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樂活長青×體感設計
2013/05/11&18


【學生成果】讓復健變好玩的創意

每組學員從觀察高齡者的需求與習慣出發,設計能達到運動目的的體感遊戲,讓高齡者能快樂、持續地運動。
設計遊戲時,需兼顧「遊戲性」與「功能性」兩部分。遊戲性部分,可從滿足夢想的構想出發,創造出一個可以滿足長者需求、實現夢想的地方。
功能性則要注意三點:第一,清楚引導,讓玩家知道下一秒該做甚麼;第二,遊戲動作量,老年人四肢活動範圍小,可以增加遊戲的速度設定,有不同的級數選擇;第三,避免突發性動作,因為老人的反應及肢體能力不似年輕人,不宜突然跳高,或做大範圍的動作。良好的體感遊戲,需考量這些原則,發想出適合高齡者活動的遊戲。


撰文/柯巧偉
【引言】復健,可以很好玩

【體感設計】請你跟我這樣做

【體感科技】復健新體驗

【設計思維】銀髮族新娛樂

【體驗教學】Unity 3D讓你也會做遊戲

【老師心得】執行的甘與苦

【學生成果】讓復健變好玩的創意

【助教心得】成長,需要付點代價



A組:阿嬤的星願

設計內容:
為治療五十肩而設計的動作遊戲。故事情境從阿公摘星星給老伴的故事出發,搭配平伸左手、平伸右手、舉高雙手、胸前拍手四種動作,提升關節的靈活度及上肢的協調性。玩家肢體透過感應器辨識後,在遊戲畫面中會成為摘星的手,照著畫面提示的動作,去碰觸隨機出現的星星和月亮來累積分數,有時會出現雲朵來干擾視線,增加遊戲的挑戰度。

評審講評:
遊戲的背景音樂——小星星變奏曲,能讓人放鬆心情。不過動作設計和畫面顏色需多注意;從復健角度來看,需瞭解不同身體狀況來設計適合的動作,才能達到效果;在色彩選用上,可運用補色概念;最後在遊戲過關回饋上,可以多從使用者的需求作思考,例如,家人的照片、年輕時約會的情形…等美好回憶的情景。
 

图片

B組:我只想要你

設計內容:
以選舉投票動作作為遊戲背景。在遊戲設定中,偶爾會出現候選人,玩家依指示水平揮動左右手來完成蓋章,動作設計以促進上肢活動為主。若玩家隨便亂揮,還會出現慘叫聲作提醒!

評審講評:
遊戲的畫面要單純清晰,長者較能接受;不按遊戲規則,隨便亂揮的音效回饋概念很好。不過遊戲動作設計較少、豐富性較低,而且水平揮動的姿勢與一般蓋章由上而下的動作,在直覺上不一致,較難連結。投票概念,可以往更多角度去發想來提升精緻度。例如,將候選人角色設定成遊戲者本身,可增加長者對遊戲的自我投射;遊戲主題與背景的設計要一致,更能創造出遊戲的氛圍。在細節考量上,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成就感及誘因,便能創造好的動機,讓高齡者願意時常去玩,維持活動的正循環。
 

图片

C組:巴豆腰

設計內容:
情境背景以阿公為孫子採集蘋果,而展開一場冒險旅程。動作設計從單一重複、低複雜的原則出發,目的為要提升長者下肢的肌耐力。在遊戲畫面中,阿公在看不到盡頭的獨木橋上跑動,沿途會散佈蘋果、惡犬,偶爾出現圍籬橫亙路中,所以長者需要左右跨步移動,來收集蘋果、避開惡犬、抬起腳跳過障礙物。遊戲有加入計時功能,給予金、銀、銅牌的鼓勵。並以長者喜愛的「何日君再來」作為背景音樂,讓長者以輕鬆愉悅的心情進行活動。

評審講評:
從親子出發的故事性及豐富的肢體動作都設計得很好,透過不同動作的交替,能訓練下肢的平衡與耐力,若能針對不同族群的高齡者提供不同的遊戲層級就更好;在動作設計上可以增加平時少做但需要加強的動作,增加復健的效果;在場景設計上,則要避免讓老人產生畏懼感,雖然場景設計只是配角,但在遊戲接受度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分量,應該要創造出讓老人能自在、輕鬆融入的遊戲場景,提高玩遊戲的意願。
 

图片

D組:搶救麥可

設計內容:
遊戲以搶救被綁架的麥克作背景。設計訓練下肢平衡的遊戲,藉由向左向右抬腳動作,促進身體重心的協調性及肌力。遊戲過程中會加入扶手協助長者進行遊戲。動作設計以「下樓梯」為主,藉由抬腳來控制人物的移動,並且讓主人翁蒐集金幣、避開掉落物,到達過關地點。在細節上,增加了「暫停鍵」,讓長者可以休息,準備就緒後再繼續遊戲。

評審講評:
遊戲性及完成度都很好,在細節上增加暫停鍵,對體力較差的長者來說,是很貼心的設計。不過抬腳動作與畫面人物左右移動的邏輯不太一致,可能會造成混淆;故事背景較難讓長者產生情感連結與共鳴,還需多去觀察、瞭解他們的心態,來找出吸引長者的誘因,例如,親子關懷、實現願望,讓長者可以與家人分享破關的成果,或遊戲方式可以多人互動、親子互動,讓遊戲不僅有運動目的,更成為與家人互動的媒介。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