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銀髮好幫手×工程新感受
2012/05/19 &/26


【學員成果】銀髮傢俱的挑戰

觀察需求、繪出設計圖、再完成模型,這原先是兩學期的課程訓練,而五月份T型人才工作坊的學員們在短短兩天的課程,完成這一連串課程實踐。由彼此不熟悉,到開始動腦激盪、溝通,甚至動手完成作品。在不同校系的組合下,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觀察激發設計構想、合作帶來實踐力量,此模式若能持續發展,那麼面對高齡化社會,便不再手足無措,而高齡者也會愈來愈幸福。

撰稿/林怡廷

【引言】雙教師、跨校系,突破學習「心」困境

【活動報導】「銀髮好幫手×工程新感受」

【單元課程一】銀髮好幫手(毛慧芬教授)

【單元課程二】工程新感受(卡艾瑋教授)

【學習心得】從未有過的學習體驗

【學員成果】銀髮傢俱的挑戰

【評審講評】你們完成了不可思議的任務 

【我有話要說】學員心得  

主題:穿鞋椅


問題需求點:
穿鞋,看似簡單的動作,對長者來說卻很吃力。他們膝關節退化,雙腳無力,站著穿鞋顯得不穩,若彎下腰繫鞋帶、調寬鬆,對長者更是一大負擔;重心不穩,還可能跌倒。若坐著穿鞋,低矮、無扶手的傳統穿鞋椅不好坐,起身更是不便。
 
設計內容:
首先要調整的是椅子高度,改為44公分。在此高度下,雙膝彎曲角度因大於或等於直角,長者較容易坐下、起身。椅座做弧度設計,下方留有空間,方便長者起身。扶手設計更是一大重點,坐著時,扶手的弧度能讓雙手自然擺放;起身時,扶手可作支撐。椅子右側面,設置放鞋板,將常穿的鞋子擺放於此,只要右手一伸,便可輕鬆拿取。除此之外,還設計腳踏板,可依照長者身形調整踏板高度,讓繫鞋帶不再造成腰部負擔。除了功能改善外,還注重設計美感,座椅間的空隙替整組「穿鞋椅」添加亮點。
 

評審講評:
對我們來說,高或低只是椅子的不同樣式,沒什麼特別的;可是對長者而言,這卻是坐下、起身的重要關鍵。學員們從觀察開始,發現長者細微卻重要的需求,這是設計產品的重要步驟。發現問題後,更以人體工學為依據,調整椅子高度、椅背距離,是個專業的嘗試;置鞋平台與小踏板的設計極具巧思,的確讓找鞋、穿鞋變得更容易、更輕鬆。不過,學員們礙於材料的限制,無法提高椅背的高度,日後可再加以改良,讓長者坐得更舒適。整體而言,「穿鞋椅」兼顧實用性與設計美感,為成熟作品。





图片
图片

主題:智慧型馬桶

問題需求點:
一般的坐式馬桶有高、有低,可是沒有一個馬桶能依照身形、高矮進行調整,其實,馬桶高度不合適,對起身困難的長者,大為不便。坐在馬桶上,沒有扶手的保護,會顯得沒有安全感,而長者還可能在精神恍惚下,向前、向側傾而發生意外。除此之外,衛生紙多置於馬桶後方,長者必須轉身才能拿到,這個動作不僅對他們造成身體上負擔,還可能發生意外。
 
設計內容:
「智慧型馬桶」結合既有科技,搖身一變,成為人性化的衛浴設備。誰說馬桶只能固定不動?增設「如汽車座椅」的調整功能,可依照個人需求,設定前後、左右、高低。再來,提供「遊樂設施般的扶手」,只要長者坐定,扶手便由兩側緩緩降下,包圍長者,解除安全上的疑慮;扶手的鏤空設計,還能放置衛生紙,方便長者輕鬆拿取。除此之外,備有「馬桶保暖坐墊」,每當長者坐下,便會自動充飽熱水,不必擔心接觸到冷冰冰的塑膠蓋。第一次使用後,還會留下個人設定記錄,讓上廁所更安全、方便,成為享受。
 
評審講評:
短短一個禮拜完成「智慧型馬桶」模型,讓人讚嘆!尤其是結合既有科技,進行跨領域合作,如:高度調整、扶手設計、保暖坐墊,提升傳統坐式馬桶的價值,這樣的想法極具創意,連評審老師都想預訂呢!雖然目前礙於技術上的限制:如何適用於多人家庭或老人院、水管線的配置等,而無法產品化。不過,「想法」為工程之母, 透過言語、圖像表達,在未來技術可行時,便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因此,想法只要符合需求,便具有意義。期待將來「智慧型馬桶」的產出。




图片
图片

主題:輕鬆洗衣盆

問題需求點:
老人家習慣坐在洗衣板旁,用雙手搓洗;再從一旁水盆中舀水沖刷污漬,總認為這樣才會乾淨!雖然家中有洗衣機,可是為了幾件衣服而浪費水、浪費電,覺得划不來;還是維持手洗衣物的習慣,這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但此種洗衣方式,會產生一大問題:在低矮的板凳上坐久了,彎曲的雙腳會麻、腰部會酸痛,雙手還可能使不上力,對長者而言是一大負擔。
 
設計內容:
不企圖改變長者習慣,而是讓他們的習慣變得更輕鬆、方便。「輕鬆洗衣盆」由此概念出發,結合了洗衣板與水盆設計,讓搓洗、沖刷同時完成;長者還能依照個人習慣,調整洗衣板面的傾斜角度,降低臂膀的負擔。再來,將洗衣盆架於牆上的巧思,長者能依其身高調整高度,並選擇合適的座椅;不必坐在低矮的板凳上,彎著腰刷洗衣物。收納時,只需輕輕闔上,不占空間。
 
評審講評:
從心理層面,了解長者使用洗衣板的原因,順著既有習慣進行改善,而不是徹底改變長者的洗衣方式;在生理層面上,觀察、發現長者洗衣物時面臨的問題,並試著透過產品設計與規劃加以解決。不過,仍有幾點需再深入思考。首先,是穩固性問題。「輕鬆洗衣盆」將裝設在牆上,洗衣時,該怎麼承擔盆內水的重量、並穩固在牆上;或許輕量化洗衣盆會是不錯的發展方向。再來,是汙水問題,究竟要連結排水管排出,還是以傾倒的方式解決。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是日後產品改良的關鍵。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題:好好泡澡浴缸

問題需求點:
洗澡、泡澡,是能釋放一天疲憊最大的享受。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衰退,這麼件樂事,卻有種種侷限,每個動作都有危險性。舉例來說,長者雙腳無力容易失去平衡感,當他們跨進浴缸時,總令人捏把冷汗。雖然市面上已有開門浴缸,可是得在長者進入浴缸後,才能儲水,等待的過程中則容易著涼。
 
設計內容:
「好好泡澡浴缸」將浴缸門與椅子結合,成為浴缸椅。只要拉開浴缸門,就可以坐在浴缸椅上沖澡;關起門,則可以直接進入浴缸內泡澡,降低了站著沖澡,或是跨入浴缸的危險性。除此之外,有了溫水閘,再也不必擔心熱水太燙、過久著涼的問題!這個巧思設計讓長者可以事先放水準備、測試溫度;進入浴缸將溫水閘打開後,長者便可立即享受泡澡的樂趣。
 

評審講評: 
「好好泡澡浴缸」的巧思設計,從觀察生活小細節而得,像是浴缸椅,便是要避免長者在跨入浴缸時跌倒。雖然還有技術層面需要克服,包含:浴缸椅的推進方式採手動或電動、洗完澡的放水問題等,可是只要用心觀察,便能發現問題,是設計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評審老師強調,產品的目標對象需更明確。對重症患者而言,光是搬動身體,便可能產生危險,因此,他們不適合使用此種浴缸;不過,「好好泡澡浴缸」便很適合一般長者,這能讓他們安全、方便地享受泡澡樂趣。如果能明確定義目標族群,將使產品設計更能符合需求、也更能有所突破。



图片
图片

主題:好拿衣櫃

問題需求點:
不少長者患有關節炎,無法使力拉開抽屜,或拿不到放在深處、高處的衣服,產生生活上的不便,甚至限制了長者愛美、打扮的樂趣。因此,怎麼讓長者方便找尋衣物,成為設計方向。
 
設計內容: 
「好拿衣櫃」的設計三大原則是讓長者不墊腳、不彎腰,還能一目瞭然。從櫃子高度著手,降低至160公分,此高度對亞洲人而言,較為適用。再來,則是三面門設計,可以由前、左、右三邊拉出,方便長者找尋,以往整個身體埋進衣櫃裡翻找、拿取衣物的情況將不存在。最後,還增加椅子設計。長者拿取衣物後,便能舒適地坐在椅子上穿搭。從簡單、方便的衣櫃設計開始,讓打扮、愛美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
 
評審講評:

課堂上,毛慧芬曾描述長者拿取衣物的困難。「好拿衣櫃」便由此作為起點,再實地觀察、體會,而迸發產品的設計概念,真是創意無限。除此之外,從同理心出發,考量長者的狀況:關節無力不好施力、台灣長者身高較矮小等,進行產品設計。雖然講評時,成品尚未完成,評審們對此產品極為期待,毛慧芬甚至想直接買下衣櫃。最後,這組成員在工作坊結束後,留下來繼續趕工,終於在午夜時刻完成成品,這樣的堅持到底的學習態度真是可敬可佩。



图片
图片

主題:吹髮椅

問題需求點: 
吹頭髮這個五分鐘的小動作,對許多長者而言是一大負擔。因為他們的生體機能退化,或甚至有五十肩,使得雙臂無法高舉,索性不吹頭髮,可是頭髮沒乾,容易著涼、感冒。因此,如何克服吹頭髮的困難,成為產品設計的機會點。
 
設計內容: 
一張椅子,要怎麼跟「吹頭髮」這個動作連結?這組的設計概念在椅背上增加吹風洞、軟管與頭罩的設計,提升椅子的附加價值。平時,「吹髮椅」跟其他椅子無異,讓人坐著休息。當長者要吹頭髮時,功能便改變。將吹風機放在洞孔中,風從軟管而出,並連結頭罩,讓熱風集中。每過幾十秒,移動軟管改變吹髮方向,如此一來,只有在改變方向時才需移動雙手,減少長者高舉手臂的負擔。
 
評審講評: 
藉由這組的產品設計,才赫然發現長者在吹髮過程中,確實充滿諸多不便。這是對長者需求的細微觀察,這群學生做到了,而這正是銀髮產品設計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多數市面上的產品都是針對日本或歐美人的身材設計,卻不適合台灣人。在學員的產品設計中,則根據實際數據,為台灣長者量身打造合適的椅子、椅背高度,是個值得嘉許的理念。希望此星星之火得以燎原,讓台灣在銀髮產品設計上,能逐漸發光發熱。其實,吹頭髮還包含一連串動作,撥頭髮讓熱風不那麼集中,並讓頭髮能快乾,目前吹髮椅尚未考量到這部分,未來還有改良空間。整體而言,是個令人期待的產品。

图片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