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

  • 授課教師:江昭龍院長兼所長
  • 開課學校:南開科技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兼所長

課程特色

Q1:這門課會教授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們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1. 本課程計畫之目標為將人因工程融入資、通訊技術運用,達到「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之跨領域人才培育目標。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智慧生活」目的。
  2. 修課學生於本課程計畫中將可學習到「生理訊號量測、銀髮族老化體認、醫療資訊統計分析、資料庫程式設計、E化健康照護互動網頁規劃與應用」等具體的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整合實例,及獲得跨領域知識的概念與整合經驗。
  3. 本課程突破傳統教學之處,導入問題學習導向(PBL)專題式學習法,從「做中學」的觀念出發,藉由實際應用場域參訪,引導學生與受照顧者溝通,以利學生主動發掘現行之銀髮族智慧生活科技應用不足或可改良之問題。

Q2:課程規劃如何做安排(一學期中講述、場域觀察、討論、實作部分比例如何安排)?期末成果內容為何(模擬實作、書面報告或其他)?以及作此安排的目的、想法脈絡為何?    

1.本課程一學期中講述36小時(占全期66.67%)、場域觀察9小時(占全期16.67%)、討論、實作部分9小時(占全期16.67%)。
  • 本課程一學期中講述36小時(占全期66.67%)
图片
  • 本課程一學期中場域觀察9小時(占全期16.67%)
图片
  • 本課程一學期中討論、實作部分9小時(占全期16.67%)
图片
2.本課程之期末專題成果內容為小組簡報檔或海報。
  • 「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課程期末專題-(分組題目/類型:簡報)
图片
  • 另外每一小組亦須繳交一份期末專題成果之學習反思單。本課程之期末報告學習反思單,已事先規劃有多項問題,可提醒並導引學生注意到學習的重點,特別是其中所列出之14項問題均著重在「銀髮族」、「智慧生活」、「應用科技」、「跨領域」等方面,小組學生必須逐一回答。

图片
  • 此作法之目的為希望各小組成員對於本課程之主題(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能經過本課程的訓練而產生整合銀髮族與智慧生活之跨領域專題,並以團隊合作及加入創意思考的方式,來完成兼具「節能永續、便利舒適、健康照護、安全安心、智慧平台」等設計思考之具體的銀髮族智慧生活科技整合型專題。


Q3:這門課是否有跨領域合作?    

本課程計畫依原申請時之設計有兩個部份的跨領域內容:
  • 其一為專業上的跨領域,本課程從「老化體認、E化、銀髮族健康照護、智慧行動」等四個應用面向,將人因工程融入資、通訊技術運用,達到「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之跨領域人才培育目標。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最新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智慧生活」目的。
  • 其二為學生來源之跨領域合作,本課程實施時招收全校大學部三、四年級、電子系五專五年級(相當大二生)共四個系 (遊戲設計系、電子工程系、多媒體動畫應用系、自動化系) 71位學生,並由教師施以混合編組,以增加不同系組間學生們合作的機會。

教學方法

Q1: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進行?(知識講述、體驗設計、外請講員、助教角色、設備器材支援….等如何在課堂上操作)安排目的為何?    

本課程計畫
1.本課程計畫安排了三個場域體驗活動,已於第2、7及8週進行,以增進學生於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之實務能力與跨領域整合經驗。
  • 第2週:場域體驗1-智慧生活科技:參訪本校智慧生活屋(Smart Home),實際親身體驗智慧生活空間之規劃與設施、銀髮族的老化照護需求,學習智慧生活科技實際應用的經驗,可提供本課程智慧生活跨領域的專業實務技能。
  • 第7週:場域體驗2-健康照護場域體驗:參訪(長照業者)青松養護中心,實際親身體驗銀髮族的老化照護需求,觀察並學習長期照護相關人員健康照護知識及技能,可提供本課程智慧生活的健康照護之身心健康衛生的專業實務。
  • 第8週:場域體驗3-健康照護場域體驗:參訪(醫療院所)中山醫院大慶分院之復健中心及輔具設計中心,實際親身體驗銀髮族的老化照護需求,觀察並學習復健中心人員之健康照護知識及技能,可提供本課程智慧生活的健康照護之身心健康衛生的專業實務。
2.本課程計畫安排了七週的專家演講活動,已於第4~ 6、11~ 13及15週進行,以增進學生於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之實務能力與跨領域整合經驗
  • 第4週:專家演講1-銀髮族健康照護 (綠湖科技黃雅庸工程師)
  • 第5週:專家演講2-科技照護發展趨勢(黃啟瑞博士)
  • 第6週:專家演講3-銀髮族健康照護(慈林庭園護理之家劉幸容主任)
  • 第11週:專家演講4-健康管理資料庫程式設計(呂蘋老師)
  • 第12週:專家演講5-E化健康管理互動式網頁設計(林聰吉博士)
  • 第13週:專家演講6-銀髮族網際網路分離式瀏覽介面設計(林聰吉博士)
  • 第15週:專家演講7-銀髮族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PBL 1 (黃啟瑞博士)
3.本課程計畫設備器材支援在課堂上操作、執行(PBL教學與場域體驗活動)所使用之設備有攝影機、單眼數位相機、錄音器材、攜帶型擴音器、行動式通信器材。利用本課程計畫利用本計畫103年經費所添購者為行動式通信器材*3,而其他設備為本校已有之設備來支援本課程執行。

Q2: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安排活動或借用其他資源引導之?

本課程計畫
  1. 本課程計畫安排了三個場域體驗活動,已於第2、7及8週進行,以增進學生於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之實務能力與跨領域整合經驗。
  2. 另外於課程計畫中安排了七週的專家演講活動,已於第4~ 6、11~ 13及15週進行,以增進學生於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之實務能力與跨領域整合經驗。
  3. 本課程從「老化體認、E化、銀髮族健康照護、智慧行動」等四個應用面向,將人因工程融入資、通訊技術運用,達到「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之跨領域人才培育目標。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最新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智慧生活」目的。
  • 第10、16、17週: 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PBL分組討論;
  • 本主題有三次PBL1-3的教學。(1)PBL-1首先以課堂簡介銀髮族智慧生活科技於主題之內容,以(專家)專題演講、簡報檔或影片觀賞方式授課3小時並實施分組。(2) PBL-2將學生分組進行銀髮族智慧生活科技於主題創意發想3小時,並製作圖表、排演或製作簡報。(3)PBL-3最後3小時由小組成員上台報告創意內容,由教師及助教評分做為課程總結。

Q3: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因應及調整?

  1. 普遍遇到的挑戰?本課程計畫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1)學生對銀髮族的了解不足,同學們只有印象中家中長輩的相處經驗,且大部份同學已很長一段時間(超過一年以上)未接觸銀髮族長者(包括自己的銀髮族親屬或鄰居朋友的銀髮族長者)。(2)同學們缺乏對健康管理的理解,特別是認為銀髮族應該是不需要享受智慧生活或無意願生活在健康管理環境等問題。(3)學生對科技應用的認識不夠,同學們對銀髮族智慧生活所需之科技的認識大多僅侷限在綠建築、自動駕駛汽車等行動輔具類。
  2. 如何因應及調整?為同時解決上述三項問題(1)除請同學們仔細觀察65歲左右的長者,請同學們多與銀髮族接觸交談,藉由同理心設身處地的體會銀髮族的生理與心理老化感受,並為銀髮族提出一個他們在健康管理方面,最迫切需求的問題,以作為本課程期末專題的題目參考。(2)並為達到跨領域整合目的,本課程計畫除於第4~ 6、11~ 13及15週引進七週次之專家演講,而演講主題均為本課程計畫名稱(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相關之主題。(3)另外於第2、7及8週亦進行了三次場域體驗活動,以增進學生於實務能力與跨領域整合經驗,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概論專題,使其兼具「老化體認、E化、銀髮族健康照護、智慧行動」等應用。

Q4: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同學對哪些項目很投入?對哪些項目比較疏忽?老師有何建議?是否有印象深刻的案例?

學生對於台灣目前社區照顧服務現況較有興趣,對於實作部分較為疏忽,總覺得自己去做服務已經付出很多,在專業性上不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其實這是不對的,我會建議學生把自己當作社區照顧服務單位的工作人員,盡力做好。

智齡聯盟介入成效    

 Q1:智齡聯盟介入後,帶來哪些影響?未來期望與成果?

更深刻體認到培育學生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的重要。
  1. 帶來哪些影響?以一般大學畢業學生而言,雖然畢業時具有通才及部分特定領域之專業能力,但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若學生畢業前受過跨領域整合的訓練,會較容易在職場中存活下來,並且有能力吸收其他領域 (非本身專業)的知識並融合在自身能力中,才有機會不斷進步在職場順利發展。
  2. 未來期望與成果?「智齡聯盟」以促進老人福祉為主軸,透過跨校及跨界聯盟的方式,培養智慧生活整合創新之人才。聯盟針對傳統大專教育之不足,設計及開授創新課程,讓學生在專業素養之外,積極培養觀察體驗、跨域合作、反思回饋與創新設計四種基本核心能力,以成為具備跨領域整合創新能力之人才。因此,為因應國內老年化社會的到來,為使銀髮族能有效利用跨領域的智慧生活科技整合技術,增進銀髮族享受智慧生活,需藉聯盟課程計畫培育學生,使具備智慧生活跨領域的實務技術能力,提昇就業競爭力以造福銀髮長者。期盼能有機會再參與聯盟課程計畫,共同為培育學生跨領域能力而努力。

Q2:針對本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哪些額外的能力?

創意思考與團隊合作能力。
  1. 創意思考:在任何課程中均應培養學生的創意思考,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 (1)重建自己的創意信心: 認識創意必先相信自己,建立自己對事務正向與積極的價值觀。因為創意是建立在勇氣、挑戰、好奇與冒險的情意基礎之上。所以創意的價值觀是將創意與產出視為重要的人生目標。其次是練習自己的創意表達的技巧,創意也要練習。創意通常不是神聖的靈光,而是像微弱的碳灰,需要用力去搧動火他才會燒的越旺。(2)接近創意、接觸創意、欣賞創意: 顯然地,瞭解創意的資源、對象是創意培養的重要技巧之一。
  2. 團隊合作:在本課程計畫執行期間,教師因欲增加跨領域學習機會的考慮,於是指定各小組以不同專業(系)的方式來組合,剛開始時的確造成各組內部因彼此瞭解不足而進度較落後,但因為年輕人喜好交朋友及新鮮好奇的習性,經過一個月的機會製造使小組成員間有較多的認識,大家發覺彼此的優點可進行專業上的互補及學習,加上不服輸的年輕動力期末專題才能順利展開進度。

溫馨叮嚀與建議

Q1: 對本課程想達到的理想與期待為何?

本課程計畫之目標為將人因工程融入資、通訊技術運用,達到「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之跨領域人才培育目標。培育學生如何運用資訊、通訊、電子、自動化與控制等多項科技,以跨領域整合各項科技方式達到優質的「智慧生活」目的。修課學生於本課程計畫中將可學習到「生理訊號量測、銀髮族老化體認、醫療資訊統計分析、資料庫程式設計、E化健康照護互動網頁規劃與應用」等具體的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整合實例,及獲得跨領域知識的概念與整合經驗。

Q2:對學生修這門課有何建議? 

本計畫提供修課同學實地於本校智慧生活屋(場域應用)建立(銀髮族)智慧生活健康照護系統測試服務機會,以增進跨領域知識於「銀髮族E化健康管理」的認識與提昇科技整合應用的能力。因此,建議學生應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養成對問題具有創意思考的訓練、與增進融入團隊發揮合作精神以達成團隊共同目標的能力。
回課程頁
回介紹頁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