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健康食代×情感瘋設計
2012/11/24&12/01


【助教有話說】工作坊的靈魂人物

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的四個助教來自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他們在小組中扮演設計領域的帶領者,與同學們同甘共苦,從點子的發想到執行製作的層面,激發出不少火花。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要帶領學員,同時也與學員一併學習。跨領域合作的全新體驗,在他們心中留下了不同於以往的設計思維,而這個思維將持續影響下去。

                                  
撰文/林祖祺

【引言】當工業設計遇上營養保健

【單元課程一】 健康之計在於「吃」

【單元課程二】你今天笑過了嗎?愉悅設計二三事

【單元課程三】灰姑娘的神仙教母:劇本式設計

【老師有話說】營養保健遇上工業設計的佈局

【助教有話說】設計新體驗:跨領域合作的力量

【學生成果】實在努力,讓高齡「食」在健康

【學生心得】我有話要說

Give and Take

談到這次工作坊的收穫,他們笑著說:「平常很少有機會可以扮演輔助別人的角色,也很少有機會和不同科系的人共同完成一件事,這都是很棒的體驗。」他們從這次工作坊課程中,學習去組織一個團體的意見、在爭論過程中如何整合各方說法、以及該怎麼結合不同領域的專長,「小組成員的背景有電機、心理、醫管還有建築,雖然我原本的任務是帶領他們,但實際上則是和他們一起討論,在這過程中,他們也帶給我一些思維上的衝擊,我想以後進入產業界,彼此之間的合作應該也是這麼一回事,大家要互相學習。」他們發現跨領域結合可以讓設計更完整,補足平時工設較考慮不到的專業細節,「除此之外,我覺得協助外系同學更加了解設計是很棒的一件事,能夠讓他們體驗設計的美好!」在助教們的幫忙下,這次設計的氣氛相當歡樂,在創造愉悅設計的同時,也創造了愉悅的設計過程。

Challenge and Conquer

助教初體驗,收穫滿載,但也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在討論概念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生不同領域的同學爭論不下的情況,也會陷入思考停滯期,需要助教推一把,但又不能把方向講得太明確。」他們說,「溝通」是達成共識的解決方法。善於溝通的小組能夠統合出許多決策的方向,較不善表達的小組也花費不少時間在溝通上,也因為如此,才能磨合出最好的構想,一起把概念發展得更棒。「另一個要克服的是,第一天工作坊結束後,要如何在網路上進行有效的討論。」不像平時可以面對面溝通,距離造成的阻礙也會影響小組的分工,「不過就只好依照大家各自的專業去解決分工問題了!」或許讓各個專業的同學發揮各自的專長就是最好的答案。其中一位助教說:「我們這組在影片製作上遇到了技術性的困難,因小組製作影片的經驗較少,所以在這項目上有點卡關的感覺。」不過他們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完成影片,「覺得有機會的話,應多充實各方面的技能,在需要時就可以發揮出來。」而帶領不同風格的小組,助教們面臨不同的挑戰,也有不同的體悟,他們從中看見跨領域合作的困難點,也想辦法去突破與超越。

Highlights of Design

這次跨領域合作是設計中的亮點,和不同背景的同學們合作,助教也感受到與平時在學校做設計的差異。「平常我們也是自己去搜尋資料,如果時間緊迫的話,就直接使用網路上的資料,再變成自己的產品設計,但是在跨領域合作裡,如果題目與他們的科系相關,在前端的資訊搜尋和找問題的部分會比我們自己在學校做得還要精確。」藉由其他同學的專業知識,讓設計概念的形成更能準確地解決問題,「不論是不是和自己系上的同學合作,因為大家的思考模式不同,所以討論都會有相當程度的發散。但是跨領域的不同就是在發散中,每個廣的點都能夠更加深入,加強了各方面的能量。」助教們異口同聲地表示。加入不同領域的想法,能夠讓產品在情感面、外型或工程端,都可以更完整的傳達設計概念,「因為相同設計背景的人一起合作時,常會有先入為主的概念,但跨領域合作時,大家什麼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敢提,這使我開始思考,這樣的概念是怎麼被提出來的?也去思考它的可行性與價值。」跨領域合作的相輔相成,讓產品設計的概念更完整,助教們發現,如果在前端找到了很好的問題,後端產品的亮點就會更亮,這樣的體會也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Outlook and Opportunity

助教們都是第一次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對這次的合作成果都相當滿意,希望能有夠多管道讓設計系的同學們知道工作坊的消息,「我們那組的同學希望可以和我們繼續合作,我們也很期待將來有更多合作機會!」助教們開心地說著,「這次製作模型的部分,如果讓同學們親自體驗操作的過程,相信他們的經驗度會更高,而且多一些循序漸進的設計課程,可以讓跨領域的合作越來越有深度。」他們對工作坊未來的發展有不少期待,也樂於將設計的課程分享出去,跨領域合作帶來的衝擊與成就感,也成為他們重要的經驗。
 
图片
小組成員接不同領域,雖然原本的任務是帶領他們,但實際上在討論過程中,他們也帶給我一些思維上的衝擊,我想以後進入產業界,彼此之間的合作應該也是這麼一回事,大家要互相學習。
图片
助教們從這次工作坊課程中,學習去組織一個團體的意見、在爭論過程中如何整合各方說法、以及該怎麼結合不同領域的專長。
图片
助教初體驗,收穫滿載,但也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也對這次的合作成果都相當滿意,希望能有夠多管道讓設計系的同學們知道工作坊的消息。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