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科技×互動飾界
2013/08/24&31
【助教有話說】做中學、學中做助教在T型人才工作坊,始終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幫助學員恰當地實踐老師傳授的要點,在討論陷入泥沼時,也經常擔任活絡氣氛的角色,適時給予學員們建議。本次工作坊結合了科技、美學與高齡議題,三大截然不同的領域,助教的輔佐也顯得格外重要。
撰文/林語彤 |
暖身功課為了能迅速掌握課程內容,助教群也參與了陳國珍、童建樺兩位老師的課程設計。例如,被指定作為設計素材的六種童玩:毽子、風箏、沙包、波浪鼓、陀螺和風車,就是由陳國珍主導,助教群輔助執行,他們做了大量的訪問與統計,選出最受高齡者喜愛的六大童玩,作為本次設計的基本媒材。另外,助教群也負責聯絡輔仁大學護理學系老師,為學員們設計了有趣、實用的高齡者體驗活動。應用美術專業的助教群,甚至實地參訪了養護中心,對高齡者的生活習性做足了功課。
助教挑戰
然而,課程開始後,助教群也面臨了接踵而來的挑戰。波浪鼓組的助教表示,面對不同科系出身的學員,每個人設計的出發點都不同,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如何兼顧大家的專長、統一小組的方向。對此,助教群達到的共識是,先鼓勵學員們將自己大大小小的想法寫下來!沙包組的助教提到,學員們在創意發想時裹足不前的癥結點是,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太天馬行空,對自己的想法沒有信心,反而流失了許多絕佳的點子。因此,他鼓勵學員們在初步討論時,先求「廣度」,把不同專業背景訓練下產生的想法,逐一記錄下來,當「廣度」達到了,再追求「深度」,也就是謹慎地檢視每一個提案,再留下最精華的部分。從「廣度」到「深度」的進展,也相當於整合了每個學員的意見,成為團隊的方向。
協助經驗
再者,並非每位學員都受過專業美術訓練,因此各小組在改良童玩的實作過程中,也吃足了苦頭。幸好助教群堅強的美術實力,給了學員們極大的幫助。風箏組的助教提到,因為缺乏專業訓練,又沒有相關背景,學員們在實作顯得非常生疏。如果因為「手工藝」不佳,影響創意的表現,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故助教群無不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幫助各小組的創意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風車組助教說,因為學員們對美工材質不了解,製作的風車總是卡卡的,她建議學員替換風車的材質,讓葉片運轉起來更順暢。助教群細心考量學員們的作品小至材質,大致整體外型,希望讓改良過後的童玩更有美感地呈現,而不是讓創意敗給了手藝。
建議事項最後,助教群建議往後若有相關主題的工作坊,可拉長製作時間,讓沒有實作經驗的學員們有充足時間動手嘗試,甚至是將作品一再修改到完美。再者,因為設計首重「需求」,助教群提議增加體驗活動的分量,有助於學員在發想創意時,更有著力點,也建議將市面上現有的高齡者休閒玩具,融入課程,介紹給學員們。如此一來,學員們就不會空有想法的碰撞,卻觸及不到市場的實際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