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遠距智齡照護科技


  • 授課教師:林進豐助理教授
  • 開課學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系(所)    

課程特色

Q1:這門課會教授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們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由海洋大學電機工程系林進豐老師開設遠距智齡照護科技課程,四名電機領域大三學生,10名電機領域碩士生和1名T型人才工作坊學分抵免學生選修;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盧燕嬌老師開設智齡科技與護理課程,17名大三護生選修。遠距智齡照護科技/智齡科技與護理課程內容相同,海洋大學以影音教材上課,編撰學習手冊,電機生護生混合編成四組,以facebook進行遠距小組討論,課程內容包括:
  • 單元一:科技與護理(盧燕嬌老師)
  • 單元二:健康老化(盧燕嬌老師)
  • 單元三:失能長者進食照護(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吳樺姍老師)
  • 單元四:智齡血壓健康照護影音教材(新北市貢寮區衛生所林中一主任)
  • 單元五:遠距護理影音教材(盧燕嬌老師)
完成3件課程學習手冊,和12件學習成果報告。海洋大學培訓智齡科技與護理助教進行遠距血壓量測實驗,由助教協助護生完成遠距血壓量測實驗,編撰遠距智齡血壓照護科技創意專題實驗手冊,並完成4件遠距智齡血壓照護科技創意專題實驗學習成果報告。並場域參訪台中南丁格爾護理之家和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

Q2:課程規劃如何做安排(一學期中講述、場域觀察、討論、實作部分比例如何安排)?期末成果內容為何(模擬實作、書面報告或其他)?以及作此安排的目的、想法脈絡為何?

講述15小時,學習成果報告討論9小時,場域觀察參訪6小時,遠距智齡血壓照護科技創意專題實驗討論和學習成果報告24小時;完成3件課程學習手冊,12件學習成果報告,1件遠距智齡血壓照護科技創意專題實驗手冊,4件遠距智齡血壓照護科技創意專題實驗學習成果報告。課程學生瞭解科技與護理、健康老化、失能長者進食照護、智齡血壓健康照護和遠距護理概念,培育遠距智齡血壓照護相關人才。

Q3:這門課是否有跨領域合作?    

由海洋大學電機工程系林進豐老師,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盧燕嬌老師師生34名跨領域合作。

教學方法

Q1:請問老師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進行?(知識講述、體驗設計、外請講員、助教角色、設備器材支援….等如何在課堂上操作)安排目的為何?

盧燕嬌老師、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吳樺姍老師和新北市貢寮區衛生所林中一主任講述科技與護理、健康老化、遠距護理、失能長者進食照護、智齡血壓健康照護跨領域議題,進行facebook遠距討論和遠距血壓照護專題實驗。

Q2:請問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安排活動或借用其他資源引導之?

編撰學習和使用手冊,引導學生思考,並場域參訪台中南丁格爾護理之家和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

Q3:請問老師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因應及調整?

如何更促進護生和電機生間更佳交流,將在10309智齡血壓照護科技/護理資訊增加面對面小組討論次數,更增進小組討論情誼。

Q4:請問老師,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他們對哪些項目很投入?對哪些項目比較疏忽?您對學生有何建議?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案例?

電機領域學生/護生對上課內容,專題實驗,場域參訪均有興趣和投入,因相隔較遠,大部分採facebook遠距討論,7月2日實踐參訪,電機領域學生/護生第一次面對面接觸,有些生疏,但遠距小組討論均順利完成,護生接觸facebook、遠距血壓量測實驗,有助培養遠距照護相關人才。

本計劃介入的成效    

 Q1:請問老師,您介入本計畫後,給您帶來哪些影響?未來期望與成果?

遠距智齡血壓照護將為未來照護趨勢,在本計畫中瞭解百略醫學科技遠距血壓量測科技,瞭解護理科技與護理、健康老化、遠距護理、失能長者進食照護、智齡血壓健康照護跨領域知識,和盧燕嬌老師進行跨領域交流。在本計畫中我們培育15位電機領域學生和17位護生,編撰五件影音教材和三件學習手冊,12件學習成果報告;一件遠距智齡血壓照護創意專題實驗手冊,和4件專題實驗學習成果報告。

Q2:針對本計劃,您覺得可以培養學生哪些額外的能力?

電機生瞭解科技與護理、健康老化、遠距護理、失能長者進食照護、智齡血壓健康照護跨領域照護醫學知識;護生瞭解遠距智齡血壓量測領域科技知識。

溫馨叮嚀與建議

Q1:請問老師您對本課程想達到的理想與期待為何?

培育遠距智齡血壓照護相關人才。

Q2:最後想請教老師對學生修這門課有何建議?

可選修遠距照護相關課程,對智齡相關議題多關心,多關心家中長者,甚至擔任社會和長者相關志工,設計發展和遠距智齡血壓照護相關的科技和照護技術。
回課程頁
回介紹頁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