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行動復健×創新輔具
2014/08/12&13


【學員成果】「手臂」如何妙用?

機械的應用日新月異,光憑兩天課程,學員未必能透徹理解醫工領域發展出的精密器械,不過講師台科大電機系教授郭重顯說:「不懂那些沒關係,至少讓大家理解怎麼跟工程人員溝通。」這次工作坊成果發表的重點,在復健的機制是什麼?該使用在什麼場所?讓「手臂」能融入生活中。

整理/林智偉 
  
【前言】

【整體報導】 科技輔具,機械手臂初登場

【學員成果】「手臂」如何妙用?

【教師心得】 不被框架限制!向學員學習

【助教訪談】 學習設計,設計學習

【學員心得】  既有的也能結合新鮮事

從發現到解決問題──妙用的兩個思路:復健遊戲/生活幫手

討論聚焦議題的過程中,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林立峯技術長拋出思考方向:「你們要去想想該如何定義『輔具』。」其實老人議題無非身與心兩方面,但各小組要選擇從哪個方向著手?這次,展現在學員成果上的是兩種不同的思維:
一、著力點在於改善使用者的心理狀態。年長者在做復健運動時的灰心、沮喪以及不願挑戰的心理狀態對於復健並非好事。但若能增加一點遊戲的趣味以及回饋機制,相信年長者會更有意願進行復健。第一、二組的成果,就是把既有的復健融入遊戲中以達成目標。
二、著力點在改善使用者日常生活的不便。老年人因為生理機能退化,日常生活中常有難以完成的動作,例如:洗澡、抓握東西、穿鞋子……等。對於這些困難,機械手臂可以怎麼做?第三、四組的成果,是思考機械手臂在現行已有的輔具上能發揮什麼功用。

第一組 復健遊戲──抬手神宮

設計內容
將大家熟悉的遊戲「電流急急棒」結合復建動作。機械手臂便是電流急急棒的操縱桿,結合生理訊號偵測貼片後,年長者便可操縱手臂:上下,以手臂的抬升與放鬆控制。左右,以手握緊與放鬆按摩球控制。依照患者體力負荷程度不同,難易度以及控制手臂需要出的力量將有所調整。


評審講評
非常有實務應用價值的設計。對於復健細節的理解與設計相當專業,將出力分成五個等級,手部活動可以訓練什麼部位也解說得相當清楚。不過仍建議可以增加一些回饋鼓勵年長者,可以增加他們遊玩的意願。

单击此处进行编辑。
图片
图片

第二組 復健遊戲─手臂足球比賽、夾娃娃機賓果競賽

設計內容
足球比賽:四名年長者用手臂進行競賽。桌面模擬一個簡易的小型足球場,而雙方在守門及中場各有一隻機械手臂,使用手臂將球推進對方球門就得分。除了訓練年長者的認知協調,也能增進團隊默契。
賓果競賽:比起一般夾娃娃機更添入競賽的成分,兩組銀髮隊伍需要夾取特定物品對應賓果盤的格子,賓果盤每個格子都有互動遊戲,只要搶先連線即獲得勝利。而另外一組,需要作出連成直線的格子的內容。

評審講評
這些遊戲雖然有趣,但就「復健」元素來說不太足夠,對於控制手臂的方式、可達到的復健效果必須深入說明。夾娃娃機甚至可以把夾子的強弱與復健強度做相關連結,但還需再增加趣味性。

单击此处进行编辑。
图片
图片

第三組 生活幫手─你抓我樂

設計內容
把看似平常的輪椅在兩邊扶手裝上機械手臂。手臂如同手的延伸,可代行許多較有危險性的動作。例如拿取高處物品、拿熱湯的湯碗、拾取掉落的東西。再往前推一步想,還可以把手臂當作IPad支架、書架來使用,不一定要侷限在高齡需求上。

評審講評
是相當科幻的想法,如果真的能像八爪博士那樣的話,的確能辦到很多事。不過開發功能還有待思索。畢竟抓取的手不見得符合「所有」日常事務的需要。舉例來說,要怎麼同時兼顧捧、抓、握等動作?發展成多功能勢必會提升成本。

单击此处进行编辑。
图片
图片

第四組  生活幫手─洗澡‧喜早/復健遊戲─Breaking Boring

設計內容
洗澡‧喜早:年長者會希望自己能夠獨立盥洗,但柔軟度不足的關節及肌力衰退常常造成困擾。洗澡‧喜早將機械手臂應用在浴缸上,搭配洗澡用具(如洗澡球)可用來刷背,也可用來抓握蓮蓬頭。
Breaking Boring:如名字所顯示,製作一個小型的保齡球場地應用機械手臂來打保齡球。除了稍稍把難度降低,任何室內場所都可作為球場。期望年長者透過競賽方式,增進與親朋好友的情誼。

評審講評

 行銷口號很吸引人,Breaking Boring真是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兩項設計仍缺少對使用者的想像。例如說,什麼樣的年長者可能有需要、有意願購買這樣的產品?建議可以從定義使用者開始,把產品細節交代得更清楚。

单击此处进行编辑。
图片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