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健康食代×情感瘋設計
2012/11/24&12/01


【學生成果】實在努力,讓高齡「食」在健康 

短短兩天內,各組想法由發散轉為聚焦。從一開始的毫無頭緒,到走出教室,進而提出想法、製作模型,甚至拍攝影片,有了很大的成長。這一切都以同理心作為起點-當真正體會高齡者的感受,才能融入情感,做出好的設計。學員們的努力,讓「食」不再只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種新的體驗、樂趣,甚至是感動!

撰文/林怡廷

【引言】當工業設計遇上營養保健

【單元課程一】 健康之計在於「吃」

【單元課程二】你今天笑過了嗎?愉悅設計二三事

【單元課程三】灰姑娘的神仙教母:劇本式設計

【老師有話說】營養保健遇上工業設計的佈局

【助教有話說】設計新體驗:跨領域合作的力量

【學生成果】實在努力,讓高齡「食」在健康

【學生心得】我有話要說

主題:I GROW 愛國

問題需求點:
邁入高齡階段,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常來叨擾,而吃得健康,是控制、維持血壓、血糖的第一步。不過,當家人端出低鹽、低脂的健康菜餚時,高齡者卻不見得想買單,反而希望能維持習慣的口味,這讓高齡者的血壓、血糖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設計內容:
I GROW愛國,是個電子化盆栽,會隨高齡者的健康狀況而成長、開花。它的概念簡單明確:盆栽上設有語音系統,可錄製家人聲音,以「澆花」、「施肥」的暗號定期提醒高齡者量測血壓、血糖或吃藥。其數值則會透過遠端連線,傳至盆栽,當長者的健康狀況有所改善,盆栽便會逐漸成長。盆栽的成長紀錄還會自動傳至社群網路,讓高齡者與親友較勁下,更能注重飲食健康。另外,設有緊急連線,能即時通知醫院與家人。

評審講評:
從需求發現,到產品設計都做得很好,這就是同理心的發揮!其實,我父親就如同你們所說-常嫌健康的食物不好吃,就不吃了,你們提出的問題的確與高齡者的實際狀況相符。再來,產品設計很具「靈性」,既擁有植物成長的生命力,還加入鄰居朋友相互比較的概念,誘發高齡者量血壓的動機,是個亮點!未來,可以朝電子植物的成長變化上精進,讓它具視覺效果,更能激起高齡者的照顧動力。


图片
图片

主題:健康發發杖

問題需求點:
高血壓、糖尿病,是高齡者常患有的疾病。這時,注意飲食、定時運動,能幫助他們改善疾病狀況。不過,許多高齡者仍改不掉重口味的飲食習慣,或是缺乏運動的動力。因此,希望能結合日常生活產品,隨時提醒高齡者選擇正確食物、適時運動。

設計內容:
健康發發杖,可不只是一支拐杖。內建計步器,輔助行走之餘,能累積點數,鼓勵高齡者多走路;當點數達到一定的標準,還能到醫院進行免費的健康檢查。它還設有營養檢定掃描,只要將食物拿到拐杖旁,便能檢測食物的營養指數,分成紅黃綠三種指標,一旦發出紅光,便是提醒長者:「這是有害食物,少吃為妙!」不僅幫助判別食物的營養,還能引發朋友們的討論話題,更達社交功能。

評審講評:
高齡設計,可以成好事,但也可以壞事。這組的設計內容,結合了多樣化的需求,很不錯。不過,產品的外觀-「拐杖」,卻是值得討論的部分。因為很多高齡者是不服老的,要他帶拐杖出門根本不可能,寧願用雨傘輔助行走。因此,下次設計前,不妨想想,如果你老了,會帶它出門嗎?發揮同理心,或許能成為產品改良的一大方向。

 

图片
图片

主題:食在糾甘心

問題需求點:
子女到都市打拼,年事已高的父母住在鄉下,是台灣常見的現象。沒有子女在旁的時時叮嚀,許多高齡者根本不重視飲食健康,仍愛吃重口味,或是家裡有什麼食材就煮什麼,忽略了飲食均衡。長期而言,對健康有著負面影響。

設計內容:
食在糾甘心,是個貼心的系統化設計,連結了餐桌燈罩、手機APP與餐飲業者。當高齡者用餐時,餐桌燈罩內的Webcam便會啟動,拍下用餐狀況與菜色;同時,將照片傳送到子女的手機APP上。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便能藉此了解父母的飲食狀況,這時,便能打電話關心、叮嚀,或是透過APP連結宅配餐點服務,即時配送高齡者缺乏的營養。這項設計,不僅傳遞營養,也傳遞那份對家人的愛與關心。

評審講評:
這是個簡單卻極為成功的設計。學員們觀察到台灣偏遠地區常見的現象,設計的出發點很令人感動,也非常符合需求;再來,操作簡單,只要開燈吃飯就能傳遞畫面,不用擔心高齡者的操作問題,是個120分的設計!或許日後還能連結營養諮詢師,讓飲食與醫療照護相互搭配。

 
图片
图片

主題:千歲千千歲

問題需求點:
滷肉飯、醬菜、醃瓜,這些高脂、高鹽的食物,卻常是高齡者的最愛。不過,高齡者常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問題,如果繼續食用,會漸漸「吃掉」他們的健康。這時,就需要能控制飲食的機制,但卻又不能讓高齡者有「老」的感受。

設計內容:
千歲千千歲,結合時下流行的電視劇甄環傳,設計出「指套」造型的飲食控制器。簡單的操作方式,讓人能輕易上手:只要按下按鈕,對它說:「我今天吃了...」,便會連上電腦系統,並回傳該餐的營養指數,如果發出紅光,就代表:飲食不均衡,該注意囉!可不只這樣,指套的光亮程度代表整體健康狀況,這能讓高齡者在較勁之際,提升控制飲食的動力。

評審講評:
從展覽的角度來看,這組下了猛藥,以獨特造型亮相,非常吸睛!不過,在設計上,仍得考量實際面。試想想以下情況:明明在吃滷肉販,卻回答吃青菜,那麼該怎麼準確衡量高齡者的健康狀況?因此,設計前,不妨運用反向思考-「如果他不...」,這其實是設計的灰色地帶,但是若能想出解決策略,或許能開拓設計的方向與機會。

 
图片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