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第二期)
  • 首頁
  • 認識智齡
    • 聯盟目標
    • 聯盟組織
    • 聯盟成員( 第二期 2015-至今)
    • 聯盟成員 (第一期2011-2014)
    • 課程發展
    • 教學評量
    • 教育部期中訪視
    • 聯絡我們
  • 課程模組
  • T型人才工作坊
    • T型工作坊源起
    • 目標與教學模式
    • 工作坊課程設計
    • 教學案例精彩回顧
    • T型工作坊教師訓練課程
  • 智齡設計
    • 智齡設計2018-2019
    • 智齡設計2017-2018
    • 智齡設計2016-2017
    • 智齡設計2015-2016
  • 教學培力
    • 教學工作坊
    • 新知講堂
    • 助教培訓
    • 跨校交流
  • 產業接軌
    • 創業學堂
    • 場域經營
    • 拜訪交流
    • 媒體報導
    • 國際交流
  • 教學素材
    • 課程模組教材
    • 特色課程教材
    • 智齡特色課程
    • 活動相簿
    • 活動影片 >
      • T型人才
      • 跨校交流
      • 特色課程
      • 其它活動
      • 智齡設計影片
分享

活躍銀髮Í智慧助行
2014/09/12&14&21


【成果發表】創意比一比

雙教師、跨領域,在「活躍銀髮×智慧助行」工作坊引入雙工具做設計,除了以Arduino作為感測工具,還利用MIT APP inventor手機程式開發APP,讓APP設計不再是紙上談兵,設計思考可以更實際,作品概念也更具體呈現、更有臨場感。

評審/陳俊忠教授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梅興副教授  輔仁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吳孝觀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博士生

整理/王柔蘋    

【前言】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整體報導】長輩動一動,科技來幫忙

【成果發表】創意比一比

【教師心得】新工具、新合作、新體驗


鈴鈴智慧鞋

設計發想
容易跌倒、失去定向感,東西任意放置,是長者常見症狀,因此符合長者需求的產品應以簡易、自動、不排斥為設計原則,鈴鈴智慧鞋因此產生。雖然市面上已多種輔助鞋款,但鈴鈴智慧鞋更具應用性。以Arduino三軸加速度計陀螺儀來做感測器,埋入鞋子,若長者跌倒、暈倒,鞋子產生傾斜角度,若姿勢維持五秒、角度沒有改變,APP便會判定為不正常狀況,下一步便會主動通知照顧者與連絡鄰近醫院,告知長者狀況異常及發生地點。

評審講評
陳俊忠認為,構想相當完善,可行性高,期待未來可以看到實際的產品。梅興也認為這是很棒的構想,也提出了產品售後服務與銷售方案,現代當紅產品,賣的不僅是產品,更是服務,如何提供持續性的服務以滿足未來需求,也可以再思考。另一位評審吳孝觀也很喜歡這組的構想,但是跌倒狀況有相當多種情況,需要再仔細考量;目前也有在做行走時將腳部衝力轉為電力的相關研究,很有機會商品化,未來也可以跟這研究結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計步器

設計發想
適當的運動量能促進身體健康,而走路是最容易做到、最適合長者的運動。利用模擬長者不同的步伐來計算熱量消耗程度,大步快走要到什麼程度?小步慢走又該進行多久?推出三種模式:散步、走路、疾走,並結合地圖功能,讓家人能知道長者所在地點,亦可長期記錄長者運動量作為健康檢測參考。

評審講評
梅興首先提說:其實仔細觀察,步態模式不只這三種,還有其他的,如失智症,可依目前建立的模型進一步思考。
吳孝觀接著說:「模式的調整,建議使用自動偵測調整,會更人性化,或是未來也可加入每日飲食攝取功能,記錄攝取多少熱量、又消耗多少熱量,這樣不只是老人,對於年輕人想減肥,也是一種需求。」
陳俊忠和吳孝觀想法相同,他建議讓模式能自動調整,目前計步器中,有一種是可以計算步頻的,計算步數來判別所達到的運動量等級,可以用下肢運動角度來作區別,或加入不同運動模式如太極拳,那麼整個產品會更有意思。

 

防跌操APP

設計發想
跌倒,是長者最大的生活危機,加上疾病如骨質疏鬆、器官功能退化,容易造成長者跌倒,一跌倒後果不得了。因此,利用Arduino與手機APP來記錄健走計步功能;進行肢體訓練,協助使用者建立運動習慣,也可以收集肌力、肌耐力和肌量的訓練資訊;內建GPS系統,有防走失、建立健走地圖的功用;內建防跌操學習影片,提供長者自主訓練平台,提高運動意願,降低長者跌倒機率並吸收防跌知識。


評審講評
評審們對這款設計沒有太多意見,只有陳俊忠提說:我覺得偵測感應器結合APP來促進長者運動,這方法是可行的;建議防跌操功能可與電視連結,並針對運動部位同步偵測,讓體操動作能夠更確實,可朝這方向繼續發展下去。

 

多功能智慧手環

設計發想
多功能智慧手環適用於輕度失智的長者,手環除了載錄長者個資、GPS定位、生理指數的偵測記錄之外,也配搭雙重走失警報,一是防止長者走失,二則是防止手環遺失,透過手機可掌握長者動向,也能夠主動發出提示音找尋手環;手環中也包含個別化識別碼,當同時需要照顧多位長者,可設定長者進食、用藥時間,藉由提醒,長者能夠自行意識到需要服藥,照護者也可得知哪位長者必須用藥。

評審講評
陳俊忠給多功能智慧手環的建議是,「你們主要提到需求面,結合許多既有產品的功能,但較少提及創新應用、或技術方面能夠怎麼突破,針對這些既有的功能也未提出新的、改良的idea,相當可惜。

 

生活提醒&緊急通報系統

設計發想
為因應失智長輩記憶喪失、遊走、迷路等問題,推出通報系統讓照護者能夠即時掌握長者狀況。針對機構長者,每天傳送簡訊,告知生理指數數據與返家通知;針對社區長者,當長者出門、夜間遊走,可發送簡訊告知家人與轄區派出所,長者目前在哪一區遊走;若不幸發生意外,也可發送救援訊息給鄰近醫院;而長者自身提醒功能則提供用餐、用藥通知。


評審講評
梅興首先建議說,「我曾看過美國製作的智慧型藥盒,用藥時間一到,就會傳送簡訊、發光、提示音……許多功能會出現,但銷售並不理想,探究原因,發現長者有許多個人習慣,尤其是失智長者,三不五時打開藥盒看看吃藥沒,又可能打開藥盒也不吃藥,拿出來了就放旁邊……,因此二十年來所謂提醒用藥的產品,並沒有太大突破,也許換個方式,通知照護者比起通知長者更能發揮用藥提醒的功能。」
吳孝觀接著說:「我在思考:對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活動、在什麼環境之下、如何介入?看來這個產品是使用於照顧者與失智長者雙方,不知道你們的載具是什麼?手機或是手環?失智長者也許會將它遺失,應該要想想如何讓失智長者不排斥又自然的方法來解決。」

 

心情轉運站

設計發想
科技時代來臨,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遍,可透過手機結合電信業者既有的通信功能與非營利組織、社區資源,推出心情聊天平台,透過老人相談,減少長者孤寂感;也搭配額外功能,如緊急救護、送餐、居家服務、線上購物等服務,提供長者與子女一個多功能平台,只要按個鈕,服務在你手。

評審講評
陳俊忠首先提醒:「要注意收費金額每個月近千元,算高消費喔!就算提供太多的功能,不見得符合消費者一般的需求。」
梅興認為:「你們提到成本、行銷的考量,這相當重要,我經常參加創投評審會議,通常提案者的技術都不會有太大問題,但主要會被挑戰的就是財務、經營模式,這些更實際的層面,所以,未來大家創業,這部分也必須要考量。」
吳孝觀則建議:「長者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是會想看股票、與子女聊天,而這些功能對年輕人來說,非常容易,但老人就不懂了。也許我們可以轉個念,只要詢問他們的需求並提供協助、教學服務,讓長者能夠正確使用手機,就是一個最適合老人的客製化服務了。」

 


結語

兩天的工作坊在各種專業的學習與探索上,都只是先摸索大概輪廓、了解概念、具備基本知識,如果學員對某個科技或健康促進領域有興趣,個人可以再往下探索,雖然,成果只是一個雛形概念,但藉由操作實體,從跨領域討論中摸索設計上的各種可行性,在學習上,已是跨越了一大步!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