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智齡×視覺設計趣
2012/10/20 & 27
【單元課程一】老人視覺問題面面觀
口述/葉伯廷醫師(臺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撰稿/陳淑英 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強調從瞭解老人視覺的感受再進入智齡色彩的設計,因此,課程一開始,先邀請臺大醫院葉伯廷眼科主治醫師來介紹眼睛的解剖構造和成像原理,以及在為高齡者產品做色彩設計時,需注意哪些重點。葉伯廷再三強調:「眼球的構造十分精密,一旦受過傷,視力便很難恢復,一定要好好保護。」
|
眼球的構造
眼球的構造主要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眼前部,一個是眼後部。
有些科幻片要辨別身分,會用眼睛的虹膜。虹膜有很多小洞,每個人都不一樣,就像指紋一樣難模仿,也有人是對準視網膜裡的血管,每個人血管的樣子也不一樣,但主要由四條大血管拉制住,而中間黃黃圓圓的是視神經。視神經就是把視網膜上所有的感光神經細胞傳出來的神經纖維,從視神經往後面大腦傳,讓大腦接收到影像。 視覺運作原理
其實眼睛是相機而已,相機只是個儀器,真正能夠判讀影像的其實在大腦。視網膜看起來薄薄一層,但在光學顯微鏡底下,可以分成十層,最主要的是最後面這層,叫「感光細胞」,感光細胞下有個「色素上皮層」。當光線經過眼角膜、水晶體成像到視網膜時,色素上皮細胞會把光線擋住。就像鏡子上塗水銀一樣,它會把光線擋住反射出來,才可以看見自己的影像;視網膜也一樣。最後一層就像水銀塗料,把光子擋住;第九層是「感光細胞層」,感光細胞層接收到光子,然後經過一連串化學反應,把產生的神經衝動訊號傳到大腦,這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簡單來講,光線進來,光子就被色素上皮擋住,光子被反彈回去,感光細胞就把光子抓住,光子被抓住之後就產生神經衝動,再往前傳,傳到視神經,視神經再往後傳到大腦,這是個很複雜的路徑,我們才能看得清楚。上帝造物真的非常奇妙,了解視覺運作原理才知道造物者的偉大。 視覺成像要角「感光細胞」
感光細胞可分成兩種,一種叫「錐狀細胞」,一種叫「桿狀細胞」。這兩種細胞有什麼不一樣?他們一個是「光視覺」,一個是「暗視覺」。
「光視覺」就是當光線充足時能分辨出各種顏色,靠的就是「錐狀細胞」。錐狀細胞抓住光子後產生色彩影像,我們才能看見七彩不同的顏色。而「桿狀細胞」只負責抓住光子,產生明、暗的差別而已,所以他是灰色的。怎麼證明呢?大家晚上時看到的世界是什麼顏色?是黑白、灰的,色彩在夜晚並不明顯。光線暗的時候,主要靠桿狀細胞在作用,但有些動物剛好相反,每種生物眼睛構造是不一樣的。 錐狀細胞在人體裡面負責眼睛對物體細部對焦呈像的部份,因此辨析很多色彩視覺。它們多半分佈在眼球黃斑部或者是說中央小窩地方,因為視覺成像都在這裡,我們的聚光點都要靠黃斑部這地方,如果黃斑部出問題,視力會變得非常差,能看到的最大視標只有0.05的視力,這就是所謂的法定盲人。黃斑部或視神經受損的人比較容易有這樣的問題。 桿狀細胞分布在比較邊緣地方,數目也比錐狀細胞來得多,所以晚上時,瞳孔會放大,才能抓入更多光子。眼睛接受光線之後,成像在黃斑部這地方,所以看正前方的影像看得最清楚,旁邊的話,就是我們講的餘光,只能看到物體晃動,沒辦法看得很清楚。最清楚區域是在中央,所以錐狀細胞分布最多,桿狀細胞主要分辨明跟暗,多分布在邊緣地方。 錐狀細胞可以分成三類。有種錐狀細胞對藍色光特別敏感,專門抓藍色光子;有些對綠色敏感,抓綠色光波的光子;還有一部分比較靠紅色光譜。這就是大家知道的三原色R(red)、G(green)、B(blue)。這是人類的眼睛看到的顏色,其他動物看的色彩跟人類是不一樣的,甚至動物們看到的色彩類型比人類多得多,看這個世界更多采多姿。 認識光譜
光譜從波長長的到波長短的,連續排列下來。
波長很長的就是「無線電波」,這世界到處充滿無線電波,所以我們在家就可以聽收音機、手機也可以接收訊號。比較短的,就是伽馬射線、X光線。波長越短、能量越高,甚至能把細胞裡的DNA切掉,所以,X光不要照太多,否則容易致癌。這種高能量的光線,會穿過我們的身體,破壞細胞裡的DNA,雖然我們的細胞本身有自行修補DNA的機制,但萬一X光線切到沒辦法修補的地方造成突變,就是照到癌前細胞切斷了某一小段DNA,一變二、二變四……癌細胞繁殖速率非常快,就會造成惡性腫瘤。 X光射線、伽馬射線什麼地方最多?就是核能電廠,輻射最強的就是α、β、γ射線,尤其γ(伽馬射線)能量最高,對身體最不好。 低能量光波的波長比較長,對身體較沒傷害。至於可見光呢,只佔光波一小部份而已,所以,我們的眼界是非常狹窄的,這個花花世界我們看到的只有一點點。 視覺傳導
光線進來,經過視神經、感光細胞、錐細胞跟桿細胞然後把神經衝動傳到視神經,視神經再傳到視神經交叉,視神經交叉一路傳,中間經過大腦很多地方會產生共軛效應。若閉起眼睛單腳站立,身體就會晃來晃去,但把眼睛睜開,會覺得穩定多了,這都跟神經視覺傳導有關係。
再來提到「視神經交叉」。右眼和左眼看的影像不一樣,才會有立體感。知道三D電影怎麼拍的嗎?就是兩個攝影機以不同角度同時拍一個影像,一個從左邊拍、一個從右邊拍,影像經過處理之後,把兩個影片疊起來,再戴上特殊鏡片,就可以看到三D立體圖。眼睛也一樣,左、右眼一起看,左眼影像會傳到右腦,右眼會傳到左腦,就是視神經交叉,影像在大腦裡就會產生立體感。但不是所有影像100%都交叉,是43%會交叉、57%不交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比例,目前醫學還無解。光線經過視神經交叉之後,會繼續往內走,經過外膝體,從外側轉到內側跑到視覺皮層。常有腦血管中風的病人,血液沒有辦法輸送到視覺皮層,就看不到了,但眼睛構造都沒問題、神經反射也很好,但因為傷到視覺中樞,血流通不過,神經細胞無法獲得供應,皮質無法作用,兩眼就同時瞎掉了。 另外,因為很靠近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泌乳激素、甲狀腺素),萬一腦下垂體長出腫瘤壓迫到視神經交叉,兩邊(餘光部分)會看不到,所以騎摩托車時常跟旁邊的人撞在一起,因為兩邊視野變黑了。 銀髮族常見的眼睛疾病
接下來講銀髮族常見的眼睛疾病:白內障、青光眼跟黃斑部病變。
結論
老人家的視力問題,第一因為視網膜感光細胞老化,功能會退化,視力變差;第二,敏感度變差。還有老花眼問題,所以要設計給老人家看的宣傳品,字體要稍微大一點,這就是我們講的對比敏感度,老人家跟年輕人比起來有很明顯的差別。總之,眼睛疾病對視覺主要造成的影響,就是顏色、視野、對比跟亮度,而且最好擺在中間位置,因老人家視野變窄,旁邊就看不到了。這也是在做設計時,需要常常留意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