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彩色智齡×視覺設計趣
2012/10/20 & 27


【助教有話說】工作坊的靈魂人物

四個組別,都有這麼一個人物。總是炯炯有神的看著組員、傾聽他們的想法,在組員提出需求時,總能像個小叮噹,變出一箱箱道具,讓大家運用。他們是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的助教,也是活動順利舉辦的重要功臣。

                                  
撰稿/林怡廷

【引言】為高齡化社會打造美麗色彩

【經驗移轉】老師也瘋狂

【單元課程一】老人視覺問題面面觀

【單元課程二】色彩傳播與體驗

【單元課程三】好設計,從了解「人」開始

【學生成果】給生活好顏色

【我有話要說】學生心得

【助教有話說】工作坊的靈魂人物

【課程勉勵】每個人都是跨領域教學種子    

從學員到助教

走進T型人才工作坊的上課教室,不難發現幾位「熟面孔」。他們已多次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只不過之前是學員,這次是助教,這樣的角色轉換有著什麼差別?李文斌說,當學員可以絞盡腦汁、暢所欲言地提出各種想法;而當助教則是要從旁協助,引導學員說出想法、跟其他人互動,讓學員們的想法能相互碰撞,激發火花。
同為助教的吳承諺在一旁頻頻點頭,並開玩笑地說,對我這種好動、愛講的人,一開始很「煎熬」,因為帶領學員討論時,可能會突然迸出好多想法,可是知道自己是助教,不是學員,所以都告訴自己「忍住,不能說啊 !」讓他們做決定,才是他們的作品。

整裝待出發

助教們的專業表現,令眾人刮目相看。究竟這幾個助教有著什麼樣的「超能力」,既能成功地協助課程教學,又能帶領組員盡情表現?助教們謙虛地說,因為曾經參加過T型人才工作坊,所以在籌備會議時,能從學員的角度分享經驗,相互參考外,還能提出來檢討。舉例來說,過去參加工作坊時會發現有些人比較不擅長跟別人溝通,所以會自己一個人默默待在一旁,就因為這樣,所以這次我們擔任助教時會特別注意,盡量不要讓組員成為獨行俠。
在軟體操作上,原本幾個助教對它們一無所知,不過深怕學員問起,不會回答而「漏氣」,因此早在工作坊舉辦前便開始摸索。劉冠廷笑說,當初就是不喜歡藝術,所以走進資工。三年課程都沒碰過色彩軟體,卻因為這次課程對它有進一步的接觸,從霧煞煞到熟悉,也算是自我成長!唯一就讀廣電系的羅孟亭則補充,雖然在廣電系曾學過色彩技巧,可是都用Photoshop、Photoimapct這類的大眾軟體,而參與這次工作坊後才知道原來還有Image J,更與不同科系的人交換想法,真的學到很多!
他們的準備不只這樣。李文彬說,在工作坊前一週還舉辦模擬工作坊。同樣的課程內容、同樣的助教制度,也招募學生參與並產出成果,不同的是,將兩天課程壓縮成一天。過程中,發現很多「小」卻重要的細節,像是帶領小組討論時需要更加注意時間,或是更換掉原本不適合的場地。
助教們以平實的口吻敘述這些經過,對T型人才工作坊而言卻是一大突破。過去,從未舉辦過模擬工作坊,從這次經驗瞭解實作演練的重要性,能讓人從中熟悉流程,還能加以檢討、改善,達成豐碩的成果。

既是挑戰,又是成長

對於第一次擔任工作坊助教的他們,並非每件事情都如此容易。不過,只要熬過挑戰,便是成長,那麼這群助教們在過程中曾遇到哪些難題?又怎麼解決呢?
羅孟亭說,兩天活動間隔了一個禮拜,很怕原本培養好的默契和情感在一個禮拜後又得重來。因此,在工作坊第一天時,我便把握機會,讓他們能好好認識彼此,週間則是透過臉書、電子郵件聯絡,讓感情不中斷,也讓大家能持續討論、構思作品。
吳承諺則表示,除了感情的聯繫外,如何讓來自不同校系的組員達成共識也是一大挑戰。身為助教,不能只聽某一個學員的意見,所以要讓他們能互相接納意見,而我採取的方法就是讓每個人都能拋出想法、實際執行、不好再換,過程中會有矛盾、有衝突,可是這是讓想法更完整的必經過程。嘗試了幾次後,總能找到一條大家都願意向前進的道路!

全組動員,分工合作

達成產品設計的共識後,還有一連串任務等著學員完成。不僅要製作海報、展示品,還要完成作品配色,更要上台報告、分享。因此,有效率地分工合作,成為各組面臨的一大難題,而助教們更使出渾身解數,讓全組動員以達成目標。
羅孟亭說,從觀察、相處中會漸漸瞭解組員的專長,可是在工作分配上,並非一開始就發號施令,而是先讓他們自願,遇到沒有人挺身而出時,才會從旁引導。像是察覺某個組員的台風穩健,適合上台報告,他卻因為害羞而沒有出聲,在引導、討論下,組員們決定推薦上場,一開口便讓人為之驚艷呢!
不過,如果只有分工,而沒有合作,那麼往往會有這樣的結果產生:大家悶著頭做,最後將每個人的成品東拼西湊成為一個大拼盤。因此,吳承諺分享他的「分工合作法」。他說,在A製作簡報、B畫圖外,還會藉機讓A、B能相互連結,因為簡報需要圖的輔助,而圖的概念也來自簡報內容,彼此需要不斷討論、溝通,才有好的成果產生。

學員,是助教最大的驕傲

「他們的樂天、他們的鬥志真的太讓人欽佩了!」助教們異口同聲地說。原本擔心不同校系的人究竟能不能在短短一周內相互熟識、合作到產出成果?不過在學員們逐步完成任務後,這些擔憂便煙消雲散。
劉冠廷說,我們這組的作品從藥盒臨時改成地圖機器人,所有工作都必須重來,並壓縮在短時間內完成。當時,我有些慌亂,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可是組員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還直說要做出大模型。最後,看著兩個號稱從國小後就沒碰過畫筆的大男孩拿出水彩,在水果盒、保麗龍上塗塗畫畫、更拿出剪刀膠帶拼拼湊湊,完成成品,還人模人樣,真的很驚喜!

溝通,是助教的關鍵能力

在各組學員展示成品、講述設計理念後,T型人才工作坊順利落幕。只見學員們紛紛拿起相機,拉著助教,要跟他們留影,可見助教的無窮「魅力」。的確,助教們在這次工作坊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那麼其中最關鍵的能力是什麼?
幾位助教一致認為,儘管擁有專業技能重要,可是「身為助教,最重要的是溝通能力」。從一開始的相互認識、彼此關心,到帶領學員們齊心完成作品,都需要不斷與學員們互動、協調,而這其中的關鍵便是「溝通」。
因此,助教們建議,若要擔任助教,就別怕生,主動與組員們聊天,從日常生活瑣事,到產品規劃,都是拉近距離的最佳方式。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能活絡組內氣氛,也能讓衝突、矛盾適時得到解決。未來若要舉辦相關助教培訓課程,可以著重在溝通能力的培養。
助教們全力投入的參與,讓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彩色智齡X色彩設計趣」的籌辦更為成功;甚至為「智齡聯盟」的未來道路增添了豐富、美麗的色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