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013/07/03-05


【引言】

【設定主題】跨領域專業共舞一堂

【課程設計】課程佈局

【整體報導】打造樂齡趣味體適能

【觀察課程】活力老化時代來臨

【體驗課程】一日老人體驗

【設計思考】設計師的設計思 

【成果發表】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學生心得】顛覆認知,從心關懷的設計

【教師心得】耐心等待,讓創意找到出路

【課程設計】課程佈局

撰文/林祖祺

在一開始確定主題,與最後要達成的成果之間,課程該如何鋪展安排,才能在短期間內讓學生能在自己的專業基礎上,同時學習「觀察體驗」與「設計思考」的能力?這場T型人才工作坊,設計的課程流程如下:

Day 1:發現問題與腦力激盪
  • 課程重點:觀察體驗、發現需求、發散收集創意點子
  • 課程安排:專業課程(活力老化、設計思考)、觀察分享、老化體驗       
  • 過程介紹:第一天,學員們必須找出高齡者運動時面臨的問題,除了老師教授的資訊外,學員們也分享前幾天到場域觀察的結果。有機會和高齡者一起進行團體運動時,發現活動時需要注意的環境問題、高齡者需要的活動類型,也顛覆以往對高齡者的印象,「原來他們這麼有活力!」學員驚呼。接著,學員們穿上老人裝,體驗身體老化活動力所受的限制。在建立高齡者體適能的認知基礎後,學員們以「如何讓高齡者快樂做運動」為題,進行腦力激盪,提出問題及要素,大量累積設計想法,並使用Context Mapping設計工具擴展創意,這階段慢慢產生產品或服務的構想及雛形。

Day 2:參與式設計和產品聚焦
  • 課程重點:確認創意的適用性,收斂發散的想法、凝聚焦點
  • 課程安排:場域觀察訪談(老人健康中心)、分組討論       
  • 過程介紹:第一天建立基本知識概念和初步構想之後,第二天再進場域與長者互動,並針對首輪的創意構想,向長輩請教他們的想法、意見,學員回頭再進行討論、建立使用者身分(persona),將小組的設計概念聚焦,產生可以執行的創意點子。    

Day 3:動手實作與成果發表
  • 課程重點:動手實作、跨域合作
  • 課程安排:實作、成果發表(邀請長者來講評)
  • 過程介紹:第三天,組員們紛紛把採買的媒材進行加工,將產品原型創作出來。這次工作坊的成果發表邀請高齡族群來參與,學員們卯勁對長輩們講解各組產品的使用方式、服務項目等等,還演了幾齣國台語交雜的情境劇,逗得長輩們呵呵笑,評審老師忍不住開玩笑說:「學員都只顧對著長輩們講解,看都不看我們一眼!」惹得全場又是一陣笑。而參與的長輩們也給學員們很好的回饋,例如當評審老師對小組提出健走效果的疑問時,一位高齡八十歲的爺爺分享如何靠健走保持健康,並示範健走正確方式,讓大家上了一課!

結果

這次的成果驗證有使用者參與的共同設計不但能夠產生良好的互動,還可以有效的讓設計更貼近使用者需求,每個成果都讓長輩們驚呼:「希望這個產品可以快點上市!」這是對學員們最好的肯定,也為這次工作坊畫下完美的句點。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