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013/09/08&09/14
【學生成果】科技助行,好創意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旨在利用LEGO發揮創意,設計出適合高齡者的行動輔具。學員們必須妥善運用兩位老師傳授的要點,再切身考量高齡者的需求與習慣,讓設計臻於完善。以下是四大組的成果:
撰文/林語彤 |
多功能菜籃車——追蹤系統×座椅
|
不倒翁——全台灣第一款老人平衡鞋
|
|
評審講評經過兩個週六的努力,四組均提出豐富的發想;然而,設計一項符合需求的高齡行動輔具,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絕不是發揮創意就能交差了事,還必須經過非常縝密、嚴格的測試,才能推出產品,接受市場的考驗。以下分成三點闡述,希望能幫助學員精益求精,對高齡產品的設計更有概念。
認清需求・產品定位 在著手設計以前,一定要問自己「需求者在哪裡?」以及「在什麼情境下會激發該需求?」開始設計後,就要慢慢思考「要將產品推廣到哪裡?」、「如何推廣?」、「產品是否容易上手?」這五大問答,都在幫助我們同一件事情:「認清需求」,進而決定產品的定位。 各組在這點的表現上很不錯,都能夠清楚說出行動輔具要滿足的需求情境。但是,在產品定位上卻比較模糊,也很難說出該設計與市面上已存的行動輔具的差別,也就是說「並不吸引買家」。舉例來說:「不倒翁」是很棒的點子,一雙好穿又符合需求的鞋子絕對有成為高齡者必需品的潛力,但透過小組的說明,主要的功能都被設置在鞋墊裡,和鞋子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是否能考慮以「智慧鞋墊」為賣點,成本還會比製作一整雙鞋更加低廉,消費者也可以把鞋墊套進任何一雙自己的愛鞋,不必被限制在同一雙鞋中,才能享受到行動輔助的功能。「鞋子」vs「鞋墊」就是一個產品定位的抉擇,背後隱藏了極其複雜的考量。 因此,在設計發想階段,一定要再三反問自己「這是最好的辦法嗎?」「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辦法?」這絕對不是缺乏信心的表現,反之,這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自己正在作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更多更細緻的考量,是好產品的必備條件! 考量人味 確定產品定位後,還必須考量產品的「人味」。市面上有很多極富創意卻滯銷的產品,最大的原因就是欠缺人味。要如何設計「能解決問題,同時考量使用者感受」的產品,是整體市場都還在摸索的新趨勢,目前還有非常可觀的進步空間。既然這次活動的主題是為「高齡者」設計行動輔具,就必須審慎考慮高齡者的感受。 大部份人會將高齡者與小孩子的形象疊合,覺得他們都是「脆弱、需要幫助」,因此以對待小孩子的方式照顧高齡者,或誤把小孩子的需求等同高齡者的需求;事實上,高齡者和小孩子絕對很不一樣,最大的差別是,他們有生命歷練下的「尊嚴」。許多我們認為功能良好,卻不被高齡者青睞的產品,很大的原因就是使用的過程,無法讓高齡者覺得「被尊重」,儘管產品能帶來效益,也難以被接受。 以「鋼鐵人」和「爺爺的風火輪」為例:前者強調要讓高齡者變得孔武有力,設計也非常機械感,這對高齡者來說,也許太過科技、太過新潮,甚至有負擔感,缺少一點人味或溫暖;後者希望在助行器加裝有療癒功能的黃色小鴨,但對高齡者來說,可能太過幼稚,這又回到前述的「尊嚴」問題。 性別、跨領域合作 四組學員的性別組成,也明顯投射在四件作品身上。比方說,「鋼鐵人」由四個男生、一位女生共同設計,設計於是偏剛硬;「爺爺的風火輪」由四個女生、一位男生組成,整體構想偏溫馨,還會考慮加入黃色小鴨等暖情的元素。兩組各自的構想都很完整,但也很兩極,如果能綜合兩者,很有潛力誕生兼具科技與人性的產品。 除了性別會影響設計,不同領域的交流也是本次成果發表的亮點。從以上所提的設計要素可知,設計一個具良好功能的行動輔具,是非常困難的;要為高齡者量身打造一個兼具功能、人情味的行動輔具,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跨領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趨勢,一個人很難同時是通才與專才,但透過領域間的溝通互動,形成一個團隊來發想,就更能夠面面俱到、事半功倍。T型人才工作坊就是一個平台,讓不同領域的人才匯流於此,希望學員們經過這次體驗後,可以進階嘗試長期的跨領域合作,會有更不一樣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