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013/07/03-05


【整體報導】打造樂齡趣味體適能

撰文/林祖祺 
图片
【引言】

【設定主題】跨領域專業共舞一堂

【課程設計】課程佈局

【整體報導】打造樂齡趣味體適能

【觀察課程】活力老化時代來臨

【體驗課程】一日老人體驗

【設計思考】設計師的設計思 

【成果發表】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學生心得】顛覆認知,從心關懷的設計

【教師心得】耐心等待,讓創意找到出路

活躍老化,樂齡的體能超乎想像

「你對老人家的想像是什麼?覺得他們只能在家裡轉轉電視、出門泡茶下棋,而且爬幾層樓梯就氣喘吁吁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大錯特錯!
在一開始老人學的課程裡,輔仁大學陳惠姿副教授先播放一段芬蘭紀錄片讓學員們大開眼界,影片裡,頭髮花白的老人家,在體育館內從事各種不同難度的體操動作,完全顛覆年輕學子們對年長者的認知與想像。
北歐國家有「自己的健康自己維護」的想法,讓活躍老化的概念得以在生活中實行,使社會政策、產業結構與日常生活機制都隨著高齡化而改變,帶動了國家的發展。反觀臺灣在邁入高齡社會的此刻,似乎還準備不周,即使隨著老人關懷中心的設立以及低底盤公車等設施的推廣與實行,臺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適合高齡者的運動產品與服務需求將越來越大。但在進行設計之前,必須先了解高齡者願意運動和參與團體活動的誘因,以作為吸引力,讓高齡者快樂運動,成為真正的「樂」齡一族。

增加歲數,體驗長者的運動極限

身體退化是啥感受?穿上老化體驗裝備就知道!手肘彎不了、視線昏黃、四肢沉重、聽不清楚,連重心都有點不穩!因此,老人家能夠從事的運動也受到限制。為了讓大家體會目前長輩們在活動中心參與集體運動的情形,助教放起音樂,請大家圍一圈,或坐或站的進行肌力和平衡感練習,不同於我們平常在運動場或重訓室從事的訓練,在配合高齡者的身體侷限以及安全顧慮下,許多動作都修改成難度較低又兼具效果的形式,助教親切的稱呼參與成員、維持氣氛的熱絡,並且持續鼓勵大家,不僅身穿老人裝的同學覺得窒礙難行,就連扮演年輕人角色的同學都喊累!

設計思維,想像力的發散與聚焦

「設計思維是整個過程的關鍵。設計看似浪漫,背後卻充滿嚴謹的思維。」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董芳武助理教授說。在設計過程中,需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不被框架拘束的天地間盡情想像,把創意的雪球越滾越大,這就是創意發散的階段。而這些從想像力大海裡撈捕上岸的各種點子,如同原料一般,需再經過提煉與純化加工,逐漸收斂和聚焦,以成為完備的設計構思。董芳武介紹一套能夠有效運作設計思維的新興工具Context Mapping。董芳武請同學們在他所提供的圖像中發掘更多亮點以及生命經驗,共同討論與歸納產品中的關鍵因素,每個小組藉此發展出不同的精神與焦點,Context Mapping的設計思考方法富有趣味和參與感,也在過程中為設計帶來更多可能。

拜訪長者,傾聽心底話

在設計過程中,僅收集二手資料是不夠的,學員們為了更了解使用者的想法,特地到活動中心與長輩們進行一場溫馨熱鬧的交流。學員們驚訝發現有運動習慣的長輩,精神上散發出一股熱力與神采,顛覆了以往對於高齡者贏弱的印象。從他們的分享中,聽見了隱藏在各種運動習慣和喜好下的真實需求,不論是情感面或實際面,這些「心底話」都是指引設計方向的明燈,也是產品設計中重要的訴求,此外,學員們也把握機會,詢問長輩們對各小組設計架構的看法,他們寶貴的意見讓小組概念更聚焦。

量身打造,精神為之一振的作品

為期三天的工作坊,經由兩位老師的引領及與長輩們交流,各小組的設計概念逐漸成形。在創意發想的前期,各種點子被激發出來,猶如使用「加法」的油畫,一層又一層地將繽紛的顏料往畫布上加,不設限的展開設計藍圖;而在創意收斂的後期,有更明確的目標及焦點,在設計上則像用了「減法」的雕刻,一塊又一塊地鑿出精確的線條與輪廓,去蕪存菁,概念越來越清晰,加上兩位老師點到為止的建議與參考,每組成果發表時,令人驚豔的創意讓在場的評審與長輩們,精神為之一振,而跨領域合作帶來的科技運用以及服務運作模式,也讓產品設計更為成熟且具發展潛力!

回味無窮,希望的種子萌芽 

「希望可以趕快推出這個產品!」是長輩們聽完成果發表後的感想,代表這次工作坊的圓滿成功。參與的學員、老師及長輩們,都有不同的收穫。學員在跨領域合作中找到自身專業的定位,提出見解並嘗試與高齡者產業做結合,進行完整的設計思維,並將要讓成果做得更好的決心持續到最後一刻;兩位老師看到學員的熱誠及無限的創意思考,對教學也有了新的想法與鼓勵,體現了教學相長的美妙滋味;而撥空參加的長輩們,讓這次工作坊有畫龍點睛的奇效,他們在學員身上灌注不少熱情與動力,同時也看見新興一代年輕人關懷社會的心。
工作坊結束後,不同的感動與收穫在每個人心裡醞釀,也許有人會將成果繼續延伸,或將新的工具與思維模式帶回各自專業領域運用,姑且不論將來發展如何,能夠確定的是,T型人才工作坊已在學員心中種下一顆關懷與希望的種子,它會隨著時間慢慢發芽茁壯,而時機來到,便能為社會盡一份進步的力量。

 
图片
設計思維是整個過程的關鍵。設計看似浪漫,背後卻充滿嚴謹的思維
图片
藉由與長者交流的機會,更進一步瞭解高齡者的訴求
图片
T型人才工作坊已在學員心中種下一顆關懷與希望的種子,它會隨著時間慢慢發芽茁壯,而時機來到,便能為社會盡一份進步的力量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