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部落生活進階班
2012/08/20-21 & 09/03-04


【引言】

【部落巡禮】
金岳部落,話說從頭

【檢視既有成果】
新闢山路或沿路而行?

【目標任務】
琢磨與創新的學習之旅     

【尋找創意焦點】
訪談實況紀實

【學員成果】

【我有話要說】學員心得

【引言】

撰稿/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需要跨領域的力量來解決各層面議題。「智慧生活整合創新跨校教學聯盟」便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產生,以臺灣大學智活中心老人研究學群為中心,結合其他夥伴學校與機構,共同承接教育部培養跨領域人才的使命,彌補高等教育注重專才教育的不足,為迎接高齡化社會盡⼀份心力。
人才培育計畫首創「T型人才工作坊」,以新型教學方法授課。工作坊中結合多面向「設計思考」和「觀察體驗」兩方面的專業講師共同規劃課程,以雙領域齊下的授課方式,整合既有之設計、教育、照護及工程領域等專業,連結融入各夥伴學校內部教學架構,讓各校學生皆有修習之機會。並在主題上統整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例如工業設計),與實際場域待改進的問題(例如老人的睡眠問題),讓學生可以深入議題,透過高度互動的學習歷程,深入了解高齡者的需求,再結合其專業和觀察,探索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的可能性,並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法。
工作坊主題十分多樣,主要對象為非設計系學生。希望透過學生團隊的建立、課堂活動的經營、團體討論等操作方式,在過程中訓練其熟悉非原本專業的思考模式及溝通方法,進一步培養跨領域人才。
這次部落T型人才工作坊,乃以臺北醫學大學「在地老化研究」課程為基礎,結合中華大學電機所的專業,試圖以口述歷史與田野調查方式找出滿足部落在地老化的服務設計與科技需求、以及重建部落文化的確切方案。因此,投入部落課程的教師群,除了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蔡篤堅教授外,還包括交大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系呂欣宜副教授、中華大學電機系許騰仁助理教授、交大建築研究所侯君昊教授、還有遠從對岸來的北京大學醫院李潔醫師,與金岳部落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營造員陳芃伶,合力為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打造豐富的學習經驗與成果。

图片
這次部落T型人才工作坊,試圖以口述歷史與田野調查方式找出滿足部落在地老化的服務設計與科技需求、以及重建部落文化的確切方案。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