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絡腦力×銀髮科技
2014/05/17&24
【教師訪談】高手來過招
職能治療與土木工程已三度在T型人才工作坊中交手,每次都擦出不同的結果與火花,每次也都在T型模式基礎上,做出新的變形與調整。這次的課程,二度合作的康仕仲、毛慧芬,以及來支援資訊科技的張慰慈經歷了哪些磨合與體會?
撰稿/林語彤 |
Q1:是怎麼樣的靈感與契機,讓康仕仲、毛慧芬兩位老師決定結合電子積木與高齡居家環境,作為本次工作坊的主題?康:我認為過去智齡聯盟舉辦T型人才工作坊的盲點是,比較注重「齡」的層面,「智」,也就是科技的元素不夠多,因此針對特定高齡議題產生的成果太像美勞作品,無法具體地傳達設計的概念。
這次合作的旗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有意發展機械教具市場,但很難真正抓住非理工專業的消費者需求,或者是適應狀況,所以我就突發奇想將他們研發的電子積木系統帶進工作坊來,一方面是實驗跨領域人才對這種稍專業的電子教具的消化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為T型人才工作坊注入新的刺激,讓學員們在兩天的活動後,能夠產出真正結合高齡與科技的實作作品。 毛:康老師提出電子積木的想法後,我覺得非常新鮮,但也馬上想到積木很難單獨成為高齡輔助的用具,比較適合擺在一個特定空間中使用,像是一個家庭環境。一開始,我們考慮將教室佈置成一個家的模樣,讓學生在虛擬的家中走動、摸索跟設計,但後來想想,模仿得再像都不是真實的情景,何不乾脆找一個真正的家呢?沒想到這個提議最後成真了,我們在第二個禮拜就進入日租公寓展開實作。 可以這樣說,結合電子積木與高齡居家環境的想法,一方面是為了因應電子積木的屬性,另一方面是我個人很期待將工作坊帶進多種特定的高齡居家情境裡,學員們會更有貼近需求者的感覺。 Q2:跟以往T型人才工作坊相比,這次的亮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