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組織圖
中心學校
國立台灣大學

參與教師:劉佩玲主任、王秀槐教授、康仕仲副教授、林維真助理教授、毛慧芬助理教授、賴宏誌助理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生命教育、使用者經驗、人機互動、老人福祉專題、服務設計
臺大智活中心目前有多項與校內外系所合作之關於健康照護及老人福祉的研究專案,同時具豐富跨領域人才培育經驗;歷年開設之智慧生活科技以及創新設計等課程,邀請講師跨產官學研各界,並安排研發場域實地參觀及學生實作課題。本計畫中,憑藉跨領域人才培育經驗、與產官學研良好的互動關係,以及跨業、跨領域資源整合經驗,中心除整合校內合作系所、夥伴學校的教學資源,並將投入精力於合作機構和其他產官學研元素融入各課程的最大發揮,讓學生擁有跨界、跨領域學習和實習經驗,培養出多元的觀點、廣闊的視野,增進所學於社會的適用力。課程著重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研發創新管理方法,運用學理講授、體驗觀察與親身訪談,培養學生「觀察體驗」和「反思回饋」能力;透過個案分析、專題實作,充實學生「服務精神」和「規劃創新」能力。
預計開課名稱:生命教育、使用者經驗、人機互動、老人福祉專題、服務設計
臺大智活中心目前有多項與校內外系所合作之關於健康照護及老人福祉的研究專案,同時具豐富跨領域人才培育經驗;歷年開設之智慧生活科技以及創新設計等課程,邀請講師跨產官學研各界,並安排研發場域實地參觀及學生實作課題。本計畫中,憑藉跨領域人才培育經驗、與產官學研良好的互動關係,以及跨業、跨領域資源整合經驗,中心除整合校內合作系所、夥伴學校的教學資源,並將投入精力於合作機構和其他產官學研元素融入各課程的最大發揮,讓學生擁有跨界、跨領域學習和實習經驗,培養出多元的觀點、廣闊的視野,增進所學於社會的適用力。課程著重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研發創新管理方法,運用學理講授、體驗觀察與親身訪談,培養學生「觀察體驗」和「反思回饋」能力;透過個案分析、專題實作,充實學生「服務精神」和「規劃創新」能力。
聯盟一期夥伴學校
弘光科技大學

參與教師:童建樺主任
預計開課名稱:嵌入式系統整合設計
老人長期照顧服務是需要跨領域協作的,弘光科技大學設有護理系、老人福利與事業系、資工系等智慧健康醫療照護相關科系。「推動銀髮族長期照顧」為該校近年校務中程發展重點,本計劃課程中結合老人福利現況、並透過觀察與實作,真正瞭解老人福利服務實際狀況;大力培育年輕學子進入長照場域,落實台灣在地老化,並兼顧居家與社區兩大長期照護重點,將社區的資源連結進入家庭。
預計開課名稱:嵌入式系統整合設計
老人長期照顧服務是需要跨領域協作的,弘光科技大學設有護理系、老人福利與事業系、資工系等智慧健康醫療照護相關科系。「推動銀髮族長期照顧」為該校近年校務中程發展重點,本計劃課程中結合老人福利現況、並透過觀察與實作,真正瞭解老人福利服務實際狀況;大力培育年輕學子進入長照場域,落實台灣在地老化,並兼顧居家與社區兩大長期照護重點,將社區的資源連結進入家庭。
長庚大學

參與教師:劉英傑助理教授、楊朝陽助理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跨領域高齡產品創新設計、設計導論
長庚大學以高齡化議題為例,讓學生關懷高齡族群與理解社會高齡化時代,聯貫高齡產品設計理論、創意思考方法、使用者體驗設計、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與臨床醫療環境,透過設計思考與實際觀察訪談,考量創新產品與使用者實際生活結合,並運用學生本身專業、結合跨領域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思考邏輯垂直式及水平式雙向訓練,能在高齡化議題上持續研發與老人福祉相關之產品與服務。
預計開課名稱:跨領域高齡產品創新設計、設計導論
長庚大學以高齡化議題為例,讓學生關懷高齡族群與理解社會高齡化時代,聯貫高齡產品設計理論、創意思考方法、使用者體驗設計、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與臨床醫療環境,透過設計思考與實際觀察訪談,考量創新產品與使用者實際生活結合,並運用學生本身專業、結合跨領域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思考邏輯垂直式及水平式雙向訓練,能在高齡化議題上持續研發與老人福祉相關之產品與服務。
台北醫學大學

參與教師:蔡篤堅教授、邱佳慧助理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在地老化行動研究-建置生活實體實驗室、高齡者的智慧保健生活
臺北醫學大學包含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醫學科技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等7個學院。該校推行之社區活動尤著重老人照顧,並已結合校內科系開設跨領域課程。課程以醫療照護機構與社區(原鄉與都市)為核心,讓學生了解人文與科技如何結合與應用,並能透過科技研發發展出區域型長期照護系統,透過社區健康營造與社區營造觀點,以服務學習精神,配合口述歷史的訪談技巧與加強同學參與式規劃的導引,除了不同科系間的跨領域合作,也導入社區原有的動力與原住民部落具有創意的文化元素,來充實創新設計的能力。呈現科技議題本身就蘊含人文相關的思維,促成社區導向的老人福祉科技營運模式實驗與學習跨領域的經驗和多元尊重 。
預計開課名稱:在地老化行動研究-建置生活實體實驗室、高齡者的智慧保健生活
臺北醫學大學包含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醫學科技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等7個學院。該校推行之社區活動尤著重老人照顧,並已結合校內科系開設跨領域課程。課程以醫療照護機構與社區(原鄉與都市)為核心,讓學生了解人文與科技如何結合與應用,並能透過科技研發發展出區域型長期照護系統,透過社區健康營造與社區營造觀點,以服務學習精神,配合口述歷史的訪談技巧與加強同學參與式規劃的導引,除了不同科系間的跨領域合作,也導入社區原有的動力與原住民部落具有創意的文化元素,來充實創新設計的能力。呈現科技議題本身就蘊含人文相關的思維,促成社區導向的老人福祉科技營運模式實驗與學習跨領域的經驗和多元尊重 。
輔仁大學

參與教師:陳惠姿主任、陳國珍副教授、葉在庭副教授、劉淑娟教授、梅興副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銀髮族活動設計實習、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設計思考
本計畫中,輔仁大學以經驗學習為理念,課程重視學生從觀察、體驗、反思、感受的務實學習過程,進而連結雲端科技及服務學習,加強學生務實、多元整合、創意的學習成效。課程安排從初階、中階、至高階將老人學程一系列的六門核心課程做有系統的安排。由資工老師及學生設計雲端平台,並與設計系、體育系、營養系、社工系、護理系、臨心系老師共同開課。學生透過老化體驗、生命故事撰寫、參訪、影片及書籍觀賞及反思、代間活動、工作坊、服務學習等,讓學生從對中老年身心社會靈性了解,搭配銀髮族體適能與活動設計、老人心理與雲端科技、設計思考,並配合實習,使學生能主動探索成功老化,持有老有所樂理念,善用科技及校園豐富資源,發揮創意,扮演高齡化社會中所需的多元專業人才。
預計開課名稱:銀髮族活動設計實習、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設計思考
本計畫中,輔仁大學以經驗學習為理念,課程重視學生從觀察、體驗、反思、感受的務實學習過程,進而連結雲端科技及服務學習,加強學生務實、多元整合、創意的學習成效。課程安排從初階、中階、至高階將老人學程一系列的六門核心課程做有系統的安排。由資工老師及學生設計雲端平台,並與設計系、體育系、營養系、社工系、護理系、臨心系老師共同開課。學生透過老化體驗、生命故事撰寫、參訪、影片及書籍觀賞及反思、代間活動、工作坊、服務學習等,讓學生從對中老年身心社會靈性了解,搭配銀髮族體適能與活動設計、老人心理與雲端科技、設計思考,並配合實習,使學生能主動探索成功老化,持有老有所樂理念,善用科技及校園豐富資源,發揮創意,扮演高齡化社會中所需的多元專業人才。
世新大學

參與教師:陳育亮主任、許素華教授
世新大學的課程,配合智慧生活的老人福祉主題,利用智慧聯網技術及體感裝置系統,訓練學生「設計思考」和「跨域合作」能力,創造智齡長者適用之智慧生活、智慧醫療、智慧互動裝置,過程中並能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一齊克服困難,並能體會專題意義,培養專題執行方法,深化實務能力。
世新大學的課程,配合智慧生活的老人福祉主題,利用智慧聯網技術及體感裝置系統,訓練學生「設計思考」和「跨域合作」能力,創造智齡長者適用之智慧生活、智慧醫療、智慧互動裝置,過程中並能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一齊克服困難,並能體會專題意義,培養專題執行方法,深化實務能力。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參與教師:張忠誠教授、林進豐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是一所以發展海洋科技與海洋事業為主的高等學府,全球少有的海洋綜合大學。本計劃中,海洋大學以創新的教學方式、跨領域的專業交流為主軸,提供老年照護與科技應用之必備知識與學習經驗,依照社會潮流之變遷,配合護理系與電機系之教育理念,融入護理專業知識與科技應用之能力,增進學生對老人居家照護與科技應用之了解,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以面對現今的E 化照護系統演進。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是一所以發展海洋科技與海洋事業為主的高等學府,全球少有的海洋綜合大學。本計劃中,海洋大學以創新的教學方式、跨領域的專業交流為主軸,提供老年照護與科技應用之必備知識與學習經驗,依照社會潮流之變遷,配合護理系與電機系之教育理念,融入護理專業知識與科技應用之能力,增進學生對老人居家照護與科技應用之了解,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以面對現今的E 化照護系統演進。
聖約翰科技大學

參與教師:蔡芳文助理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銀髮族照護實務
於本計畫中,搭配長期照護機構的實際服務場域,強化教學與業界連結,帶領同學了解銀髮族日常生活需求之用品與智慧生活安全保護之科技。培育學生過實際觀察體驗並運用多種通資訊科技工具研發銀髮族生活用品與智慧科技之產品。
預計開課名稱:銀髮族照護實務
於本計畫中,搭配長期照護機構的實際服務場域,強化教學與業界連結,帶領同學了解銀髮族日常生活需求之用品與智慧生活安全保護之科技。培育學生過實際觀察體驗並運用多種通資訊科技工具研發銀髮族生活用品與智慧科技之產品。
南開科技大學

參與教師:江昭龍教授、陳俊良副教授、黃啓瑞助理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智慧生活健康照護創意產品探討與製作、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
本計畫中,南開科技大學將創意發明、人因工程融入資、通訊技術運用,達到智慧生活健康照護創意產品探討與製作、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之目標。從「節能永續、便利舒適、健康照護、安全安心、智慧平台」等五個應用面向,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創意智慧生活」目的,帶給學生銀髮族智慧生活整合實例以獲得跨領域知識的概念與整合經驗。
預計開課名稱:智慧生活健康照護創意產品探討與製作、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
本計畫中,南開科技大學將創意發明、人因工程融入資、通訊技術運用,達到智慧生活健康照護創意產品探討與製作、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之目標。從「節能永續、便利舒適、健康照護、安全安心、智慧平台」等五個應用面向,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創意智慧生活」目的,帶給學生銀髮族智慧生活整合實例以獲得跨領域知識的概念與整合經驗。
亞洲大學

參與教師:羅淑貞講師
亞洲大學是一個前瞻,有遠見且快速成長的學校。創校四年即改制為亞洲大學,目前有6個學院,22個學系,17個碩士班研究所,8個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和5個博士班研究所。當前我們面對一個巨大變化的社會,少子化、氣候變遷、能源的危機、傳統核心價值的改變、飢餓和疾病如新型流感、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亞洲大學針對社會的脈動和變革,調整腳步,迎接挑戰。針對學生不同的特質,學校將發揮創意,發展新的模式加強學生生活、學業和生涯的規劃和輔導。
亞洲大學是一個前瞻,有遠見且快速成長的學校。創校四年即改制為亞洲大學,目前有6個學院,22個學系,17個碩士班研究所,8個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和5個博士班研究所。當前我們面對一個巨大變化的社會,少子化、氣候變遷、能源的危機、傳統核心價值的改變、飢餓和疾病如新型流感、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亞洲大學針對社會的脈動和變革,調整腳步,迎接挑戰。針對學生不同的特質,學校將發揮創意,發展新的模式加強學生生活、學業和生涯的規劃和輔導。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參與教師:王雪娥副教授、丁導民助理教授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以培育生活應用健康管理之技職專業人才為目標,自應緊密地與國家的政策、社會的經濟發展與需求相契合。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旨在培育老人各種服務產業的多樣化人才,從高齡化產業發展的角度,再延伸出相關老人的服務產業人才的培育,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培養學生以『人本服務』與『人性關懷』的專業知能,以提昇學生因應老人服務事業市場的人才素質,重視課程的實務經驗,培育學生成為老人社會福祉人才。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以培育生活應用健康管理之技職專業人才為目標,自應緊密地與國家的政策、社會的經濟發展與需求相契合。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旨在培育老人各種服務產業的多樣化人才,從高齡化產業發展的角度,再延伸出相關老人的服務產業人才的培育,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培養學生以『人本服務』與『人性關懷』的專業知能,以提昇學生因應老人服務事業市場的人才素質,重視課程的實務經驗,培育學生成為老人社會福祉人才。
朝陽科技大學

參與教師:李玲玉教授、鄭堯任助理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幼老園代間學習方案、
透過代間學習可使年輕世代與老年世代間帶來的益處,以新型態銀髮族日間托老服務「幼老園」為代間方案,增進兩代間的了解、減少彼此的刻板印象、相互照顧及分享彼此的生活議題以建立世代連結。引導學生以行動研究的理念、實務演練,設計具體可行之代間教案;培養學生能獲得代間方案執行的觀察體驗、反思及跨領域分工合作的能力。
預計開課名稱:幼老園代間學習方案、
透過代間學習可使年輕世代與老年世代間帶來的益處,以新型態銀髮族日間托老服務「幼老園」為代間方案,增進兩代間的了解、減少彼此的刻板印象、相互照顧及分享彼此的生活議題以建立世代連結。引導學生以行動研究的理念、實務演練,設計具體可行之代間教案;培養學生能獲得代間方案執行的觀察體驗、反思及跨領域分工合作的能力。
國立陽明大學

參與教師:陳俊忠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退休生活新旅程
健康生活包含個人、家庭、社會、醫療照顧等主要層面,服務需求範圍廣闊;需要來自醫學、營養保健、心理諮詢、家政學、運動指導等不同專業提供相關的服務。本計畫中除了讓學生瞭解退休生活規畫相關理論知識外,更透過多元課程設計與實務操作演練,讓學生能從『做中學』學習規劃退休者社會活動參與方案、製作老人營養膳食、規劃老人健康運動策略、增進家人關係互動方案、機構參訪等,培養同學能『帶著走』的能力。亦透過「問題導向學習」和「行動導向學習」為取徑,將課程教學與學習的對象、場域延伸至服務學習活動。
預計開課名稱:退休生活新旅程
健康生活包含個人、家庭、社會、醫療照顧等主要層面,服務需求範圍廣闊;需要來自醫學、營養保健、心理諮詢、家政學、運動指導等不同專業提供相關的服務。本計畫中除了讓學生瞭解退休生活規畫相關理論知識外,更透過多元課程設計與實務操作演練,讓學生能從『做中學』學習規劃退休者社會活動參與方案、製作老人營養膳食、規劃老人健康運動策略、增進家人關係互動方案、機構參訪等,培養同學能『帶著走』的能力。亦透過「問題導向學習」和「行動導向學習」為取徑,將課程教學與學習的對象、場域延伸至服務學習活動。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參與教師:謝佳容副教授
預計開課名稱:高齡者照護、醫療資訊與健康管理
國立台北護理大學在本計劃課程中,透過反思學習、合作學習,融入護理學、醫療資訊學和健康管理的專業知能,搭配實習與專題研討課程,深化學生們的學習經驗與內涵,促使學生們,對於高齡者照護、醫療資訊和健康管理有深入的了解與認識,且藉由跨學院、跨學系的師生們共同合作學習的經驗,激盪出彼此間創意及問題解決能力,藉以發掘學生們所擁有開發高齡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潛力,進而規劃出更符合高齡社會需求的照護服務與健康管理模式。
預計開課名稱:高齡者照護、醫療資訊與健康管理
國立台北護理大學在本計劃課程中,透過反思學習、合作學習,融入護理學、醫療資訊學和健康管理的專業知能,搭配實習與專題研討課程,深化學生們的學習經驗與內涵,促使學生們,對於高齡者照護、醫療資訊和健康管理有深入的了解與認識,且藉由跨學院、跨學系的師生們共同合作學習的經驗,激盪出彼此間創意及問題解決能力,藉以發掘學生們所擁有開發高齡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潛力,進而規劃出更符合高齡社會需求的照護服務與健康管理模式。
聯盟機構
永慶基金會

永慶房屋20年來,以交易的圓滿、服務的圓滿、生活的圓滿核心價值,創造圓滿的社會環境,也協助客戶完成成家夢想。為延續圓滿經營的核心價值,也為彌補一群無法服務的弱勢人口,在企業經營20周年的同時,永慶房屋捐助成立財團法人臺北市永慶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並以推動「無障礙」觀念出發,探討身心障礙者生活現況,進而扶助社會弱勢人口,突破困境完成夢想,引領社會創造盡善盡美的生活環境。
旗標出版公司

旗標出版公司為臺灣出版資訊應用相關教學書籍龍頭之一,今年初(2011年)起與臺大智活中心合作,期媒合校園內的資深工程師與該公司專職工程師組成專案小組,研討解決教具供應商的技術斷層問題。進一步與專精於數位教材研究的教授群合作,共同開發適合不同領域學生使用的教材教具,將教具產品差異化,降低學生學習的門檻,提升國內教具供應商的競爭力。目前正規畫舉辦校園工作坊,鼓勵對數位教材研發有興趣之學生參與。
新光醫院

新光醫院為具有35個醫療科的現代化醫院暨醫學中心,其耳鼻喉科暨睡眠中心主治江秉穎醫師,自臺大智活中心成立之始,即協同臺大土木系康仕仲教授、輔大臨床心理系葉在庭教授等,針對睡眠品質提升及年長者身心照護相關議題進行產品服務研發。目前江醫師為老人福祉研究群協同主持人,持續引介新光醫院及其有聯結之單位機構中,與老人福祉相關之研究人才和資源,以促使老人福祉研究群研發成果更貼近年長者與其照護相關人員的需求。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立於1976年,為臺北醫學大學第一所附屬醫院,1994年增建第二醫療大樓,2007年完成第三醫療大樓,院區床數提升至近800床。醫院持續增設各項新穎設備並致力提升醫療品質,2010年癌症醫院大樓啟用,員工人數超過2千人,為臺北市信義都心之醫療旗艦。
長庚養生文化村、長庚科技公司

長庚醫院在臺北、林口、基隆、高雄、嘉義等皆有廣大的醫療網,累積多年的寶貴臨床經驗。而為了為使這些資源能充分應用於養生照護及醫療器材產業,臺塑集團已投資60億元建立養生文化村,其佔地34公頃,為針對高齡者所建置的ㄧ座養生照護與文化傳承社區,可容納3000多戶高齡者居住。另外在產品設計開發上,有長庚科技公司結合長庚醫院的資源與專業,在醫療器材領域逐漸成熟。
樂齡網

樂齡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L’elan Enterprise Co., Ltd.),是全國第一家以滿足銀髮族食、衣、住、行、育、樂等全方面需求為目標而成立的企業,並以「成為樂齡族群建構健康〈身〉、喜樂〈心〉、平安〈靈〉生活的補給站。」為公司事業願景,預計在十年內「成為華人區首屈一指的銀髮生活事業平台」。
雙連安養中心

新北市私立雙連安養中心有專任的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師、照顧服務員、廚師、營養師、牧師、行政、工務組成的專業照護團隊,並有家醫科、神經內科、精神科、皮膚科、牙科等特約醫師定時駐留,共同提供完善的生活照顧、醫師門診、護理照護、就診服務、復健服務、餐飲服務、社會資源、休閒活動及成長課程等,給予進住長者無微不至、溫馨貼心與尊嚴的照顧。該中心正配合政府推展長期照顧十年「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將既有資源及經驗,延伸承辦社區式及居家式的照顧服務;並自2010年起,和臺大智活中心共同架構「雙連生活實驗室」,與臺大智活中心及物理治療系等研發團隊有多項專案合作關係。
聲明公告-「智活學習訓練療法研究會」與本中心無任何關係
針對日前多方詢問「智活學習訓練療法研究會」相關事宜,國立台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特立此聲明,以正視聽:
聯絡人:臺大土木系 康仕仲教授
電話:(02)3366-4346
傳真:(02)2739-0534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188號607室
E-mail: sckang@ntu.edu.tw
- 「智活學習訓練療法研究會」為李劭懷博士自行推廣之活動、團體,並非本中心合作發展之產出;再次強調,此活動、團體皆與本中心無任何關係。
- 李劭懷博士、李明秀博士現於本中心並未擔任任何職務。
聯絡人:臺大土木系 康仕仲教授
電話:(02)3366-4346
傳真:(02)2739-0534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188號607室
E-mail: sckang@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