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樂齡血壓×遠距照護
2013/03/23 & 03/30


【課程報導】電機技術協助醫療照護

電機工程專業與健康醫療照護領域結合,可以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特別針對現代普遍的文明病~「高血壓」來構想遠距血壓量測系統應該怎樣做設計?


撰文/陳淑英

【課程報導】電機技術協助醫療照護

【產學共教】走出象牙塔~企業參與的能量

【學生成果】樂齡血壓出奇機

【學習心得】跨領域學習的力量    


課程規劃

負責安排課程的海洋大學電機系結合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共同規畫此次T型人才工作坊。課程的分工,先由經國學院負責建構健康觀念與需求、海洋大學電機系則提供資通訊設備與技術發展的概況,讓參與學員了解目前的資訊工程可以怎樣應用到醫療照護領域。除此之外,課程設計也安排業界講師說明市面上販售的血壓測量儀器有哪些功能、如何操作?並請學員就現有產品提出想法與建言。最後,由助教帶領小組共同討論,為銀髮族設計能為他們帶來便利的血壓量測與健康追蹤方式。

成功老化

要為銀髮族設計適合的健康科技產品,首先得先了解使用對象。因此第一階段,先由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老人服務事業管理學系丁導民助理教授分享「成功老化」。
根據經建會推估,到2025 年,台灣65 歲以上人口將超過 20%,邁入「超高齡社會」。丁導民提到,「台灣在1993年早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但政府的規劃太慢」,整個社會即將面對高齡人口佔1/5比例,但許多照護與服務產業與適合的老人福祉政策卻還未準備好。
但對於老人的定義,該怎麼界定?是依年齡區分?還是按照生理老化程度來斷定?若不能事先認識銀髮族群的多面性,只以對老人片面的刻板印象來發想,便掌握不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
丁導民提到,在年齡區分上,若以「時序年齡」(chronological age)來看,民國幾年生,今年就是幾歲,但有些人看起來與實際年齡差異頗大,或顯年輕或更年長,因人而異;若以「生理年齡」(biological age)來看,有些人因有慢性病或長期臥床,他的生理年齡會比實際年齡衰老許多、但也有超高齡老人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另外「心理年齡」(psychological age)也會造成影響,每個人經歷的人生造成的心理變化,也會經由精神影響身體;最後提到「社會年齡」(social age)也因人而異,每個人在社會上的參與度、在人際圈的活躍程度也不同。
除了這些年齡的區別之外,老人家的性格與對年齡的情緒反應也不同,有樂天知命、一切圓滿的老人家;也有不願退休,不希望被當作老人對待的年長者,設計上,也都要將這些感受與自尊的需求考量進去。

丁導民提醒,老人家的老化現象,以「失智症」在照護上最為辛苦、棘手,目前台灣失智症人口約有17萬人,如何延緩失智?丁導民提醒,在生活上即可事先做調整,比如吃東西細嚼慢嚥、晒點太陽、將生活中的需求列清單、每天吃早餐、幫忙做家事、多喝水、保持笑容、每週走條新路、健走、深呼吸、每天少看一小時電視、多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偶爾吃咖哩(裡頭的薑黃素對身體好)、保持牙齒清潔健康,以上這些生活細節,都對延緩失智症有幫助!
但除了患有失智症與有嚴重慢性的長者需要照顧之外,健康的長者其實佔絕大多數,丁導民提醒同學們,不要把老人家都想成病老人、也要多為健康老人設計適合他們的服務與產品。

高血壓預防

接下來的課程由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護理系王雪娥副教授帶學員們實地量測血壓,為何量血壓如此重要?王雪娥說:「持續量測血壓,為要了解血壓的變動。血壓的高低代表心臟脈搏跳動能力好不好、也能了解血管壁彈性強弱以及血液流量多寡。」一旦數值出現異常變動,便可判讀身體警訊。一般正常的收縮壓小於120、舒張壓小於80。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全國進行的調查發現:「15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為21.4%;40歲以上為 35.0%;而65歲以上更高達每2人就有1人(56.6%)。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約有三分之一的高血壓病患(32.4%)不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壓。且有四分之三的病患,血壓值沒有控制好!」
由於高血壓症狀不明顯,但併發疾病卻是造成死亡或殘障的重要原因,像腦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和腎臟衰竭等等。
而血壓高低,有時會因生活作息不同,有些高低起伏,比如,工作時血壓最高、睡眠時血壓較低;溫度高時,血管擴張,血壓就低、溫度低時,血壓易升高,另外,情緒、運動和姿勢也會影響血壓高低。但一般人,只要2年量測1次、有高血壓徵兆,1年量1次,一旦被診斷確實有高血壓,第1期時,就需2個月量1次!為何持續量血壓、記錄血壓值這麼重要?王雪娥說:「一旦醫師能了解變化情形,就能給正確劑量的降血壓藥,並能追蹤治療效果如何。」但任何藥物都有其副作用,王雪娥不諱言,降血壓藥的副作用相當多,目前,對於是否需要用藥,還是有爭議。但若不用藥,該如何控制血壓不飆高?王雪娥建議,可以在情緒、飲食上作控制,並減少危險因素,比如肥胖!

遠距照護大家想

為了方便讓老人家固定量血壓、追蹤血壓值,目前市面上已有可以連結雲端的血壓計,希望能讓關懷零距離。但王雪額也提出遠距照護目前面對的困境,讓同學思考、討論,可以有怎樣的突破?比如:
  1. 經濟上的困境。遠距照護真比較能減少醫療花費嗎?王雪娥提到國外有些研究文件顯示,遠距醫療不見得省錢,且並未更優於傳統醫療。
  2. 法律、安全的保障。遠距醫療,醫生並未面對面看診,目前台灣法律還未通過。
  3. 民眾就醫習慣。老人家還是要見到醫生本人,才比較安心,不會計較候診時間太長。
  4. 醫護人員使用與維護管理。這套系統,未來會不會增加醫護人員額外負擔?以及管理問題都需再納入考量。
  5. 未來發展。遠距照護的安全性與將來發生的各種未知狀況,都是目前無法掌握的,這些該如何突破?
最後,王雪娥給學員的建議是,設計任何系統,最重要的是要問一問老人家,他們會不會想用?

解析市售血壓計

血壓量測概念建立後,接著由業師帶領檢視市售的血壓計,是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有別於其他場次最特別的地方,因為負責帶領這階段課程的並非學校教授,而是由醫技公司經理,以自己公司產品為範例,將可傳輸資料到雲端的血壓計之使用方式與特色,向同學做說明。
他們帶了兩款儀器,一個是上網註冊後,即可將資料傳送到雲端;一個是連接usb傳輸線,一頭接血壓器、一頭接電腦,直接將量測的血壓值送進電腦資料庫。接著請同學們試著操作,並從中觀察可再改進的地方,並想像,如果是老人家,他們會願意自己來購買儀器嗎?
過程中,同學們不僅有實品可以進一步觀察、提出想法;另一方面,也試著站在業者角度來考慮行銷問題,引導學員學習從市場角度來觀察。

科技

遠距照護科技如何運用在健康照護上?海洋大學電機系林進豐助理教授以救護車上的裝備作為遠端照護的實際例子。他說:「當救護車抵達事故現場,即能將病患影像、脈搏、血糖濃度和心電圖及時傳回急診室,在車上就能和急診室醫師進行即時互動會議與醫療指導,增加黃金救護時間。因根據統計,病患從事故現場能在10分鐘內抵達醫院者才佔2%,平均需要25分鐘才能抵達醫院,因此救護車上必須裝置行動端平台和醫院進行GSM連結,包括:行動端攝影機、心電圖量測儀、筆記型電腦和GSM數據機;藉由GSM和醫院作有線或無線區域網路進行連結。
图片
接著,林進豐介紹WAP遠距醫療照護系統,包括:新聞、線上遊戲、電子銀行和電子購物。WAP遠距醫療系統應用程式模型包括:WAP元件、WAP路由閘和內容伺服器,它採用HTTP模式。他用書面說明這些元件的傳輸原理與方式,這些工程領域的知識,即使不能完全瞭解,他讓同學先有個概念,並提議部分慢性病,可以裝置哪些遠距照護配備。
图片
林進豐提醒遠距照護需包含:
  1. 使用感應裝置或警報器。
  2. 連續性、自動化的遠端監控。
  3. 需要監測緊急狀況和一般日常生活變化。
  4. 它必須能傳送至使用者家中。
  5. 是一種支持性服務,幫助人們維持原有的獨立生活。
最後,就是同學們腦力激盪,發想各種居家遠距照護的可能性。由於這次工作坊成果不需做出成品,只要上台做簡報即可,有些組甚至在週間就完成簡報,以致第二天課程討論時間,呈現一片沈默的尷尬氣氛,但在老師與助理們協助引導下,讓問題可以繼續往下發展,也找到補充、修正的機會,精彩提出各種出色的想法。
 
图片
「台灣在1993年早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但政府的規劃太慢」丁導民提到
图片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護理系王雪娥副教授帶學員們實地量測血壓。
图片
林進豐介紹WAP遠距醫療照護系統,包括:新聞、線上遊戲、電子銀行和電子購物。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