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血壓照護×貼心電資科技
2014/11/08&15
【整體報導】掌上智慧:電機醫護的聯手追蹤
如果能有一套長輩愛用的自我檢測身體數值的設備、讓長輩願意定期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是高齡健康議題中特別被關注的,能讓健康護理概念從醫院落實到社區或個人身上。比如血壓照護。正因如此,對於血壓指數的關心和長期照護,就成為本次工作坊的主題:規劃設計「新式智齡血壓照護服務系統」。
講師/林進豐 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王雪娥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護理系副教授 李秀卿 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案副理 黃仲甫 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丁導民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整理/陳怡君 審稿編修/王品涵 |
【前言】智齡血壓照護×貼心電資科技
【整體報導】掌上智慧:電機醫護的聯手追蹤 【成果發表】「資料」去哪裡?──遠距照護與血壓的交會 【教師訪談】跨領域教學的Why與How 【學員心得】怎麼讓人持續每天量血壓 |
本次T型人才工作坊以血壓照護為主題,邀請電機、醫護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開講。透過引導教學與業界現況的傳達,除了帶領學生思考問題之外,更鼓勵他們在課程之後的專題實作中設計出一套實用性的血壓照護服務提案。在學習醫護和應用電資科技的基本知識後,學生回到小組中,以自己的判斷去找到問題點,互相討論並試著解決。透過這樣鼓勵思考和具彈性的學習模式,期待學員以此一學習方式為基礎,嘗試解決在各自領域中發現的社會問題。
認識成功老化
年輕人的優勢,在於生理與心理上的復原力往往較強。相較之下,隨著年紀增長逐年下降的體力,是衝勁不再的影響主因,或由於長期習慣壓抑感受而難以開口,或由於親友紛紛凋零缺乏友伴訴苦,老年人的心理調適,遂成被忽略的嚴重問題──近年,從經建會及臺灣失智症協會的研究報告指出,臺灣65歲以上老人中,失智症老人的比率明顯升高。經建會於民國98年推估,民國145年時臺灣失智人口將達62萬人,但近年的推估結果發現,臺灣將提早10年面臨此狀。與WHO資料比較,臺灣不到20年,失智人口即倍增,比全球進展速度更快。照顧失智老人的社會成本,將成為未來世代非常沉重的負擔。而無論是預防或是照護失智症老人,他們的心理狀態越健康,照護也就越輕鬆。因此,長照與自主生活等概念的推廣也就變得相當重要。
那麼,要如何來推行這些概念呢?面對此一問題,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的 丁導民助理教授所開的藥方是「成功老化」。「就是鼓勵老人心存樂觀,適當地『選擇』自己擁有的資源,『補償』日漸失去的身體功能或社會角色,以『最佳化』自己老年可能擁有的生活。」丁導民說。當人漸漸年老,遠離社會中心,面對家庭代溝、社會觀念變遷及新時代科技所造成的阻隔和壓力,若能透過外在的鼓勵和內在的積極振作,便能紓緩老人在身心上的壓力,降低生病和身體失能的可能。 要成功老化有三個關鍵因素:「避免疾病」、「維持高認知與身體功能」、「積極地生活」。簡單地說,也就是預防失智、失能和快樂生活。比如吃飯要細嚼慢嚥,一方面保健牙齒,有牙齒才能自己食用有營養的食物,比較不容易生病;一方面腦部皮質區的血液循環也會增加,刺激腦神經運動就相對地減緩失智的可能。而多運動能減緩失能、曬太陽可促進神經生長因子,使人不易憂鬱。再來,透過列清單,協助自己重整資訊,可避免記憶衰退,甚至參與懷舊、藝術治療也有助於找到自我認同和生活新方向,讓老年生活更快樂。 遠距照護的需求與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