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銀髮好幫手×工程新感受
2012/05/19 &/26


我有話要說 學員心得

【引言】雙教師、跨校系,突破學習「心」困境

【活動報導】「銀髮好幫手×工程新感受」

【單元課程一】銀髮好幫手(毛慧芬教授)

【單元課程二】工程新感受(卡艾瑋教授)

【學習心得】從未有過的學習體驗 

【學員成果】銀髮傢俱的挑戰

【評審講評】你們完成了不可思議的任務 

【我有話要說】學員心得   

文/吳孟恬  臺灣大學物理治療系

以往的產品設計只停留在想法,沒想過有一天真可以透過模板實際做出來,這是本次活動最令人驚豔的。而且實際上學習的時間並不多,因此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該學科的可近性及應用性,對於其他領域的人也可以應用這些輔助工具,幫助我們將想法具體化,具體發展出產品模型,藉由實體的模型,得以檢視自己的設計是否適合長者使用、讓他們的生活更方便。這對我而言,是很棒的過程,坐在自己設計的浴缸內想像著長者泡澡的感受,那種實際感與看到想法成真的成就感,真的很不賴!
因為課程時間短,在學習sketch up軟體操作上快速
的run過,有些功能鍵沒常用,很容易忘記,希望未來類似課程有更清楚的「講義」,指引清楚按鍵及功能說明,會更方便操作。 

  
图片

文/梁組嘉  臺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系

這次學的Sketch Up是超棒的軟體,可依自己的想法或創意更動及新增物件,感覺很像在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和同學一起嘗試過程中也弄得手忙腳亂,最後順利完成平面圖,很有成就感。我們練習Sketch Up是水刀機軟體繪圖的前身,由於小組分工及時間關係,沒能實際操作到這部分十分可惜。
而第一週原本討論好的題,回去測試後發現一些困難點,於是在Facebook上與大家討論解決方案,決定用到滑輪。結果課程當天早上,知道沒有滑輪可以使用,加上其他組員決定要改變做法,當下已晚了別組好幾步,真的十分緊湊,於是我們工,我負責幫忙製做power  point、修改原始設計圖稿、拍照記錄、尋找抽屜的把手等部分,其他人則負責重畫新構想設計圖,並利用電腦軟體切割素材。後來我們這組沒來得及趕在評分前做出實品,只能以簡報口頭報告,但我們仍希望能做出實際成品,經過老師同意後帶著我們及熱心助教群一同留到晚上11點多,將成品做出來。
由於設計圖全部重改,為趕時間,計算時未能精準抓住打洞位置,切割出來的拴孔必須以電鑽重新鑽過,另外,也因未考慮抽屜左右厚度差,特製衣櫃放不下,需再裁切適合長度,但我們誤算了卡榫的高度,裁切拼湊完成後仍不適用,作品不得不宣告失敗。我們請教老師,看起來應該比較簡單呀,怎麼會如此曲折?
老師說:因我們做的衣櫃是超出素材2倍大小的3D結構,其他組的椅子2D結構較多,是用同平面2D的相似版型堆疊而成,主體出來後,在周邊加入其他元素補強,高度及厚度只需加總即可,但我們需同時考慮x‐y‐z三個,若其中一面不符合,會影響另兩面無法密實接合,且設計時未考慮每根切出來的鋼釘高度不同,導致抽屜即使大小合算,仍然無法放入衣櫃。
所以在改變設計主題時,必須考量得很精細,最好在實做前先測試,並預想細節及解決方案,不然就像這次一樣。在組裝素材時,因每根鋼釘長度不同、需要耐心穿墊片、鎖螺帽,常常不是墊片太大套不進歪斜的洞,就是太短拴不上螺帽,而鬆緊度太緊也會變型。我們衣櫃背側可說是空穴可來風!因對準了上面,下面就騰空,對齊了左邊,右邊就通風!確實體會到老師在設計圖上的叮嚀「缺一不」。折騰了許久,即使有巧手還不夠,這個持久戰還需要切割鑽研的體力!由於設計上一連串的小錯誤,只好忍痛切除擠不下的部位,用蠻力鑽洞,素材都千瘡百孔了,但依然毫不遲疑用汗水與毅力力戰到最後!成品雖然不是很美觀,不過學習中經過的錯誤也是成長的一步,為未來的下一次作更好的預備。


图片

文/張瓊云  臺灣大學化學工程所 

第一次參加T型人才工作坊,什麼都很新奇,無論是毛慧芬老師講解老年人日常活動或卡艾瑋老師風趣地解說結構。課堂上,仔細觀察老人家的舉動後發現,原來他們緩慢、行動不便、視野不清是有原因的,而我們的環境原來對老人家這麼不體貼。在課程介紹中,學到了通用設計的概念,不是專門設計給某些族群使用,而是更廣闊考慮所有人們都能使用的設計,這不僅是對工程師的挑戰,也能從其中看出這個設計對社會大眾的體貼。
工作坊所教的,以前都沒學過,包括體會老人家的生活、畫設計圖、使用Sketch  up、了解傢俱結構、動手組裝自己的設計等,都遠比計畫當初還要困難,直到做出來的那一刻,才發覺當初的構想多麼理想,並從頭修正當初的構想。在學校,除了學習本科知識,也學習團隊合作與思考能力,使我在工作坊能更加融入,以原有的知識為本,團隊合作為精神,再經由學習新知往上構建自己的能力,每一項新知都能讓視野更遼闊,心更寬。我們設計,我們思考,我們嘗試。最後終於做出夢想中的衣櫃時,由於抽屜與櫃子尺寸算得太契合,以至於鎖上螺絲後,螺絲突出的那一段成為無法放入抽屜的元兇,我們很沮喪,畢竟花了五個小時最終仍然無法完成。
卡老師安慰我們,他說:做土木工程的人,除卻當初計算的精準與留有餘地之外,其實也常發生設計稿與實物不合的窘境。但沒有關係,所做出的實物必然有別的用途,經過他巧手一變,衣櫃成了另一種堪用的形式。
這件事讓我深刻體會,在學習一件新事物時,雖然心知可以有犯錯的權利,但卻總不服輸地認為至少也要達到某種能見度,如果沒有滿分也要八成完美。倘若抱著這種心態,或許就看不到另一種組裝用法,也不會得到另一種滿足,甚至將此事作為失敗的經歷再也不提,直到二十年後,才終於肯笑著承認當年的倔強。因此,很感謝卡老師開導我們,也讓自己了解到,某些時候,固執只是將自尊養得更胖,無法帶來益處。
參與工作坊之後,了解到無論是學習新事物或開拓新視野,都能讓自己思考問題的面向更開闊,我想這是任何一個學科的人都需具備的素養,如此才能在解決問題時,虛心考量不同人士的意見與需求,盡力達成符合大眾都能使用的結果。
   
图片

文/吳尚旻  海洋大學電機工程系

這次最有收獲的是學習sketch  up軟體。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開始修改Sketch  Up作品時,卡老師就已經提醒我們應該要趕快設計板材的切割了,而不是一直在更動原型,並且說了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當作品發表前還在修改,即使做出了好作品,我認為他仍不算是一個好的設計師」,所以我們趕緊去切割板材衝第一),之後難免還需修修補補。
從設計到成品的過程經過很多變動,只是讓我不能接受的是切完板子後才說要更動,讓本來只是組裝的過程變成手工藝品的創作,但最後作品真的比較美觀,我十分感謝所有來幫忙的老師和同學,若沒有你們,評審來評時,作品可能還只是半成品,但最該感謝的還是組員們,我們終於完成了一個作品!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