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樂齡生活×宣導照護
2013/07/29-31


【成果發表】打造生活幫手--中風輔具

老中青三代的學員組成,讓各組從發想到完成輔具的過程,能站在更多元的視角體察需求。不只致力發掘中風病人遇到的生活困難,還設身處地了解其心理狀態,甚至考量家屬、照護者的感受。這樣的用心盡力,只為了打造適合中風病人的輔具,協助他們再造生活。究竟他們如何發想?有哪些貼心設計?我們一起來瞧瞧!

整理/林智偉


 

【引言】好設計,中風也能輕鬆行

【課程企劃】 T-Workshop怎麼佈局

【認識疾病】 一夕風暴--腦中風

【觀察體驗】 設計,從感同身受開始

【設計思考】 具效益與效率的「創意」

【動手實作】 3D列印,創意成型

【跨域合作】 學員,彼此為師

【教學心得】 從教學,學教學

【成果發表】 打造生活幫手--中風輔具

【學員投稿】 驚喜不斷的學習

第一組:手護天使/屎鐘都在你身邊

問題需求點
從觀察體驗中,發現中風病人的兩大問題需求-
「手護天使」:家中有中風長者的家屬,最大煩惱就是自己無法時刻陪伴他們。萬一長者有緊急危險,因身體狀況很難向外求救或自助,如果不幸錯過黃金救援時間,可能又是一件憾事。
「屎鐘都在你身邊」:從椅子起身上廁所,拉下馬桶蓋並坐上去,對我們來說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不過,對身體虛弱的長者或中風病人而言,卻是個困難且充滿危險的過程;若是由他人協助照護,長者總會覺得沒有自尊與隱私。

設計內容
「手護天使」設有一套機制,能衡量使用者的健康指標,如:血壓、心跳、血氧濃度、平衡狀態,並隨時將數據上傳到雲端。一旦數值異常,會自動發出訊號聯絡機構或家屬。「手護天使」的外型,是平常配戴的手環:環帶平行交錯、採用磁鐵貼合,不會造成束縛感也顯得時尚。有此構思,是因為長者覺得使用輔具不自在,而透過外形設計的巧思,希望提升接受度。

「屎鐘都在你身邊」的設計理念,是基於如廁的安全、隱私與自尊。如果長者能夠獨立如廁,不只解決問題,也減輕照護者負擔。觀察市面上既有的固定式馬桶扶手與如廁用居家輪椅後,結合兩者功能,並在輪上安裝馬達,解決動力問題。未來還希望能加入免治馬桶、音樂播放等功能。

評審講評
「手護天使」的外觀設計讓人著迷,許多老年人不希望自己看起來「老」,這個具質感的手環能成功地達此效果。功能上,則較市面上的產品多了更多功能,是個令人期待的設計。不過,功能的開發需要龐大的技術支援,成本上應該相當可觀。
「屎鐘都在你身邊」的產品構思不錯。或許可將兩項產品的功能結合:在「手護天使」上新增呼叫系統,需要時「屎鐘都在你身邊」便過來,相當方便。不過,這就必須考量定位技術及障礙物迴避功能,在開發成本上會相當可觀。
 
图片
图片

第二組:老是靠得住

問題需求點
這組從組內學員丈夫罹病後的行走狀況發想-罹病後,他身體虛弱,行走不穩容易跌倒,心理上,則擔心發生危險,因此,行走時毫無安全感,總是彎著腰、低頭,行動相當緩慢,需要他人協助攙扶,正因為如此,更不想運動,使得體力又大不如前。

設計內容
「老是靠得住」從提供安全感的角度出發,設計能提供支撐的部件,讓長者或中風病人能安心行走。產品前方設有類似拐杖的裝置讓使用者攙扶;後方則安置一個可收納的椅板,需要時可折成椅子,供使用者休息。除此之外,還考量老人視覺退化問題,調整產品外型及顏色,像是:樹枝外形的握把、黃色椅板、大而顯眼的按鈕等;還設音樂播放、芳香等功能。未來,還可依照使用者需求調整,朝客製化設計邁進。

評審講評
產品發想點很好,功能也相當多。不過,椅板的曲折角度會直接影響安全性,建議能測試椅板角度,否則可能在使用者坐下時連同椅板一起倒下。握把的音樂及芳香功能是不錯的想法,但也要思考該如何實行,同時得針對老人退化的感官有相應的調整。

 

图片
图片

第三組:三條/六筒

問題需求點
從觀察體驗中,發現中風病人的兩大問題需求--
「三條」:家中的插座往往安置在牆壁下方,若需要用電,總得蹲低身子插插頭。不過,對不便蹲低身子或彎腰的長者或病患來說,這樣的用電環境相對不友善。
「六筒」:中風病人因肌肉無力而吞嚥困難,所以必須仰賴「增稠劑」減低食物流動性,避免嗆食。不過,一般照護者難拿捏增稠劑的調配比例,往往一次大量沖泡,病患吃不完而浪費,也難以依定量小口吃,避免調製好的食物水化。

設計內容
「三條」為直立的滑軌式插座,讓不方便蹲低的使用者站立即可將插頭插入插座。不過,產品需請水電工安裝至牆壁,做好防漏電、過載的開關裝置。價格約傳統插座的四倍。
「六筒」則是專為中風病人設計的餐盤。不同於既有餐盤,多了幾個凹槽設計,更體貼照護者與病患。凹槽的平面形狀為水滴型,增添趣味性;凹槽底部較深,方便使用者挖取食物。凹槽內還設有刻度,並用顏色做區分,能藉此為使用者量身調整需要的營養量,也方便照護者調理食品。

評審講評
「三條」的設計,不只符合病患、年長者的需求,其實一般人使用電器插座的問題也能透過該產品解決。而在介紹配套的水電工改裝與成本時足見思慮之深,構思的完整性高,也具實用性。
「六筒」的構思簡單卻富巧思,從凹槽的貼心設計、使用教學到說明足見設計思考時的設身處地;還發展出因應不同餐食的容量調整,以及針對不同種類的營養設計不同顏色的餐盤,讓照護者、病患能愉快地享用餐點,已具有提供機構照護便利性的實用程度!

 

图片
图片

第四組:浴缸轉轉

問題需求點
中風病患在平衡感、協調性及肢體力量上較一般人差,跌倒發生率也相對較高,尤其在濕滑的浴室中,跨入浴缸的動作更是危險。雖然請人協助能解決問題,但如果使用者能獨自盥洗,較能保有隱私與自尊。目前市面上已提供改裝浴缸壁的服務--安置可直接打開入浴的小門,但裝潢費勢必又是一筆開銷。

設計內容
「浴缸轉轉」將一步「跨入」的動作,拆解為三個階段,讓中風病人能安全地進入浴缸。概念發想從旋轉椅開始,使用者入浴前可先坐在椅子上,旋轉到適當角度後,再用手把腿撩起來放進浴缸,最後整個身子便能緩緩進入浴缸。椅墊設有靠背,而左右兩側各有能拆卸的扶手,可視病患無力部位調整,供其支撐。除此之外,為因應浴室的濕滑環境,在產品材質與外型上還有特殊設計--椅墊中央設計為凹面、椅墊與扶手則採用防滑的材質,讓產品更能在浴室中安全使用。

評審講評
產品的構思相當成熟,也具實用性,還能強化產品特點,與市面上產品做出市場區隔,相當不錯。不過,防滑及穩固裝置的設計可更體貼使用者。例如,轉位器能設計卡榫,在轉入浴缸後能卡住椅墊,或是思考讓使用者直接坐在產品上盥洗的可能性。轉位動力上能考量電動裝置,更能適用於不同體力與癱瘓程度的使用者。

 

图片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