生烹飪的活動,讓同學與長者一起同遊參與活動、增加互動機會,以便深刻瞭解銀髮族之社交需求及知識需求、服務需求等,增進同學觀察體驗力及反思回饋力。
以網路創新服務設計為核心撰寫提案計劃書,由業師考評指導,使創意與創新更符合市場需求。共有六組創新提案計畫,有的透過APP軟體開發及醫療服務設計、懷舊綜合台等,專為銀髮族設計之創新服務,最後優勝小組為玩出健康BY九斗、Hotch照護手錶。各組提案成果豐碩,能滿足長者之社交需求、生理需求、娛樂需求等,也提升同學創新設計力、跨域合作力及應用科技力,增進就業信心。
Q2: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安排活動或借用其他資源引導之?
- 創意思考採繪畫活動進行、交互創意影響,感受不同人的創意,個人與團體創意不同。
- 多位業師演講,不同領域帶來不同視野與經歷。尤其祥富科技的app創業、資策會前瞻所的創業楷模及全球最新網路創新事業發展等。
- 規劃安排兩場有機農業參訪體驗,與長者同行,同學覺得新鮮有趣,感受科技新之傳統農業及大地的結合。
Q3: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因應及調整?
- 邀請長者出席參與有機農場活動,原目標促進長者的多參與活動,由同學主動邀請爺爺奶奶或親友、師長。但同學邀請過程不順利,因有的爺爺奶奶不住一起,有的交通不便,或有的沒人陪伴,不想出門。只好由許素華老師找朋友參與,在邀請過程中,亦碰到困難,如跟陌生人出遊意願不高,所以熟人相伴對長者很需要。只好降低標準,未達65歲亦可。
- 同學聽課有興趣、願意創意實作寫作業,但分組的提案計畫,則淪為較積極者的功課。所以加強要求每周填寫分組進度表及標示分工。
Q4: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同學對哪些項目很投入?對哪些項目比較疏忽?老師有何建議?是否有印象深刻的案例?
同學對業師創業經驗很感興趣、對虛實整合遊戲很投入,但對有機農場的生物防治及種植技巧不感興趣。對創意發想實作活動、團體競賽、上台呈現分組討論成果,都很感興趣。但要深入進行分組提案、評估創意時,不願多花時間討論、團隊整合力不足,在最後分組報告事先未排練,導致期末報告不夠熟稔,成效大打折扣。業師在期末創新提案計畫中,肯定同學的創意,並提供寶貴意見,要同學好好修改。
智齡聯盟介入成效
Q1:智齡聯盟介入後,帶來哪些影響?未來期望與成果?
介入本計畫後,深覺跨域整合的重要性,因計畫的資源提供,勇於嘗試而成功。在找有機農場時,嘗試找過詩朋有機農場(陽明山)及劉力學的臨海有機農場(三芝),但因地區偏遠及地勢較陡而作罷。因計畫支援,進行相關有機農場者之訪談,更支持此活動設計是有益於長者之身心靈。所以在鼓勵同學、及引導同學時,更有動力去完成。兩次有機農場參訪體驗活動,同學深覺有機農場是適合老人同遊,尤其有虛實整合遊戲的加入,也會吸引年輕人共遊,對有機農場亦創造新的營運模式,帶來商機。
Q2:針對本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哪些額外的能力?
本計畫以五大核心能力:觀察體驗力、反思回饋力、跨域合作力、創新設計力、應用科技力,設計課程。加強長者的體驗觀察並發揮團隊合作,透過堅強業師強化跨域整合。相信在觀察體驗力、反思回饋力、跨域合作力對學生成長最多,是其他課程所沒有的。
溫馨叮嚀與建議
Q1: 請問老師您對本課程想達到的理想與期待為何?
本課程創新教學在以長者福祉為服務對象,規劃實作場域為有機農場。原希望同學透過兩次與長者一同參訪有機農場,觀察了解長者需求,進而設計在農場的相關活動(有益於長者生理需求、健康需求、知識學習需求、社交需求等)。有機農場空氣新鮮,提供接觸大自然,讓長者散步有益健康,適當的種菜或摘菜、養生烹飪等,多元活動增進樂趣。希望運用資訊通訊科技及設備,或軟體開發,讓家人與長者能多辦活動,容易找到青山綠水的有機農場旅遊或聚會、或長者退休族可借由社群網站找到伴同行出遊或聚會。
但6組同學結果僅一組跟此方向完全吻合,其餘同學還是偏向醫療照護、網路平台功能。檢討結果此目標有其挑戰性。同學對長者之需求體驗仍不夠具體。更深刻體會此智齡聯盟計畫推動老人福祉之重要性。
但6組同學結果僅一組跟此方向完全吻合,其餘同學還是偏向醫療照護、網路平台功能。檢討結果此目標有其挑戰性。同學對長者之需求體驗仍不夠具體。更深刻體會此智齡聯盟計畫推動老人福祉之重要性。
Q2:對學生修這門課有何建議?
智慧生活的健康產業是深具市場潛力,且人才缺乏。建議同學要儘早具備此項技能,智慧生活等的資訊通訊技能,同學應在學校一般課程可具備,但要發展到符合銀髮族之需求,則有待加強。從同學學習情形,家有爺爺奶奶者較能體會察覺老人家的社會需求、陪伴需求之殷切。但我們兩次同遊體驗有機農場,同學也感受到長者的博學多聞,主動關懷人的情懷,並不像原先的漠然或需要照護。所以建議同學能多與長輩多相處,多互動,相信會有不同收獲及未來產業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