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健康行動×科技幫手
2013/09/29&10/06


【引言】

【
課程報導】運用科技促進健康行動
    
【
學生成果】體適能科技創新機

【學生心得】主動學習的挑戰 

【助教心得】教與學同步獲得的體驗 

【教師心得】T型課程甘苦談

【學生心得】主動學習的挑戰

撰文/孫于蘋
T型人才工作坊第一次到中部開課,這種有別於傳統的跨領域課程模式,對中部學員帶來什麼樣的學習感受?
參加<健康行動×科技幫手>的學員,大多從兩位授課老師得知課程資訊,之所以想來上課,很多人的想法是,「希望可以學到不同於課堂上的知識,也是一次走出舒適圈、與他人接觸、啟發新想法的機會」。
由於工作坊的上課形式不同於一般純粹知識講述,小組討論為主的課程,對中部學員來說,有哪些挑戰呢?學員們提到,「相較於一般課程,工作坊更需要自動學習才能有所得。在討論過程中,訓練了創意發想能力,在未來就業、研發產品時,可能會是一大幫助。不過,這樣的形式也因為太過自由而沒有效率,必須透過老師、助教的協助,讓討論過程有收斂,才得以突破漫無目標的難關。」
工作坊的合作夥伴,來自不同校、系,彼此迥異的思維讓學員感到十分新鮮!
有同學提到,「每次參與都是面對不同的人,在適應過程中體會到:所謂溝通,是彼此都站在對方角度來思考,才更能理解對方想法,達到溝通的目的。」
課程中,老化體驗是印象最深刻的學習經驗。透過這類體驗,讓學員對使用者更能感同身受,了解其行動與心理上的困難,產品也更貼近他們的需求。
兩天下來,學員們認知到,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還是有其可行性,啟發個人不要限制個人想像的能力。透過彼此合作,不同科系學員在專業知識上互相交流、創造雙贏的互動!


 

图片
學員們提到,「相較於一般課程,工作坊更需要自動學習才能有所得
图片
有同學提到,「所謂溝通,是彼此都站在對方角度來思考,才更能理解對方想法,達到溝通的目的。」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