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教師傳習工作坊~實作篇
整理/陳淑英
T型人才工作坊怎麼「玩」?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介紹「T型人才工作坊」跨領域教學模式。簡單說,這套創新的教學模式喜歡來「雙」的!
●上課時間:雙週末。 ●授課老師:兩個不同領域教師。 ●上課內容:「定義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概念。 ●訓練能力:培養「觀察體驗」和「設計思考」的跨領域合作能力。 ●上課學員:各校、各系。 ●執行方式:從一個實際待解決的高齡社會議題出發,先了解基本現況(建立基礎知識),再進行小組討論、訪談目標族群、發現需要;接著學習一種實用的專業技能,再共同發想產品或服務模式、合作設計成品,最後實作出成果。 ●課程目標:培養學生跨領域合作的能力。 課程規劃與帶領技巧
以遊戲帶入觀察
T型人才工作方最主要要培養學生觀察體驗和設計思考的能力。「觀察體驗」可設計活動來訓練。 活動設計:觀察水果 目的:1.背景不同,洞見也不同,啟示跨領域合作的需求與重要性 2.訓練主動觀察力。 過程: 一、請老師們觀察奇異果十秒後再傳給下一位。問大家看到什麼? 二、再拿一顆切了角的蘋果站在講台上,觀察十秒。若坐著觀察是看不到蘋果有切角,除非主動上前看、或換角度觀察。 這些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有意識地觀察,將激發更多對課程、對生命的體會。提醒他們睜開眼睛、打開耳朵,用心體會與感受,將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課程規劃要項 1、減少單向授課比例 一人講,多人聽的「單向授課」形式,是台灣學生最常接觸到的教育模式。因此,邱佳慧建議,「工作坊盡量減少單向授課的比例;若有,可以融入活動設計,增加講台上、下交流機會。」 2、設計體驗活動 觀察體驗,是設計思考的第一步,讓學員們試著從高齡者的角度看世界。比如,請學員穿戴老化體驗配備來體驗,或是實際訪談長輩。活動內容,可依課程需要,安排課前預習(觀察)、週間訪談、或成果檢視(請長輩給意見) 3、增加討論互動機會 工作坊學員們多來自跨校、跨領域的組合。加強小組討論,學習如何跟其他領域的人溝通、合作。 4、需有實作成果 成果發表不僅以簡報呈現。要實作出成品,學習過程才完整。學生會更有成就感。分工清楚,讓每個學員都能全程投入。工作可分:實作成品、海報設計、簡報製作。 助教角色與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