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活絡腦力×銀髮科技    
2014/05/17&24


【課程報導】打造智慧安全家

當家中長輩開始出現失智或各種老化現象,如何安心讓長輩隻身在家?居家安全設計該如何規劃?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結合土木、職能治療、工業設計和資訊科技領域,從了解需求中,再運用「FWIDE電子積木」做設計,引入智慧生活科技為長者打造安全的居家環境。

授課教師/毛慧芬助理教授(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康仕仲教授
(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王明旭講師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
     張慰慈助理研究員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資訊技術組)
活動報導/王柔蘋
【前言】活絡腦力×銀髮科技

【課程報導】打造智慧安全家
    
【科技應用】親民的FWIDE電子積木

【教師訪談】高手來過招

【助教訪談】教人,反被教更多

【學員心得】嗨,我們是智慧生活家

【特稿】飛躍歐陸的高齡巡禮  

  
【學生成果】創意大會師

科技,好學好用

在進入T型人才工作坊正式課程之前,智齡聯盟前一晚預先安排「FWIDE電子積木」課程,讓學員有充分時間摸索這次要應用的工具。並邀請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張慰慈研究員來教導應用步驟。由於工作坊學員來自各領域,加上短期的特性,無法運用複雜的技術來設計居家智慧生活科技,因此,臺大土木康仕仲教授特別選擇「FWIDE電子積木」作為教材,它最大特色在於程式設計介面淺顯易懂,即使沒有程式背景也能快速上手。
當事先了解應用科技的功能與限制之後,在未來的設計發想過程,就能先摒除過於不切實際的想法,在有限時間的緊迫壓力下,能在一定範圍內自由發想出適合又有趣的銀髮族照護系統。


失智症

在正式課程一開始,臺大職能治療系毛慧芬助理教授首先介紹失智症與生理老化的病理概念,以及會造成哪些生活危機。
失智症(Dementia),是指因腦部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認知功能退化、精神行為異常與日常生活功能退化。像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路易氏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和帕金森氏病,皆屬失智症的種類,雖然病理不同但症狀雷同。
失智症按症狀程度,又可分為認知功能退化、精神行為異常與日常生活功能退化三種,是一種不可逆的生理現象,而依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一、認知功能退化:是指記憶、思考、定向感、理解力能力減退。
  • 輕度:無法學習新事物。時間與定向感、計算和邏輯推理能力變差。
  • 中度:語言理解與表達障礙、判斷力障礙、喪失定向感、短期記憶喪失。
  • 重度:喪失語言能力、記憶力嚴重喪失、無法做判斷。
二、精神行為症狀:失智症患者的知覺、思維、心境或行為經常出現混亂脫序等症狀。
  • 輕度:重複提問、習慣/興趣減退或改變、混亂、人格改變。
  • 中度:自制力減退、躁動/憂鬱/退縮/焦慮/妄想/幻覺、黃昏症候群、睡眠問題、四處遊走。
  • 重度:躁動/憂鬱/退縮/焦慮/妄想/幻覺、睡眠形態改變、症狀加重。
三、日常生活功能退化:
  • 輕度:需外界提醒、尚不需協助、基礎日常活動(IADL)出現困難。
  • 中度:需實際協助、可執行活動變少。
  • 重度:生活無法自理、依賴他人協助、失禁、臥床。

生理老化

生理老化則指所有隨時間發生之結構與功能性(生理、心理、社會多面向)變遷,以及面臨壓力導致存活能力減低,甚至死亡等所有變化的總和。大致可分為動作功能與感覺功能的老化:
一、動作功能老化:
  • 肌肉骨骼系統的老化:比如,脊柱壓迫、骨質疏鬆。
  • 肌力及耐力下降:導致骨骼肌肉萎縮、肌繊維減少。
  • 運動功能的變化:因關節活動減少、肌肉延展性減少、平衡感變差、速度變慢、反應時間變長。
二、感覺功能老化:
  • 觸覺功能老化:感覺疼痛遲鈍(神經傳導慢)、動作笨拙、維持平衡困難。
  • 視覺功能老化:眼部肌肉張力減少、淚液分泌減少、眼球萎縮與質變。
長者長時間在家,會發生哪些意外,子女通常無法掌握。根據調查,長者在家最易發生跌倒、找不到常用東西、走失、服藥問題、夜間遊走,而這些僅是冰山一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業界已研發許多輔助科技產品,可以提供監測、預防走失協尋、提醒、協助日常活動、安全防護等功能,幫助患者與家人能安心、安全的生活。但如何在基礎上延伸發展或創新設計,都是工作坊可以嘗試的目標。

在「家」上課

上課不見得待在教室裏!這次工作坊突破以往經驗,租一間三房兩廳設備齊全的舊公寓作為觀察、發想、設計的場域。一開始,教師們先設定住在這公寓裡的幾個角色。有行動不便的張爺爺(85歲)、輕中度失智的張奶奶(72歲)、同為上班族的張氏夫婦與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張小弟。
這樣的一家人對於空間會有怎樣的需求?課堂上,先將拍攝的實景呈現,讓學員想像張小弟一家的生活情景。
康仕仲說,「這是很典型的傳統居家型式,這次大家解決的也許不只是張小弟一家的困擾,這也是全台半數以上家庭的需求。」康仕仲接著從室內建築觀點,提出四個對環境設計的考量點,光、音、熱、氣,以及「動」:
  • 光:白天、晚上光線的差異、採光方向,光源不足與太亮,都會影響家人的行動,造成跌倒、誤踩異物等危險發生,「光」源充足與合適是最基本的考量。
  • 音:牆面隔音差會嫌吵、但隔音太好,卻與室外隔絕,無法及時獲得外界資訊或了解室內動靜。聲音部分,也需要精心設計。
  • 熱:在溫度方面,長者無法敏銳的感受溫度的變化,也無法承受高溫與低溫。有效掌控「冷熱度」,家會更舒適。
  • 氣:空氣的品質如何,濕度是否適中、空氣如何保持流通。氣與熱是密不可分的。「氣」控制得宜,便一舉兩得。
除了光、音、熱、氣,長者居家環境還有一個重點需要考量,就是「動」。
  • 動:室內空間動線、移動上,要考量到未來情形。雖然目前這家沒有行動不便的人,但再過三年、五年,家中長者漸漸退化、失能,動線的考量就相當重要,若能在一開始依循這五大考量點進行規劃,家,便是有生命的有機體。
接著,每組發下一張室內空間平面圖,讓各組先了解空間的相關位置,接著便猜拳決定每組所要設計的空間,包括陽台、客廳、房間、廚房和浴室,這些空間如何置入智慧生活科技裝置,讓居家生活更安全、便利?

搭組電子積木

在課程前一晚,已預先上過「FWIDE電子積木」課程,授課老師張慰慈在編撰電子套件教材上擁有豐富經驗,在他淺顯易懂的講解與土木系助教們的協助下,程式門外漢也能在短短兩小時內掌握要訣。
初次公開亮相的電子積木FWIDE(Flag Web-based Interactive Design Environment),是由台灣旗標出版公司所開發的電子套件,它簡化了以往需要透過線材連結造成的不便,FWIDE是使用無線網路進行主機與裝置的串連,並利用網頁瀏覽器開啟專用寫作介面FlagO!來編輯程式語言,發揮創意、靈活運用裝置與程式模組搭組智慧科技產品。

用心觀察,從人出發

電子積木原件是產品心臟,一項產品除了需有強大功能的心臟之外,更重要需符合使用者需求。因此,長庚工業設計系王明旭講師將設計思考概念教導學員,如何觀察、歸納、找出需求,並試著做出空間模型,表達各組的想法。
“Design for them”或是“Design from them”?王明旭提醒大家,設計不能盲目,要以「使用者」為出發點去思考。居家空間中,「人」除了家人,親戚、朋友也都是使用者,王明旭提醒學員,張家人不只阿公、阿嬤,還有其他健康的人也生活在其中,若全採用無障礙空間設計,對其他人也會造成障礙,所以兩者之間的平衡相當重要,大家要審慎思考。
從張小弟一家出發,不需急著尋找答案,建議多用心觀察、利用時間軸將一家的生活情形系統性的抽絲剝繭,找到對的需求點,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這次工作坊能夠實際動手解決,FWIDE讓創意走出概念階段,是一個能夠互動的產品。王明旭勉勵大家要創造從未想像的成果出來
。

智慧住宅改造王

到了第二次上課,實際進到公寓,每組被分配到各自的空間觀察、模擬生活情境、發想產品、製作模型、編寫程式、組裝後實地測試。過程中,老師們到各組了解發展情形、並激勵在實作上可以更大膽創新。最後的成果發表,邀請旗標出版公司黃明璋總經理與開發該套軟體的黃昕暐工程師和輔仁大學護理系陳惠姿副教授擔任評審。
學員們邀請評審從門外進入陽台、走進客廳。經過玄關感應門,會有提示音響起;接著來到客廳看電視,找不到遙控器怎麼辦?特別的感應裝置,讓遙控器不搞丟、不跟其他遙控器混淆。走到房間,就算沒有窗戶,也能從門上的提示了解是黑夜白天,廚房有貼心爐火警示,以防忘記關瓦斯。在學員們分工合作之下,將張家每個角落的安全問題,都周詳顧慮到。
黃明璋與黃昕暐看到自家開發的電子積木被運用在改善居家安全中相當開心,對同學的創意與巧思感到讚嘆,也提醒需要再注意產品使用者的特異性,讓圖示、音源都可以更貼近使用者的習慣。陳惠姿則提醒燈光的選擇、呈現方式相當重要,要避免眩光與直接的光源;提示音應該使用親切、正向的說法,以創造美好的使用經驗。張慰慈從學員的作品中看到許多他從未想過的應用方式,「雖然我們來教大家技術,但從各位身上,我看到無限的可能與想像,我反而學習到很多。」

結語

<活絡腦力×銀髮科技>實際到居家空間去解決問題,學員們創意大爆炸,紛紛表示,若能有更多時間與電子積木元件,腦海中的想法跟創意會呈現得更完整。「不知道我跟康老師會不會T型人才工作坊成癮?回想上周五晚上,各位剛被交付任務時,那是怎麼樣的情景?大家充滿疑惑不曉得要做什麼?老人的需求是哪些?電子積木是什麼?」毛慧芬說:「在有限的資源的情況下,真正拉到實地的人、事、時、地、物來進行T型人才工作坊,看到大家如何克服困難、經過跨域溝通、發揮觀察與體驗精神、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創意,是有生命的、超乎預期的作品。」
 
图片
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毛慧芬助理教授
图片
設計不能盲目,要以「使用者」為出發點去思考
图片
張慰慈從學員的作品中看到許多他從未想過的應用方式,「雖然我們來教大家技術,但從各位身上,我看到無限的可能與想像,我反而學習到很多。」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