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資訊管理
- 授課教師:梅興副教授
- 開課學校:輔仁大學資工系
課程特色
Q1:這門課會教授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們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 資訊技術:對於現有遠距醫療、雲端技術和Big Data的概念都有講述。在長期照護方面,同學較常面對高齡者,因此也特別講述關於使用者經驗與通用式設計,讓同學除了對現有資訊技術了解外,更能瞭解與高齡者之間的差異。
- 長照管理:講述長照品質控制管理的部分,以及管理時會用的系統的思考與方法,能夠讓同學深入淺出管理的概念外,亦能知道許多方法讓管理更有效率。
Q2:課程規劃如何做安排(一學期中講述、場域觀察、討論、實作部分比例如何安排)?期末成果內容為何(模擬實作、書面報告或其他)?以及作此安排的目的、想法脈絡為何?
1. 課程內容
2. 長照相關資訊服務個案分析:
(1) 培養修課同學對資訊軟體與新興技術的全面認識。
(2) 了解長期照護資訊管理服務的現況與問題。
(3) 體驗跨領域的參與、分享、與合作。
- 請修課同學介紹並分析一個工作環境中接觸到的長期照護相關資訊服務。就功能面,使用面,管理面,整合面 … 等面向,分析此現有服務的優劣點。
- 以課程中介紹的雲端,行動,Big Data … 等新興技術為基礎,提出現有服務的改進計畫,並評估該計畫的可行性。成果報告發表於宅學習服務課程社群中。個案分析除老師助教評分外,尚有自評與互評。
(1) 培養修課同學對資訊軟體與新興技術的全面認識。
(2) 了解長期照護資訊管理服務的現況與問題。
(3) 體驗跨領域的參與、分享、與合作。
Q3:這門課是否有跨領域合作?
有的,長照資訊管理的跨域合作有兩部分
- 程式實作:藉由程式實作體驗資訊人員的工作思維。
- 課程分組不同分組:依修課同學之背景不同分組,讓同學能夠在討論專題時激發出更多火花。
教學方法
Q1:請問老師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進行?(知識講述、體驗設計、外請講員、助教角色、設備器材支援….等如何在課堂上操作)安排目的為何?
- 「程式實作練習」:利用Codecademy線上程式教學服務,學習一種程式語言,體驗程式開發的過程。本實作鼓勵同學以平板或筆電等行動裝置來開發軟體。除熟悉行動裝置及增加個人能力外,未來更能強化與資訊人員之間的溝通。同學可自選程式語言(建議Javascript),至少完成指定範圍的題目(初階模組共28題),撰寫心得並將結果截圖,成果發表於宅學習服務課程社群中。本實作由助教與老師評分。
- 「專家講座、跨領域視野」:除了本課程共同開課的三位教師外,配合課程主題內容,透過專家講座,另外邀請兩位長照資訊管理專家分享多元經驗,擴大修課同學視野,激發同學跨領域思考。同學也可向業界專家請教專題相關的問題。
- 「宅學習2.0、參與分享」:修課同學透過e-Learning2.0宅學習服務分享心得。課程與專題進行中應用社交服務Facebook社團加強師生溝通,課程講授及專題發表全程錄影並放上YouTube分享。這些授課與活動內容的保存,也是修課同學寶貴的學習歷程記錄,也將公開分享。
Q2:請問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安排活動或借用其他資源引導之?
- 「專家講座、跨領域視野」:除了本課程共同開課的三位教師外,配合課程主題內容,透過專家講座邀請兩位長照資訊管理專家分享多元經驗,擴大修課同學視野,激發同學跨領域思考。同學也可向業界專家請教專題相關的問題。
- 「宅學習2.0、參與分享」:修課同學透過e-Learning2.0宅學習服務分享心得,可了解決生學習的狀況。
- 「社群網站參與分享」:課程與專題進行中應用社交服務Facebook社團加強師生溝通。
Q3:請問老師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因應及調整?
對於未接觸過的領域不熟悉或是不容易理解是普遍容易遇到的問題,舉課程中的程式實作為例,同學皆未接觸過寫程式的訓練,也沒有資訊工程相關的背景,此時在課程中會適時安排時間簡單講述,以帶領同學進行,除課程中的帶領外,助教對於課程的熟悉度,於課後回覆學生也是相當重要的。
Q4:請問老師,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他們對哪些項目很投入?對哪些項目比較疏忽?您對學生有何建議?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案例?
學生們對於資訊科技方面相當投入,不論是關於雲端以、Big Data或是資訊安全的部分,在生活中雖然處處可接觸到相關資訊,卻不容易分辨出哪些訊息的正確與否。比較有印象的則是雖然對於資訊科技方面的學習特別有興趣,但是對於「程式實作」的作業卻頗有難色,畢竟在概念的了解與實際的操作運用,仍然有一定的距離。能夠給予同學的建議還是只有「多問問題」,也許這位同學的問題也就是大家的問題,課程中有提供許多平台供同學使用,也是希望同學能夠促進彼此交流與互動。
本計劃介入的成效
Q1:請問老師,您介入本計畫後,給您帶來哪些影響?未來期望與成果?
本課程的分組專題以跨領域分組改進個案分析為基礎,提出創新的長期照護服務。同學在體驗過不同的平板裝置及雲端服務後,經討論分享,提出能夠創造價值的創新服務。因長照資訊服務的複雜性,本課程不要求實作出完整系統。每組專題成品將至少包括:
(1) 可行性分析與評估
(2) 使用者情境展示影片
(3) 初步設計(含使用者介面與操作流程)
(1) 可行性分析與評估
(2) 使用者情境展示影片
(3) 初步設計(含使用者介面與操作流程)
Q2:針對本計劃,您覺得可以培養學生哪些額外的能力?
- 程式實作:經由使用行動裝置開發軟體程式的實作,非資訊專業的長期照護在職同學對資訊系統的核心與新興技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未來參與長照資訊管理相關計畫,可勝任跨領域團隊中溝通的角色。
- 運用e-Learning2.0宅學習服務的參與、記錄、合作、與分享整個課程的學習歷程,培養學生參與社群學習、創新學習、及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本課程相關內容的保存與分享,對未修本課程的長照領域同仁,會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溫馨叮嚀與建議
Q1:請問老師您對本課程想達到的理想與期待為何?
- 經由使用行動裝置開發軟體程式的實作,非資訊專業的長期照護在職同學對資訊系統的核心與新興技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未來參與長照資訊管理相關計畫,可勝任跨領域團隊中溝通的角色。
- 本課程在資通訊新興技術的主題包括Health2.0、雲端運算、Big Data等。經由系統思考與方法課程與對新興技術的認識,開擴學生對未來長期照護資訊管理服務的創新思考能力。
- 修課同學目前都已在長照相關領域工作,透過與工作相關的個案分析,輔以本課程的學習分享與評估。分析結果對長照相關領域資訊服務,有產生短期內升級的可能。
- 臺灣在十年長照計畫及長照保險推動的過程中,對資訊管理部分相對比較缺乏。本課程跨領域的授課教師與專題講座老師指導創新專題,落實可行性評估,專題結果對臺灣長期照護資訊服務,有播下種子的效益。
- 運用e-Learning2.0宅學習服務的參與、記錄、合作、與分享整個課程的學習歷程,培養學生參與社群學習、創新學習、及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本課程相關內容的保存與分享,對未修本課程的長照領域同仁,會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Q2:最後想請教老師對學生修這門課有何建議?
跨領域的合作與學習只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對於課程課程的幫助也僅能帶領學生入門而已,希望經歷過這們課所帶給同學的經驗,能夠讓同學面對未來的更多元的挑戰時,能夠激發出更多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