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交流
教學工作坊
|
影片介紹~2015 NTUXNCKU Paper Bike WorkshopME310是Stanford極負盛名的課程,強調real companies, real project, real design,將Stanford學生與跨國學生共同組隊,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專案研發。Paper Bike Challenge為ME310課程的暖身活動,每年設定不同主題,為最終的競賽增加趣味。製作階段濃縮成三天精華版工作坊,利用三天密集的腦力激盪、創意激發,設計獨一無二的Paper Bike!想親手製作可以動、可以玩的紙車子嗎?喜歡實作、設計或挑戰自我的同學快來參加吧!
(活動日期 2015/01/22-24) |
|
影片介紹~教學工作坊-「邁向未來,迎接銀髮科技時代」
教學工作坊暑假將移師到中部的南開與弘光科技大學,兩校在遠距照護、醫療科技輔具的開發上,非常具有實作實力!這次活動,除了科技輔具發展與藝術輔療的專題演講之外,也安排多場體驗活動,包括參觀醫療電子實驗室、智慧型復健實驗室、福祉智慧屋和電子積木操作、體驗活動!
(活動日期 2013/08/15-16) |
|
影片介紹~T型人才工作坊模擬演練-課程設計(教師篇)T型人才工作坊主題是如何產出、課程的流程該如何規劃?雙教師師之間該如何搭配?這次的教師傳習工作坊,就像舞台的幕後情景,揭開T型人才工作坊展演的佈局。究竟這樣兩兩一組的跨領域教學模式是怎麼展開的?新的組合又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跨領域教師傳習工作坊將一一體驗設計跨領域教學課程的精髓!
(活動日期 2013/06/20) |
|
影片介紹~「跨域教師傳習工作坊」T型人才工作坊模擬演練-思考設計(助教篇)T型人才工作坊助教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了解問題、創意發想、聚焦思考、促成組員們團隊合作!但是要如何在短時間內打破組員的心防,讓他們能自在地打開話匣子激盪創意?以及話題斷掉時,如何引導組員走出討論的泥淖,順利完成每次的課題呢?
(活動日期 2013/06/20) |
|
影片介紹~「跨域教師傳習工作坊」T Instruction 跨域教師合作,如何共同設計課程
在同一門課程裡,進行跨領域共同教學要比讓學生單獨修兩門不同領域的課程,更能學到將不同領域專業整合、了解他領域語言、以促進有效溝通與合作的技巧。但雙領域課程比重、深淺難易度該怎麼拿捏?課程內容該怎麼設計才豐富有趣?雙教師之間該怎麼配合,才能跨過磨合期、培養出默契,讓彼此功能相輔相成?
(活動日期 2013/06/20) |
|
影片介紹~「跨域教師傳習工作坊」T Discussion 如何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跨域分組討論如何將不同領域學生組合成多元、高度互動、主動積極參與的小組?討論發想過程,如何引導學生聚焦於主題,鼓勵他們提出想法、做發散性思考?對於過度主控或消極旁觀的學生,如何幫助他們營造融洽的小組氣氛、凝聚向心力?小組功能要能充分發揮,需有哪些技巧與注意事項?
(活動日期 2013/06/20) |
|
影片介紹~教學工作坊「色彩管理與創新服務設計」2013年2月25日,世新大學承辦第一場教師交流活動,即結合雲端科技與色彩學應用,為老師們帶來全新的專業體驗;活動中,不只聆聽業者如何利用雲端科技為銀髮族群打開活力下鄉的樂活契機;也在羅梅君教授的指導下,每位老師都當起學生,試著瞭解色彩學概念並配合軟體的學習,體驗圖像在色彩軟體工具的協助下,可以製作出什麼樣的效果。最後,藉由參觀校史館,一窺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一生的事跡與信念,一睹台灣報業發展的梗概!每次跨校交流活動,讓教師們有機會體驗不同學校的教學特色並吸收不同領域的專業。
(活動日期 2013/02/25) |
|
影片介紹~教學工作坊「智齡輔具~化繁為簡的創意挑戰」「智齡輔具~化繁為簡的創意挑戰」由中心學校國立臺灣大學負責規劃,邀請台大圖資系林珊如教授談「老人的資訊與通訊科技(ICT)行為」、臺大職能治療系毛慧芬助理教授則展示老人輔具的設計概念與體驗,並分享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跨領域教學的體驗與心得。
(活動日期 2012/11/12) |
|
影片介紹~教學工作坊「課程優化設計」唯有了解,才能走得更遠。
在豔陽與高聳鐘塔的指引下,來到臺北醫學大學。六月份教學工作坊,不僅帶 您學習跨領域知識,以醫學角度,學習常見的老人疾病與預防;從研發公司的角色,了解遠距健康照護產業的內涵。同時,透過「世界咖啡館」的熱烈討論,還有T 型人才工作坊的講師分享與學生成果,嘗試在過去經驗中,找到一條「智齡聯盟」的新方向。 (活動日期 2012/06/25) |
|
影片介紹~教學工作坊「養生文化村體驗活動」每季一次的教學工作坊,5月份輪到長庚大學作東。長庚大學上午安排了參訪長庚養生村行程,讓聯盟學校的老師、助理們了解一個專為年長者設計打造的銀髮社區,包含哪些貼心的設計與功能,以及養生村的經營理念。下午,參觀學生作品中表現的創意並聆聽華冑設計創辦人梁又照教授分享「使用者情境體驗導向設計與跨領域合作創新」,行程非常豐富!(活動日期 2012/05/14)
|
|
影片介紹~互動學習與創新教學工作坊
我們正在凝結力量、開創嶄新的教學模式、厚植實力、為國家培養跨領域人才的過程創造一個典範。透過「教學工作坊」的設計安排,各校老師展現其專業領域與教學設計上的美好結合與規畫,為我們打開不同的視野、激盪出各種可能的想法、發展成功的跨領域教學模式。(活動日期 2012/01/11)
|
新知講堂
|
影片介紹~臺灣2025 集思微論壇為因應臺灣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智齡聯盟一直在思索並嘗試,如何突破傳統高等教育的窠臼,以創新的教育理念與做法,培育出能因應超高齡社會和產業需求的人才。
(活動日期 2014/01/20) |
|
影片介紹~「移情社會」創造永續 Design for an empathic societyEmpathy i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other - to put oneself in the place of others.
Empathetic solution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being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spacious structure, components and composition where a given input produces a predictable and scalable output. Systems are codified and can be scaled and differs thus from enthusiasts and coincidences. The overall approach when building empathic solutions is to design for connectedness.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connectednes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people to thrive and grow. People need to experience connectedness with themselves, with others and with their environment. Speaker:Thomas Hammer-Jakobsen (Founding Partner and Chiarman, Copenhagen Living Lab) (活動日期 2013/10/28) |
|
影片介紹~「說創意,談教法~創新創意教學體驗」隨著時間與空間的改變,設計(design)不只是門專業知識,也成了跨領域合作創新的媒介與方法。
因此,將創新設計的知識、概念與方法透過跨領域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與應用,並進而將其過程中產生有價值的創意概念進行延伸與發展,最後產生有價值與真實的創新設計,將是我們課程所要傳達的關鍵訊息,並介紹觀察與實作如何在課程上設計與應用。 (活動日期 2013/10/04) |
|
影片介紹~日本年長者認知退化預防的現況Resent Results of RCT for the Rreven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of the Elderly Persons in Japan. By Takao Suzuki.
說明日本長者運用RCT預防認知退化的近期結果。 講者:鈴木隆雄 (活動日期 2013/09/07) |
|
影片介紹~工商試農「雲端農業新時代」2006年,一項關於快樂度的調查,在台灣引發一陣概念性思考旋風。該項調查結果揭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是被稱為「香格里拉」的不丹。該年度,不丹人民年均收入不過一千四百美元,但快樂度卻遠遠超過許多先進國家,令人忍不住追問,為什麼?目前,一般認為這和不丹國策為提升國民幸福總值(GNH)而非國內生產總值(GDP)有關。瞬間,「樂活」這個概念如一陣颶風,橫掃過台灣每個角落。一向追求各項經濟數值的台灣人,開始思考「生活」到底應該是什麼?這項概念,與自80年代左右開展的「有機農業」思潮相互結合,配合踏上退休道路的嬰兒潮世代,「返鄉務農」於是成了一個創新而合理的選擇。 (活動日期 2013/02/25)
|
|
影片介紹~為老人打一劑運動疫苗現今許多國家都面臨一個高齡化的社會,許多從醫的學子們畢業後,要面對的就是上了年紀的老病人,如何設身處地去瞭解他們、服務他們,當然就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演講人陳俊忠教授從運動介入的角度,來探討目前快速功能篩檢方法的發展過程以及成果,希望能讓每位高齡者都能有適當的活動模式,越活越健康。 (活動日期 2013/01/21)
|
|
影片介紹~土木建築一家親主講人卡艾瑋教授目前擔任臺大土木系副主任,主要任務便是為土木系這個在外人眼中可能較偏向傳統產業的科別,進行更符合「現代化」的課程改革。從課程設計到實際讓學生進行跨校合作,雖僅僅三年時間,卻已經可以從學生身上看到極振奮的效果,然而,正如主持人康仕仲副教授所說:「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幾十年來,我們都是這樣被教育的,但是我們現在試圖對下一代學生做不同的教育。」不難想像,課程改革牽涉的層面有多龐大繁複,能在此做出成績並擁有心得,卡艾瑋教授的願景與投入,實在功不可沒。 (活動日期 2013/01/21)
|
|
影片介紹~創意,帶來科技好體驗老人電腦輔具
電腦已經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角,然而,長輩隨著年紀增長,生理的限制使他們不見得能夠追上日新月異的科技。職能治療領域常見的輔具,又該怎麼在科技變遷中發揮輔助的功能,幫助長輩跨越中間這道鴻溝?臺灣大學職治系毛慧芬助理教授從老化的背景知識切入,引出長者的限制和需求,再介紹相關的輔具,從輔具的創意中激盪更多面向的思考,最重要的是,以同理心考量老人的使用情境。(活動日期 2012/11/12)
|
|
影片介紹~人老心不老,方法正確就會好
此次演講者為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系的林珊如教授。林教授曾進行跨領域的老人學與科技發展研究計畫,從圖資系的角度及專業,為跨領域的學者建立一個老人研究資源的平台,整合所有相關研究的資料,讓使用者能更方便地在此平台上進行交流。然而,由於此平台屬於國科會計畫,因此並未做商業化的廣泛應用。(活動日期 2012/11/12)
|
|
影片介紹~又老又美好--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是什麼?是把商品包裝得漂漂亮亮、令人愛不釋手嗎?還是像一些廣告詞裡所說,好的設計,就是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你知道要成為設計師需要什麼能力?你知道老人需要什麼樣的手機、藥品標籤、旅行規劃嗎?或許,聽完這兩位擁有27年資歷的設計師夫妻檔以下的分享,你就能明白,原來,老人要的不只是量身打造的商品,還有對他們身為社會一份子的基本尊重。(活動日期 2012/10/11)
|
|
影片介紹~使用者情境導向設計與跨領域合作創新工業設計協會的首席顧問、華冑設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梁又照教授提到,台灣的老年人口在五年後將有 20%的成長,政府理應儘早把銀髮領域的產品和服務開發成為旗艦商品,因為可預見未來的銀髮人口與消費市場都將非常龐大。
想要在可預見的銀髮市場中開創出新產品和新服務,需要的不只是專精於某單一領域的人才,而是能夠跨領域思考、整合、溝通的T型人。(活動日期 2012/05/14) |
|
影片介紹~遠距照護,讓「賽德克:南澳金岳村」不再遙遠
中興保全,在民國100年1月時首次向羅東聖母醫院提出合作計畫,並在100年12月正式宣布創建了保全業和醫療通路的第一個全新的異業結盟。中興保全除了透過雲端照護平台來為居家與外出的客戶服務,也規劃進行社區的據點、社區醫療群診所、社區藥局等等完整的周邊供應鍊,未來更希望能提供包括陪同就醫、餐飲照顧、家務清潔等等的生活轉介服務。(活動日期 2012/04/09)
|
|
影片介紹~健康照護的營運模式
中華經濟研究院陳信宏所長在健康照護科技化績效評估、遠距照護和健康照護之政策推動皆扮演重要角色,這次很榮幸邀請陳所長來到專家論壇,與大家分享在U-care銀髮族照護計畫、慢性病照護服務創新計畫等審查實際案例所作的歸納和分析,同與會者討論、驗證,期望激盪出更多健康照護創新服務的想法,並藉以相互勉勵。(活動日期 2012/03/15)
|
|
影片介紹~藉由服務學習型塑弱勢族群之智慧生活實驗室與倫理架構八八風災對原住民部落造成的破壞,讓過去既有的一切歸零,必須重新開始。面對大自然留下的殘局,政府、學術界與民間可以發揮哪些力量?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人文研究組蔡篤堅教授以他參與社區健康營造的經驗,分享了這段非常艱辛的過程。
(活動日期 2012/01/11) |
|
影片介紹~輔大老人學程「榮民爺爺生命敘述與撰寫」大多數人都知道榮民之家的存在,但很少走近他們,瞭解他們的需要。輔仁大學護理系陳惠姿副教授從觀察中看見需求,開設服務學習課程「榮民爺爺生命故事敘事與撰寫」。透過訴說與傾聽,榮家爺爺提升了自我價值與歸屬感,並能坦然面對搬遷故居的事實;學生則從爺爺們走過的人生故事中,學習並反思人生。(活動日期 2012/01/11)
|
|
影片介紹~The meeting of living labs and service design
面對時事,周素卿教授認為最關鍵的,還是人才培育。 2011年底的summer school活動,它是個新創的人才培育計畫,為要在追求社會變遷下,尋找創新的出路,因此集結眾多智慧,包括跨國界的智慧一起來完成。(活動日期 2012/01/11)
|
|
影片介紹~參與通識教育發展歷程的經驗通識課程該怎麼設計?如何讓學生了解其重要性?邱佳慧老師以懷著衝突的心境分享著她的心路歷程。其實,從事通識教育是個插曲,卻讓他從中找到個人生涯發展與自我認同的方向,更體會到通識教育課程對於學生、學校甚至是社會的重要性。
(活動日期 2012/01/11) |
|
影片介紹~不被遺忘的時光(談失智症之醫療照護人才培育)本次座談會邀請到台北醫學大學署立雙和醫院神經科醫師胡朝榮醫師、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失智症中心傅中玲醫師,以及財團法人臺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一起來討論失智症這個高齡化時代的重症,以及其醫療照護人才之培育。(活動日期 2011/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