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图片

教學工作坊
~電資、醫學結盟話春秋


活動日期
主辦單位

主持人



2013/11/11
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張忠誠教授/海洋大學圖書資訊處處長
林進豐助理教授/海洋大學電機系
黃仲甫經理/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秀卿副理/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智齡聯盟每季舉辦一次的教師交流活動,2013年11月11日輪到海洋大學舉辦。海大與長庚醫院合作「長海研究計畫」已走過五個年頭,在跨域合作、與業師聯合教學上,累積了豐富的成果,這次,智齡聯盟特地要去一探電資、醫學結盟的究竟!

(撰稿/陳淑英 2013.11.11)

跨領域研究    

一開始,由海洋大學圖書資訊處張忠誠處長,先介紹說:「海洋大學與長庚醫院是於97年5月29日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正式展開『長海計畫』,目前已邁入第六個年頭!」經過了五年多的努力,共同發表了生物醫學、生技開發、生物檢測、運動醫學、光電材料、通訊電子、奈米機電、社區醫療等研究報告。張忠誠說:「海大有完整的生科、生醫、材料、電機、資通訊研究能量,但就是缺臨床研究這塊。」因此,與長庚醫院的合作,補了海大的不足,提升了研究能量。
也因著長海計畫的豐碩成果,海大成立了「電資醫學中心」,提供更優質的實驗環境,配合「長海計畫」,藉由「海事醫療學程」,繼續將電資與醫學的合作研究計畫往前推進。
海大同時也承接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創新課程」計畫,藉此,他們另外與經國管理學院護理系及百略醫學科技合作,緊接著又參加「智齡聯盟」,讓視野變得更開闊!
張忠誠不諱言,在跨領域合作初期,雙方不熟,認知上難免有落差,彼此都經過一段時間克服,最後留下來的夥伴,也磨出了合作默契,包括,百略科技!

遠端血壓計新發展

百略科技在遠端血壓計的研發上,開發了全球第一臺能同時檢測血壓與心房顫動的「遠距血壓計」。心房顫動與腦中風的關係密切,如果能及早發現心房顫動現象,就可以預防中風。
百略科技黃仲甫經理說:「有心房顫動的人,中風機會會比一般人多5-8倍。中風病人,有30%以上是心房顫動引起。但有25-35%的人,竟不知自己有心房顫動!因為,心房顫動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加上陣發性(偶發性)特性,讓心電圖無法及時掌握心房動靜。」而國人十大死因中,腦中風卻佔第三位。

什麼叫心房顫動?

這個健康隱藏的未爆彈究竟是什麼?黃仲甫解釋說:「因為心房組織內有很多、很快速不正常的放電,導致心房無法正常收縮,讓心跳數忽快忽慢而不規律,血液送不出去,膽固醇形成,產生淤積、脫落、形成血拴,若流到腦部,就造成腦梗塞、腦中風。」而隨著年齡越大、血管壁老化,心房顫動的機率也會變大。平時如果感覺到心悸、胸悶、胸痛、呼吸急促、暈眩,這些表面現象,代表罹患「心房顫動」的可能性極高。
黃仲甫說:「心房顫動是階段性發作,心電圖不易在當下偵測到,如果平常在家能經常量測血壓,容易偵測到心房顫動,就可到醫院求助,達到預防腦中風效果。早期篩檢非常重要,臨床研究証實,早期篩檢心房顫動並適當治療,可降低2/3中風機率!」歐洲高血壓協會和美國心臟協會建議量測方式是722(連續量測7天,早晚各2次,間隔1分鐘,取兩次平均值),以便給醫生作更好診斷上的參考。

雲端科技應用

居家每天測量的血壓值,可以透過雲端上傳到有遠距照護合作的醫療院所。黃仲甫介紹五種方式,個人可依需求作選擇:
方式一
可以把血壓值透過電腦與USB傳輸線上傳到雲端管理平台,有合作的醫療院所就會看到這些量測記錄!

方式二
使用藍牙連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有藍牙功能的筆電,把訊號傳送出去!事先需置入APP軟體。
方式三
使用NFC手機接觸功能,這是近端感應手機,未來不管是信用卡或儲值功能的卡片,都可以結合在手機裡;量測的血壓值,目前已能透過NFC的手機,把資料傳送出去!
方式四
如果老人家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百略科技另外發展出一個連接microlife的老人手機,量測完,可透過老人手機傳送出去。
方式五
使用OTG線連線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就可以把訊息傳送出去。
黃仲甫說:「以上都是個人使用情形,若一整個家庭或公眾場所要使用,則透過具有RF ID功能的卡,嗶一下,就能送上個人的量測數值。多人使用,有不同的卡片,作身份辨識。」

研發產品如何過關上市

新的醫療產品從研發到上市,不像電子產品只要通過NCC(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審查通過就可上市。黃仲甫說:「醫療器材要上市有幾個關卡。第一關,要將臨床驗證文件交給美國和臺灣FBA審查,如果器材有牽涉遠距照護,還要再送交NCC檢查。至於血壓計的準確度,目前還沒列出審查標準,但我們還是會送經濟部標準局檢驗,確保血壓計品質沒問題!要走過審查流程,醫療器材通常需要一年左右,因為還需要做臨床驗證。」

產品體驗

在大致了解雲端血壓計之後,百略科技帶了幾組不同樣品,讓聯盟老師們體驗一番。但由於臺灣還未通過遠距醫療的許可,因此,這組血壓計只能作為居家保健用途,加上它還未發展出波段圖,功能上仍有限制。黃仲甫笑笑說:「這就是我們要找海大電資學院合作的原因,看將來能不能研發出可以輸出波型圖的血壓計來!」

結語

電資與醫學交會出的結晶,讓智齡聯盟老師們大開眼界。從教學方法到產學合作的發展,都是相當完整的經驗,讓老師們再多累積了教學的構想與能量!
图片
海大與長庚醫院合作「長海研究計畫」已走過五個年頭,在跨域合作、與業師聯合教學上,累積了豐富的成果
图片
居家每天測量的血壓值,可以透過雲端上傳到有遠距照護合作的醫療院所
图片
有心房顫動的人,中風機會比一般人多5-8倍。中風病人有30%以上是心房顫動引起。但有25-35%竟不知自己有心房顫動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