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設計--Paper Bike 團體實作挑戰賽
本篇目錄
|
團隊大考驗!從無到有的 Paper Bike Day 2 |
報導/黃婉婷
|
前言
關鍵體驗原型(CEP)及關鍵功能原型(CFP)
兩天半緊湊密集的工作坊,目的希望能讓同學快速的經歷一次設計思考的流程,並有基礎的設計概念。在設計中,好的成果是藉由溝通、實作、逐步修正的過程,把原型琢磨的更符合需求。在進行車體設計的大工程前,先由成功大學創產所的劉育青助教介紹關鍵體驗原型(CEP)及關鍵功能原型(CFP)的基本概念。
CEP=Critical Experience Prototype 關鍵體驗原型
模擬「夠真實」的使用者體驗,蒐集獨特的洞見,透過圖表、故事板、影片、流程圖等方式,來描述整段經驗的過程。宗旨在了解使用者到底期望哪些產品/服務體驗。
CFP=Critical Function Prototype 關鍵功能原型
探索設計機會中有趣的部分,打造實體物件。設計、建造、測試和分享造就與眾不同的關鍵組件,或子系統的功能。如何實現最關鍵的產品/服務功能,才能傳遞使用者想要的體驗。這關鍵的差異需明確底滿足使用者所期望的體驗。
CEP是「為什麼要做?」之解釋,與「WHY」相關。CFP是「怎麼做?」的解法,與「HOW」較相關。不論是CEP還是CFP,都不是完整的設計原型,也不是一個「概念證明」。CEP/CFP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已經被提出的最佳證明,幫助我們釐清並聚焦在對的問題、有合力的原因。致勝的關鍵點,在於提出一個無法輕易透過網路搜尋就獲得解答的問題!
CEP=Critical Experience Prototype 關鍵體驗原型
模擬「夠真實」的使用者體驗,蒐集獨特的洞見,透過圖表、故事板、影片、流程圖等方式,來描述整段經驗的過程。宗旨在了解使用者到底期望哪些產品/服務體驗。
CFP=Critical Function Prototype 關鍵功能原型
探索設計機會中有趣的部分,打造實體物件。設計、建造、測試和分享造就與眾不同的關鍵組件,或子系統的功能。如何實現最關鍵的產品/服務功能,才能傳遞使用者想要的體驗。這關鍵的差異需明確底滿足使用者所期望的體驗。
CEP是「為什麼要做?」之解釋,與「WHY」相關。CFP是「怎麼做?」的解法,與「HOW」較相關。不論是CEP還是CFP,都不是完整的設計原型,也不是一個「概念證明」。CEP/CFP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已經被提出的最佳證明,幫助我們釐清並聚焦在對的問題、有合力的原因。致勝的關鍵點,在於提出一個無法輕易透過網路搜尋就獲得解答的問題!
助教提醒同學,在開始打造這輛車之前,先問自己:「我想用這個原型來回答什麼問題?」打造原型的過程,可以透過寫下設計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元件,實際地去想什麼部分應該被測試,為每個元件寫下想探索的問題,挑選幾個喚起你強烈使命感、認為需立刻被解決的問題,想想看做什麼樣的原型有辦法回答這些問題。這些都需要和小組一起腦力激盪,最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了些什麼。請記得,這個探索的過程重點在於學習,而不是一次到位。最好測試時就經歷一個悲慘的失敗,並從中汲取教訓。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做美麗精緻,卻無法獲得洞見的模型。討論原型的過程,不要害怕失敗,大膽的告訴我們你的東西與想法。壞得一蹋糊塗也好!早失敗就早成功。
第二個挑戰—競速比賽Race your car
本日任務:各組須在短短五個小時內完成一台可以運載一人重量的 paper bike,並且參與競速比賽,車上運載一人在口哨響起後全速前進,看哪一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到終點。共進行三回合,每回合推動車輛的人員須交換。
最後的競速挑戰,是各組展現成果及測試的好時機,臺灣大學的許永真老師也在現場肯定同學的努力。只見一聲令下,各組腳踏車紛紛出籠,無ㄧ不卯足全力衝向終點,輸贏已不是重點,團隊間溝通協商,為了同一目標共同努力才是今天最大的收穫。
經過激烈的三輪比賽,各組皆發現原有 Paper Bike 需加強之處,有的決定更換設計,有的決定在現有基礎上加強不足。臺大心理系陳奕凱同學表示:「有些缺點是直到上場比賽時才發現,像是車身過重、在車前面拉的人不舒適等問題直到最後才浮出來,但已經建造完成無法改變。我覺得這告訴我們測試必須進行多次,每次測試都能找到一些問題點,在一開始的設計上必須留有餘裕才能在最後階段修改。」
大同工設系章可瑜表示:「在當天比賽結束後,我們發現我們的車子如果要因應第三天的目標,必須解決轉彎的困難,將四輪改為兩輪。」
到了結束時間,仍有許多團隊留下來繼續加工,直到晚上八點還有學生意猶未盡。
經過激烈的三輪比賽,各組皆發現原有 Paper Bike 需加強之處,有的決定更換設計,有的決定在現有基礎上加強不足。臺大心理系陳奕凱同學表示:「有些缺點是直到上場比賽時才發現,像是車身過重、在車前面拉的人不舒適等問題直到最後才浮出來,但已經建造完成無法改變。我覺得這告訴我們測試必須進行多次,每次測試都能找到一些問題點,在一開始的設計上必須留有餘裕才能在最後階段修改。」
大同工設系章可瑜表示:「在當天比賽結束後,我們發現我們的車子如果要因應第三天的目標,必須解決轉彎的困難,將四輪改為兩輪。」
到了結束時間,仍有許多團隊留下來繼續加工,直到晚上八點還有學生意猶未盡。