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013/07/03-05


【學生心得】顛覆認知,從心關懷的設計

T型人才工作坊與一般學校課程是截然不同的上課方式,參與這樣的課程,究竟能得到什麼樣的體會與收獲?

撰文/馮天昱

【引言】

【設定主題】跨領域專業共舞一堂

【課程設計】課程佈局

【整體報導】打造樂齡趣味體適能

【觀察課程】活力老化時代來臨

【體驗課程】一日老人體驗

【設計思考】設計師的設計思 

【成果發表】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學生心得】顛覆認知,從心關懷的設計

【教師心得】耐心等待,讓創意找到出路

跨領域合作體驗

在跨領域合作經驗裡,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潘寬表示:「很開心能在這三天跟不同專業朋友們討論議題,因為大家的專業不同,可以從藝術、科技、醫學等不同角度來進行。」弘光科技大學電機系周智耀也分享:「跨領域合作,讓整體更具有多元性,雖然以前也做過Brand Storming的事情,但這是第一次跟其他系同學一起做腦力激盪,彼此溝通,是很寶貴的一件事。」

發現大驚奇

這次工作坊也安排學員到老人中心、長青大學訪問長者,這對世新大學劉冠廷來說,是從小到大難得的經歷,「我們真的很少有機會直接接觸不認識的長輩,這次的經驗真的很特別!」
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系李念恩說:「我連自己的阿公、阿嬤都不太瞭解,說來慚愧,長這麼大才能好好了解老人。」
潘寬補充道:「因我們學校以生物、醫學及科學方面的知識為主,這次能探討老人問題、學習設計方法,設計出一套方案,真的有很大的收穫。」李念恩也開心提到,「大家都很有包容,即使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有所不同,但經過相互討論,最後仍會尊重彼此想法。」

滿載歸,知識新寶庫

談到在工作坊學習到的新知和觀念,台科大工商設計系李應凱認為,應拋開對老年人的傳統成見,「我覺得T型人才工作坊的目的,是要我們觀察這個時代的問題及其需求,例如,過去我們會以為老人家在生活上不方便,也不喜歡和別人接觸,但在實際接觸後發現,他們跟我們原本想像的不一樣,也有社交生活等。」
海洋大學電機系曾昱豪表示,因較少有機會可以跟長輩接觸,藉由此次工作坊安排的老人中心參訪活動,增加對高齡者生活的理解。
弘光科技大學資工系巫紹佑則認為:「設計發想部分讓我學到很多,原來要思考出一個完整的東西,發想過程必須不斷擴張每個人的想法,最後整理出一個核心的價值與概念。」此外,因每個人邏輯思維不同而產生的摩擦也是一項學習的啟蒙,「因為工科背景的同學與文法商背景同學,在思維上有所差異,例如,在討論時,可能小組進度目前進行到A點,而有些同學會直接推理出C點,我就會想,為什麼沒有B點的過渡呢?」
由於專業的不同,觀察角度與邏輯思維造成的岐異,讓跨域共學合作首先要面對的是溝通的挑戰,加上時間緊湊的壓力,討論必須一直往前進、無法在原地打轉太久,過程中,激出一層層解構與建構的火花,是跨領域學習最寶貴的體驗!

 
图片
图片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