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部落生活×服務心設計
 2012/07/10-11 & 2013/01/19-20


認識金岳部落

T型人才工作坊走出校園,直接進入社區場域,從觀察、了解社區資源與居民概況,進而設計能帶給社區最好的服務與照護模式。課程一開始,社區營造員陳芃伶先介紹社區歷史、現況與願景;接著,帶領學生直接訪談社區長者,試著從他們的生活經驗裡抽絲剝繭,觀察、發現其需要;再由不同領域老師將其專業概念介紹給同學,藉由不同的專業工具,發想多元的服務或照護模式。這次,直接進入場域觀察與學習,究竟會發展出什麼樣的火花,令人期待!

撰文/陳淑英

認識金岳部落

用口述歷史建構集體意識與價值

訂做優質服務:讓構想的芽,在金岳部落成長

物理學,物理學:一些你不知道的設計知識

「老」也要成功──長期照護

口述歷史引導與實踐

學員成果


金岳部落介紹

金岳部落的正式地名是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地勢環山面海,景色秀麗。在部落入口處,搭蓋了傳統屋、涼亭、瞭望台和「莎韻之鐘」,在在記錄着先民居住的歷史痕跡。
金岳部落傳統屋與一般泰雅部落不同,因宜蘭冬天頻受東北季風吹襲,夏季又有颱風,遂採半穴式建築,將房子下挖一米二至兩米深,加上屋頂空間有三米高,看似矮小,但屋內空間十足。為了穩固地基,柱礎墊以石塊,並利用石頭緊密堆積內牆角落,阻擋泥土與雨水侵蝕,同時也具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由於宜蘭多雨,傳統茅草屋頂不堪長期受雨水侵刷,後來紛紛改以水泥磚瓦來築屋,屋子雖然堅固,卻少了點舒適感。老一輩的部落居民,大多還是想念住傳統屋的日子。為了讓下一代子孫認識先祖的傳統屋舍,金岳社區發展協會便在社區入口處蓋傳統屋,顯出保存傳統文化的努力。

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是金岳部落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它發生在中日戰爭爆發時,由於日軍兵源不足,便徵召各地日本青年從軍,當時在南澳從事日文教育的警手田北正記,接到徵召令後立即離職準備前往戰場,十七歲的泰雅少女莎韻與另外十人協助日本老師搬運行李下山,但由於颱風來襲,溪水暴漲,莎韻在橫渡武塔南溪時,不幸落水失蹤,至今遺體仍未尋獲。當時報紙僅以落水事件刊登消息。後來,金岳部落歌舞團受邀前往台北公會堂演出,深得當時的臺灣總督讚賞,席間,有人向總督提起這部落的少女莎韻為了向日本教師送行而犧牲,日本總督大受感動,決定表揚莎韻,於是將她的事件渲染成具有愛國精神的事蹟,並以此作為皇民化教育的宣導教材,同年頒贈一座刻有「愛國少女莎韻之鐘」的銅鐘給部落。「莎韻之鐘」後來也被渲染成愛情故事,透過電影、歌曲流傳開來。
當時的「莎韻之鐘」已佚失,現存者為後來由莎韻家族與族人重新鑄造。現在,此鐘並非單純地紀念落水而亡的莎韻,更同時承載了殖民時期的部落記憶。為此,除了紀念鐘的擺設外,部落也成立了「莎韻文化故事館」。

部落現況

傳統屋、莎韻鐘的故事,都是金岳社區發展協會努力營造的成果。金岳社區發展協會除了積極推動社區營造,也舉辦重回舊部落活動、部落重建,藉由訪問耆老記錄部落歷史、繪製部落地圖,使金岳部落社區發展有了歷史脈絡的根基。  
重返舊部落的行動,已成為部落每年度最重要的文化活動,族人們回到舊部落、探訪遺址、以及重現祭祀祖靈的儀式,凝聚了共同的族群記憶,也連結舊部落與新社區間的文化脈絡。

部落發展

金岳部落除了保留重要的文化資產,也積極展開生態資源調查。附近的金岳瀑布是溯溪絕佳地點,除了瀑布,金岳社區還有一處經政府檢測為優良泉質的碧猴溫泉,目前還是野溪溫泉形態,政府已開始規劃開發這地的溫泉帶。但在經濟與環境保護雙邊衡量下,該開發到哪種程度,尚無定論。
除了天然資源,部落還種植小米、香菇。小米酒、小米醃肉都是別具特色的泰雅美食;而椴木香菇是金岳部落重要的經濟作物。因此如何結合當地食材發展泰雅美食,也是部落社區媽媽們不斷嘗試的方向。金岳社區發展協會期望未來能結合產業、建築、生態、手工藝、部落景觀與歷史人文等,發展深度旅遊。

原鄉老人照護

金岳部落實際住民約200~300人左右,其中大部份是老人與小孩。部落只有一間診所,每週醫生固定來註診兩天,其餘時間,都需搭車到南澳村上就醫,部落住宅位於坡地,對於腿骨痠疼的老人家,外出串門子就是趟艱辛的過程,許多老人家索性不出門。
整個部落幾乎是親屬、同袍關係,彼此認識,互動卻不熱絡,但因著社區發展協會的成立與推動各樣活動,關係才漸漸凝聚起來。但如何讓部落力量更凝聚、讓老人、小孩可以過得更無憂無慮,還有很多規劃與做法需要提出與嘗試。

图片
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
图片
莎韻之鐘
图片
金岳部落住民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