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013/07/03-05


【設計思考】設計師的設計思

設計,其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浪漫﹗好的設計需要兼顧知識與創意,在發散與收斂間磨練判斷力與決策力,不過別擔心,跟著設計思維的脈絡走就對了﹗這次工作坊使用新興工具Context Mapping,效果相當出色,不妨一起來瞭解!

口述/董芳武助理教授 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
撰文/林祖祺

【引言】

【設定主題】跨領域專業共舞一堂

【課程設計】課程佈局

【整體報導】打造樂齡趣味體適能

【觀察課程】活力老化時代來臨

【體驗課程】一日老人體驗

【設計思考】設計師的設計思 

【成果發表】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學生心得】顛覆認知,從心關懷的設計

【教師心得】耐心等待,讓創意找到出路

調和知識與創意,烹煮設計佳餚

熟齡設計,是近年來的新興議題,但也如同各領域的產品一般,最終目的都是要解決人們的問題,然而在著手設計之前,最重要的課題其實是「如何發現問題」,就如同一位大廚必須先知道顧客想點的菜色,才有辦法準備材料、燒滾水,滿足顧客的胃。而有沒有辦法發現問題,則考驗著每個人的觀察能力,董芳武說:「在設計上的觀察必須非常細緻,不只用眼睛看,還要從很多角度去思考、感受、和發現。」不過,每個人在觀察後得到的結果都不盡相同,會因為個人特質、生活經驗以及專業背景而有不同的想法,因此,若想觀察到更多細節、挖掘更深內涵,個人的專業知識必須厚實而穩固,「知識就像網子,網子越密,在吸收資訊的過程中就能篩到更多精華。」豐富的知識讓思考網子的洞越來越小,對於周遭的觀察力與感受力也因此增強,「但是我們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不是光靠單一專業就能解決,必須共同合作,綜合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去解決問題。」這也是T型人才工作坊的重要精神。
知識像根基般重要,但並非全部。設計,還需要創意的加持。「在社會逐漸成熟,知識工作者供過於求的時代,只具備特定專業能力已然不足,還需要創意加持,才能在未來勝出。」這段話出自《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一書,董芳武解釋:「方法是死的,但心是活的,無垠的創意才能創造精彩。」也唯有創意,才能帶來驚喜、愉悅,在解決問題之餘還能增添生活的樂趣。
知識像火候,能根據不同料理,時而大火快炒,時而小火慢燉。廚師必須要能掌握每道菜最適合的溫度,如果對火候控制不佳,會燒不透或過熟,糟蹋了食材,表現不出最佳滋味;創意像調味料,不同香料引出不同風味,同樣一道料理會因為使用不同的辛香料而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調味料的配方獨到又新穎,會讓料理成為遠近馳名的招牌菜。美味的佳餚必須掌握恰到好處的火候以及挑動味蕾的調味,好的設計也必須兼具知識與創意,兩者形成絕妙的搭配,缺一不可。

浪漫背後的嚴謹,把設計概念端上桌

即使我們擁有豐富的創意和知識,但跟完整的設計構想之間還有段距離,因此許多書都強調:「設計思考才是關鍵」。董芳武說:「設計,這件事看似浪漫,但背後盡是嚴謹的心智思維。」現在各個領域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要經過設計思維,讓概念得以實行,在發現問題、界定問題、發展以及提出解決方法的過程中,都包含了擴散思維與聚斂思維,不斷展開與聚焦。
「雖然創意不等於設計思考,但設計思考中需要創意的延伸。」在brainstorming將想法發散的過程中,要不設限的發展各種方式、各種解法,瘋狂也好、可笑也罷,最好的設計往往來自最出人意料之外的點子,而且無邊無際的點子延伸得越多越好。接下來則要往收斂移動,也就是,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方式得以落實。利用我們對於生活經驗的學習與了解,把想法漸漸變得扎實、可行,以知識與經驗去豐富那些點子。
「可是,我們一開始的點子這麼多,猶如夜空的滿天星星,要怎麼讓每個點子都發展茁壯?」在從發散移動到收斂的過程中,是判斷力與抉擇的考驗。
董芳武說:「我們必須靠自己的經驗值和標準度量去濃縮那些想法,經驗值也成就了每個人的判斷力。」聽起來有點玄妙,但回到夜空下舉個簡單的例子,分辨普通的星星與流星並不難,不過小孩子卻常常將飛機的光芒誤認為是艾爾普蘭星(取airplane之諧音),隨著這樣類似的經驗累積後,辨識夜空中的飛機與星星就較為容易了,也就是判斷的能力增長了。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出大大小小的判斷,執行很多決策,要決定保留哪些想法、讓它繼續發展?哪些想法要捨棄?判斷的結果都與每個人的經驗息息相關,我們也從設計的過程中,學習做決策,學習判斷飛機與星星的差別。
設計思維中發散與收斂的思考方式是動態且持續進行的,在我們將點子過濾,得到幾個發展方向後,每個發展的觀點又會延伸出很多可行性,然後再度挑選、判斷、下決定,將發散思維縮小的過程也是不停的發散與聚合,「設計從來就不是一路到底的。」即使是把事情縮到小小的點,只要我們願意嘗試,都可以發展到更寬廣的境界。

從前菜到甜點,設計工具五階段

董芳武介紹設計從嚴謹的思考流程到完成創意的發散與收斂共有五階段,讓初接觸設計的學員們有跡可循!
●Observation(觀察):進入不同場域貼近使用者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活動場域的行為,用同理心去體驗,以觀察記錄方式蒐集資料,並釐清對於使用者的錯誤想像。唯有實際觀察體驗才能了解真實的情形,而且嘗試從不同觀點切入,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問題和看見使用者的潛在需求。
●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腦力激盪沒有訣竅,若是打安全牌就沒有驚喜,創意也來自瘋狂的想法,不斷將各式各樣的點子放大與增強,一層層疊上去,在主題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就對了!別擔心那些主意太過大膽,在後續收斂的部分都會往可行的方向發展。
●Rapid prototyping(初擬模型):模型的目的不在於呈現設計,而是用來溝通!不管透過影像、繪圖還是實體道具,都是表現設計概念的好方法,可以很快速、簡單,將發想出來的系統、環境設備或系列服務,以清晰易懂的方式表現出來。
●Refining(精煉):針對實際狀況和目標構想,進行限縮及省思,透過學習與了解,修正和排除不合理的想法,根據經驗將構想縮到可行的範圍,做出決策與判斷,讓整體設計概念逐漸結實。
●mplementation(執行):得到完善可行的設計概念後,配合不同專業的人才,將設計想法執行出來,如果有潛力的話則可以繼續發展。

私房菜時間,Context Mapping初體驗

在設計流程上,T型人才工作坊最常操作的是美國IDEO設計公司發展的4D流程(Discover、Define、Develop、Deliver),但這次的T型人才工作坊,董芳武特別介紹另一種新興的設計思考工具“context mapping”來進行設計的創意發想,這種有圖像刺激的思考工具,增添不少新鮮感與趣味性,相當值得一試!首先,學員們根據主題「如何讓高齡者快樂做運動」,提出各種元素、點子、想法,爆炸性的讓想像力遊走,並且把它們寫在一張張便條紙,貼到牆上後解釋這個想法背後的意義,這時牆上已貼滿各種不設限的想法,再將這些想法分類歸納,依照各組的邏輯分群命名為環境、方法、心理情感、誘因、歸屬感等幾個小項,接著每組會拿到一套context mapping道具,包含數十張小圖片、十多個名片夾,以及一張同心圓的大圖,這些小圖片都是跟高齡者運動、各式活動、彼此互動或者運動器材主題相關的畫面,每組根據分類的項目選擇三群,進行三次聯想。例如,選擇環境、方法和心理情感三群,並針對環境議題進行發想,學員在眾多小圖當中選出與環境有關的圖像,並加以解釋說明(例如,這畫面的運動場所是寬敞、安全的。)同時也說說圖片使他們聯想到的事件或物件,依照個人經驗,提出豐富創意與想法,並把這些都記錄在便條紙上,黏貼於圖片後方,夾在名片夾上,之後依照選出圖片代表意義的重要程度,在同心圓上由內而外的排放,依此可整理出這個項目的重要與次要想法,再將背後的便條紙依照重要程度彙整於海報紙上。
這個方法除了讓設計的發想更為精緻、找出關鍵因素之外,最重要是以圖片刺激學員們的想像,勾起他們的生活經驗以及做出更多相關的聯想,有效的擴展創意,有時候還能夠直接提出有形或無形的解法,董芳武說:「這個方法也是在提出產品設計的方向,比單純的想法更往前進了一些,雖然仍處於發散的狀態,不過卻可以幫助學員提出設計構想。」這樣的發想方式是無遠弗屆的,圖片所包含的豐富資訊有效幫助學員在短時間做出大量聯想,讓想像力和創意都更上一層樓!

 
图片
在設計上的觀察必須非常細緻,不只用眼睛看,還要從很多角度去思考、感受、和發現
图片
設計從嚴謹的思考流程到完成創意的發散與收斂共有五階段:觀察、腦力激盪、初擬模型、精煉執行
图片
利用“context mapping”來進行設計的創意發想,這種有圖像刺激的思考工具,增添不少新鮮感與趣味性,相當值得一試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