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樂齡生活×宣導照護
2013/07/29-31


【認識疾病】一夕風暴--腦中風

當手、腳一夕間無法如往常般自在活動,或無法順暢與人溝通,會是什麼感受?其實,臺灣每年約有三萬多人新發上述症狀,它就是老年人的隱形殺手「腦中風」。究竟什麼是腦中風?會產生哪些影響?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助理教授侯文萱從其專業及實務經驗帶我們走進中風病人的生活。

口述/侯文萱助理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撰文/馮天昱、林怡廷

【引言】好設計,中風也能輕鬆行

【課程企劃】 T-Workshop怎麼佈局

【認識疾病】 一夕風暴--腦中風

【觀察體驗】 設計,從感同身受開始

【設計思考】 具效益與效率的「創意」

【動手實作】 3D列印,創意成型

【跨域合作】 學員,彼此為師

【教學心得】 從教學,學教學

【成果發表】 打造生活幫手--中風輔具

【學員投稿】 驚喜不斷的學習

腦部,身體機能的總管

要了解腦中風,得先認識腦部構造。侯文萱說,「腦可區分為不同部位,彼此各司其職,控管各種功能。」光是大腦,就可分為四塊腦葉,負責不同機能:
「額葉」損傷會影響推理、計畫、組織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連情緒管理也可能不同於以往。
「頂葉」則與觸覺、溫度及疼痛有關。
「枕葉」受損則會影響視力。
「顳葉」則與記憶、視覺及知覺有關。
小腦則和平衡感有關;腦幹則稱為生命中樞,掌管呼吸、心跳及意識。
因此,侯文萱強調,「不同腦部損傷的中風患者,會產生不同症狀,對生活也會產生不同影響。」

認識中風,腦部的「水災」與「旱災」

那究竟什麼是腦中風?侯文萱說,「腦中風是一種急症,由腦部血流受阻所致。」正常狀況下,血液會攜帶氧氣與養分輸送至不同腦部組織;不過,當腦部血流受阻或爆裂,腦細胞無法獲得養分而死亡,以致影響腦部功能。
依腦部血流受阻的原因,又可將腦中風分為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及「梗塞性腦中風」。為了讓來自各領域的學員更容易了解醫學知識,侯文萱以腦部的「旱災」與「水災」解釋。

1.腦部的旱災:梗塞性腦中風
梗塞性腦中風,又稱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因血管阻塞造成。她說,「當腦血管阻塞時,血液無法流通,導致腦細胞死亡,進而影響腦部功能。這就如同水管阻塞,沒有水供應農田,而產生旱災。」
2.腦部的水災:出血性腦中風
出血性腦中風則因血管破裂而造成。她說,「當腦血管破裂時,血液侵入腦部形成血塊,進而壓迫腦組織,腦細胞因而受損甚至死亡。這就如同水管破裂,漫漫大水淹沒稻田,造成水災。」一般來說,出血性腦中風的血管破裂多由高血壓引起,「就像一條彈性不好的水管,當水壓高時(高血壓),水管便容易爆裂開。」她解釋。

中風後遺症大不同

接著,侯文萱對學員拋出一個問題,「中風後,如果認真復健,還可能回到原有的身體狀態嗎?」其實,這也是一般人對中風癒後的常見疑問。她緊接著說,「不論是老年中風者或青壯年中風者,幾乎無法回到原先100分的水平了。」尤其對老年中風病患而言,他們的體力、器官功能大不如前,老年中風不僅造成生理負擔,若生活無法及時獲得調適,更可能產生無法平復的心理創傷。
正因為如此,中風後的復健及生活調適顯得特別重要。不過,侯文萱提醒,「不是每位中風患者的情況都一樣!」不同中風病人的腦部受損狀況不一,使其失能狀況及程度也大不相同,必須依此決定復健目標或調適目標,才能協助病人解決問題。為了讓學員更能貼近中風病人的需求,侯文萱介紹十一種常見的中風後遺症,及其對生活產生的影響:
1.肢體癱瘓、動作障礙
肢體癱瘓、動作障礙為中風最常見的症狀,依腦部受損部位不同,症狀各有差異:若是大腦左側中風,右半側肢便會癱瘓,反之亦然;小腦中風,可能出現肢體不協調、手抖等症狀;腦幹中風則會造成四肢癱瘓。
2.感覺異常
中風後還可能出現感覺異常,像是對觸、壓、冷、熱、痛覺的敏感度降低;少數病人則會感到異常麻痛或搔癢,如同螞蟻爬滿全身。
3.語言障礙
中風病人在交談、書寫、或閱讀時也可能產生障礙,可分為兩種狀況:
麻痺性構音問題:因發音器官麻痺而出現口齒不清的症狀。
失語症:表達或理解語言上出現障礙,又可分為兩種症狀,一為表達性失語症,指的是能聽懂他人談話,也知道該怎麼回應,卻無法明確表達或甚至無法表達。另一則為接受性失語症,無法理解他人談話,而自顧自地回應。
4.吞嚥障礙
中風病人因支配吞嚥的器官麻痺,而容易流口水,無法順利吞下食物;用餐時也容易噎食引起咳嗽,嚴重者還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
5.視覺障礙
視覺障礙是指視覺或眼球動作受損,中風常見的視覺障礙主要分為三種:
視力缺損:部分病患會出現單眼或雙眼視力喪失的症狀,或雙眼半側偏盲,只能看到一半的東西。
複視:病患視覺上會出現兩個重疊影像,也無法辨別遠近,因此移動時會頭暈,也容易跌倒。
眼球運動障礙:病患的眼球無法正常轉動或眼歪斜。
6.顏面神經障礙
顏面神經障礙症狀指的是臉下半部麻痺、嘴易歪斜而流口水,常發生於腦幹中風患者。
7.認知缺損
中風患者因局部大腦細胞死亡,使其大腦機能退化,而出現注意力、記憶力、思考及計算能力減退的現象,平時做事易分心,也時常忘東忘西或重複語句,與失智症狀況相似。
8.知覺障礙
中風患者無法接收正確訊息或做出適當回應,常見的知覺障礙有:
半側忽略:常發生於右腦中風患者,容易忽略左邊的事物。
失認症:病人無法正確辨認出熟悉的事物,像是物品、或家人等。
失用症:病人無法知道事物的功能,也無法依照順序執行基本動作,像是無法完成揮手說再見的動作。
9.情緒障礙
中風病患無法控制情緒,時而悲傷、時而快樂;或出現人格上的轉變,可能從個性溫和者變得極具攻擊性。
10.意識障礙
較常發生於腦幹中風或較大面積腦部損傷的中風患者,依損傷程度不同,意識障礙嚴重程度也不一。中度及輕度腦損傷患者可能出現人、時、地混淆的現象,無法做有效的溝通及表達;嚴重者則會喪失意識且對任何外界刺激皆無反應。
11.頭暈、噁心嘔吐、步態不穩
常發生於小腦或腦幹中風的患者,常會出現突發、嚴重的暈眩、噁心嘔吐與步態不穩,甚至無法站立。
最後,侯文萱說,「老化是生活機能逐漸退化的過程,然而對中風病人來說,生活機能卻是在一夕間被剝奪,對身心靈皆是極大的負擔。」因此,依病患的不同失能狀況設計適合輔具,以協助適應中風後的生活改變,是學員甚至是整體社會需努力的方向。

 
图片
腦中風是一種急症,由腦部血流受阻所致
图片
老化是生活機能逐漸退化的過程,然而對中風病人來說,生活機能卻是在一夕間被剝奪,對身心靈皆是極大的負擔
图片
不同中風病人的腦部受損狀況不一,使其失能狀況及程度也大不相同,必須依此決定復健目標或調適目標,才能協助病人解決問題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