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013/09/08&09/14


【學生成果】科技助行,好創意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旨在利用LEGO發揮創意,設計出適合高齡者的行動輔具。學員們必須妥善運用兩位老師傳授的要點,再切身考量高齡者的需求與習慣,讓設計臻於完善。以下是四大組的成果:

撰文/林語彤

【引言】

【
觀察體驗】 智慧助行,健康好行
    
【
設計思考】 機器人與Lego的行動運用

【
學生成果】 科技助行,好創意
 
【
觀察側寫】 跨領域學習現場面面觀

【助教心得】 跳脫傳統的挑戰
 
【學生心得】 合作力量大

【教師訪談】 創新課程教學之旅


鋼鐵人——升降輔具的應用

有感於高齡者因為骨骼、肌肉的退化,行走、起臥較吃力困難,學員將他們精心設計的行動輔具取名為「鋼鐵人」,希望藉鋼鐵人孔武有力的形象,幫助高齡者的步伐更加穩健,走起路來更有信心!
不同於一般的行動輔具,這次主題比較著重移動過程的輔助,「鋼鐵人」主打「起步」功能,幫助高齡者由「坐」而「立」。學員認為,市面上鮮少有幫助高齡者「站起來」的輔具,當他們要從床上、椅子上起身時,如果沒人在旁協助,是相當吃力的過程。基於以上考量,「鋼鐵人」以升降拐杖、起身器外骨骼組成,前者讓高齡者抓握,再按鈕調升,最後站立;後者則緊貼高齡者的背、股與四肢,予其支撐力,幫助下一階段的行走。

图片

多功能菜籃車——追蹤系統×座椅

「多功能菜籃車」的構想來自家中有八十高齡阿嬤學員的觀察,阿嬤日常最大的娛樂就是「上街買菜」!但隨著年紀越大,沈重的菜籃車也變成阿嬤的負擔,甚至大掃逛街的興致。學員們一致認同「興趣」可讓高齡者維持生活熱度,亦可以使他們與外界保持聯繫,像是秋燕的阿嬤透過逛街得到莫大樂趣,同時結識市場的好友,因此,學員們決定設計一個多功能的菜籃車,幫助阿嬤解決逛街時的困擾。
「多功能菜籃車」主打兩大功能:追蹤系統與座椅式菜籃。學員欲在菜籃車內加裝感應晶片,讓菜籃車能夠「跟著」高齡者行動,高齡者不用再花額外力氣拖動車子;另外,學員也在造型上融入可摺疊的座椅,讓高齡者逛街逛累了還能小坐休憩,甚至是結束採買後的串門子時間,摺疊椅也能派上用場!

图片

不倒翁——全台灣第一款老人平衡鞋

「不倒翁」從「老人家怕摔」的觀念出發,推出全台灣第一款平衡鞋,希望可以藉特殊處理的鞋子,幫助高齡者平順地行走,同時訓練平衡感,以因應不同的路況。
「不倒翁」具備三大功能,首先是防跌功能,特殊的鞋底可感應高齡者的重心是否偏移,並適度矯正;再者,內建平衡訓練裝置,可讓高齡者自由選擇晃動頻率,加強動、靜態平衡感的訓練;最後,「不倒翁」還有偵測地面落差的功用。當鞋底的障礙偵測器(可切換)偵測到地面明顯的落差,就會發出警訊聲音與震動,提醒高齡者行走安全。另外,「不倒翁」也有一些額外小設計,像是:夜間照明、有鼓勵機制的計步器(不同步數累積階段,會顯示星星)、GPS定位系統,可以隨時追蹤高齡者的所在位置。

 

图片

爺爺的風火輪

「爺爺的風火輪」是一個「防撲倒」的助行器,據學員觀察,儘管在助行器的輔助下,大多數的高齡者還是走得膽戰心驚,深怕自己會往前摔倒。因此「爺爺的風火輪」在助行器的前方結上彈性網,化解高齡者撲倒的疑慮,如果累了,身體還能往前靠在彈性網上,稍作休息。
另外,該助行器也具摺疊椅、收納等功能,有趣的是,學員還加裝了療癒效果的黃色小鴨玩具,有內藏鏡頭和錄音設備,前者可以讓家人從遠方監測高齡者的活動情形,後者則可以錄下孫子的聲音,讓高齡者在使用助行器走路時更有動力!

 
图片

評審講評

經過兩個週六的努力,四組均提出豐富的發想;然而,設計一項符合需求的高齡行動輔具,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絕不是發揮創意就能交差了事,還必須經過非常縝密、嚴格的測試,才能推出產品,接受市場的考驗。以下分成三點闡述,希望能幫助學員精益求精,對高齡產品的設計更有概念。

認清需求・產品定位
在著手設計以前,一定要問自己「需求者在哪裡?」以及「在什麼情境下會激發該需求?」開始設計後,就要慢慢思考「要將產品推廣到哪裡?」、「如何推廣?」、「產品是否容易上手?」這五大問答,都在幫助我們同一件事情:「認清需求」,進而決定產品的定位。
各組在這點的表現上很不錯,都能夠清楚說出行動輔具要滿足的需求情境。但是,在產品定位上卻比較模糊,也很難說出該設計與市面上已存的行動輔具的差別,也就是說「並不吸引買家」。舉例來說:「不倒翁」是很棒的點子,一雙好穿又符合需求的鞋子絕對有成為高齡者必需品的潛力,但透過小組的說明,主要的功能都被設置在鞋墊裡,和鞋子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是否能考慮以「智慧鞋墊」為賣點,成本還會比製作一整雙鞋更加低廉,消費者也可以把鞋墊套進任何一雙自己的愛鞋,不必被限制在同一雙鞋中,才能享受到行動輔助的功能。「鞋子」vs「鞋墊」就是一個產品定位的抉擇,背後隱藏了極其複雜的考量。
因此,在設計發想階段,一定要再三反問自己「這是最好的辦法嗎?」「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辦法?」這絕對不是缺乏信心的表現,反之,這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自己正在作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更多更細緻的考量,是好產品的必備條件!

考量人味
確定產品定位後,還必須考量產品的「人味」。市面上有很多極富創意卻滯銷的產品,最大的原因就是欠缺人味。要如何設計「能解決問題,同時考量使用者感受」的產品,是整體市場都還在摸索的新趨勢,目前還有非常可觀的進步空間。既然這次活動的主題是為「高齡者」設計行動輔具,就必須審慎考慮高齡者的感受。
大部份人會將高齡者與小孩子的形象疊合,覺得他們都是「脆弱、需要幫助」,因此以對待小孩子的方式照顧高齡者,或誤把小孩子的需求等同高齡者的需求;事實上,高齡者和小孩子絕對很不一樣,最大的差別是,他們有生命歷練下的「尊嚴」。許多我們認為功能良好,卻不被高齡者青睞的產品,很大的原因就是使用的過程,無法讓高齡者覺得「被尊重」,儘管產品能帶來效益,也難以被接受。
以「鋼鐵人」和「爺爺的風火輪」為例:前者強調要讓高齡者變得孔武有力,設計也非常機械感,這對高齡者來說,也許太過科技、太過新潮,甚至有負擔感,缺少一點人味或溫暖;後者希望在助行器加裝有療癒功能的黃色小鴨,但對高齡者來說,可能太過幼稚,這又回到前述的「尊嚴」問題。

性別、跨領域合作
四組學員的性別組成,也明顯投射在四件作品身上。比方說,「鋼鐵人」由四個男生、一位女生共同設計,設計於是偏剛硬;「爺爺的風火輪」由四個女生、一位男生組成,整體構想偏溫馨,還會考慮加入黃色小鴨等暖情的元素。兩組各自的構想都很完整,但也很兩極,如果能綜合兩者,很有潛力誕生兼具科技與人性的產品。
除了性別會影響設計,不同領域的交流也是本次成果發表的亮點。從以上所提的設計要素可知,設計一個具良好功能的行動輔具,是非常困難的;要為高齡者量身打造一個兼具功能、人情味的行動輔具,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跨領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趨勢,一個人很難同時是通才與專才,但透過領域間的溝通互動,形成一個團隊來發想,就更能夠面面俱到、事半功倍。T型人才工作坊就是一個平台,讓不同領域的人才匯流於此,希望學員們經過這次體驗後,可以進階嘗試長期的跨領域合作,會有更不一樣的收獲!
图片
在設計發想階段一定要反問自己「這是最好的辦法嗎?」「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辦法?」。幫助釐清自己正在作什麼,要達到的目的
图片
要如何設計「能解決問題,同時考量使用者感受」的產品,是整體市場都還在摸索的新趨勢,目前還有非常可觀的進步空間
图片
跨領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趨勢,一個人很難同時是通才與專才,但透過領域間的溝通互動,形成一個團隊來發想,就更能夠面面俱到、事半功倍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